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日本北進蘇聯當可改寫二戰結局?

二戰時日本北進蘇聯當可改寫二戰結局?

原標題:二戰時日本北進蘇聯當可改寫二戰結局?


日本在二戰前和二戰初期關於戰略進攻方向一直有兩種爭論


北上論——進攻蘇聯之後院,開展西伯利亞攻勢。但隨著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的失敗而一蹶不振。海軍是北進戰略派,主張以中國為根據地,向北進攻西伯利亞,與蘇聯開戰。

南進論——即以美國、英國為主要假想敵,向南進攻南洋群島。陸軍是南進戰略派,主張鞏固和擴大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向南進攻南洋群島,與美英開戰。



究竟採取哪一種戰略,關係到使用日本軍事力量的重點放在什麼方向的問題。日本兩派爭得非常厲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決策層決定採取「南北並進」戰略。根據這個方案,陸軍軍備以實施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蘇聯作戰;海軍軍備以實施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美國作戰。


但後來因多種因素。(一、德國的因素,日本不願為了德國火中取栗,捲入歐洲戰爭,且德國還和蘇聯搞了個互不侵犯條約;二、蘇聯因素,哈勒欣河之敗;三、德國在歐洲的迅速勝利讓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亞洲的殖民地成了隨時可以輕易摘取的熟桃子,很讓短視的日本人心動不已,當然這也因日本的資源過於缺乏。)導致了日本最終選擇了南進,直接與英美等列強開戰,當然,以日本中等之國力,抗衡怪獸級強國——美國,局部勝利只是僥倖,失敗則是必然。那麼,從珍珠港事變起,時光再回溯6個月。即1941年的6月。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秋季陸續取得重大戰果。而此時日本若能堅持北上論,以鄙人之愚見,必能對斯大林造成極大的威脅,甚至改寫世界歷史進程。


原因:一、1941年初,日本派外交大臣松岡洋佑到莫斯科訪問。松岡到莫斯科不到一周,就同蘇聯政府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斯大林出席了慶祝條約簽訂的宴會,並喝了許多酒,有點醉意,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本來宴會結束後,日本代表就坐火車回國。可是由於宴會喝酒時間太長,火車都推遲了一個小時發車。德國人可以突然襲擊,為什麼日本人就不行?打他斯大林一個措手不及有何不可?二、1941年秋的蘇軍在日軍面前,果真還如39年諾門坎戰役時那般強大?我看倒未必。首先,9月末的基輔會戰已大傷蘇軍元氣。此時日本若果斷對蘇宣戰那麼各方面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其次,此時蘇軍精銳都已投入了對德防禦作戰中,遠東、蒙古等處的蘇軍主力——遠東第一紅旗集團軍在各方面均遜於在1941年全盛期的關東軍(1941年鼎盛時擴充為85萬人)。從武器上來看,蘇軍也不佔優,和兩年前相比,除了火炮性能仍然領先於日軍外,空軍方面,日軍主戰的零式和隼式要遠優於蘇軍的I15、I16等戰機。蘇軍傳統強勢裝甲部隊來看,遠東蘇軍絕大多數是T26、BT等輕型TANK與日軍的97式改(一式)相比,性能、數量上也無明顯優勢。



再者,從長遠的戰略角度來看,進攻蘇聯,勢必收縮中國戰場,收縮中國戰場勢必減少與英美列強的衝突(中國一直是英美等國的勢力範圍),也可以展開外交斡旋,給英美以假象,讓英美重新開禁。一旦與德國合力滅亡蘇聯後,德日聯盟的實力當不在英美聯盟之下。而此時,對中國也可行成東、西、北四面的戰略保衛。滅亡中國明顯更加容易。顧忌德日聯盟實力的美國,要想宣戰,恐怕得好好掂量一番。日本滅中國進而取東南亞、南亞受到的阻力則更小……


最後,從可操作性的角度來看,日軍在進攻蘇聯前,先行收縮中國戰線,於各處轉入守勢。同時全力向蘇軍的遠東和蒙古等方面進擊。取蒙古後,通過各種手段輕取軍閥治下的新疆(比如再玩個事變啥的),再圖中亞,危及蘇聯的大後方。有人必然說,以siberian惡劣的自然條件,及日本落後的工業化程度,如何能在遠東戰場取得如此重大之戰果?但不要忘了,攻蘇主力始終是德國。而日本在未與英美列強開戰之時,以傾國之力進攻已蒙受重大打擊且尚未從混亂之中恢復的蘇聯可以想見對德國的幫助之大。再不行。開戰後緩慢進展,步步為營,始終施加強大壓力於蘇軍遠東,保日本自己不失也是可行。畢竟,蘇聯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強。

當然,日本人的短視,讓他選擇了南進……也導致了它的必然失敗。軸心國作為一個整體(即使是暫時的),那麼主攻方嚮應該是一致,這樣才有勝利的可能。而實力本就遜於英美蘇,再把力量分散使用,其結果已可想而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V說事 的精彩文章:

二戰的有趣小故事,你知道哪些?
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她走進的竟然會是這樣一座金碧輝煌的府邸

TAG:大V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