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的經濟原因: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大明王朝
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明朝正式滅亡,一個時代宣告結束。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十分複雜,但如果我們從經濟方面去看,會發現明朝末年,朝廷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朝廷沒有錢,自然玩不轉。那麼明朝末年,朝廷為啥沒錢呢?原來是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了整個大明王朝!
作為一個封建王朝,明朝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自於土地,也就是田賦收入。明朝的土地分為官田和民田兩種,朱元璋稱帝,下詔「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我們再來看看明朝耕地面積,朱元璋統治末期,曾進行過一次全國耕地調查,得到的數字是850多萬頃。
但是到了永樂十三年,全國耕地面積縮水為720萬頃,到了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萬八千五十八頃」,減少了一半之多。雖然到萬曆年間,經過核查,耕地增加到700萬頃,但仍然有大量土地「消失」了。那麼這些耕地去哪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縮水的土地被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佔有了。
明朝中後期,分封到各地的藩王紛紛兼并土地,建立自己的莊田。藩王們的土地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乞請或賜予,第二種是搶佔民田或投獻。比如福王朱常洵擁有田莊2萬頃,整個河南省的耕地都不夠,於是「取山東、湖廣田益之」。 瑞王朱常浩的封地在漢中,但他的田莊分布在陝西、山西、河南、四川諸省,多至二萬頃。
藩王和皇帝是一家人,那麼皇帝親戚們的情況如何呢?明朝的外戚在政治上沒什麼權力,但在經濟上卻享有有特權,戶部曾清查外戚、勛臣們的莊田情況,發現「多者數百千頃,佔據膏腴,跨連郡邑」。比如景帝汪皇后家族占田兩萬三千頃,孝宗的妻子張皇后的家族也佔據兩萬多頃田地,武宗夏皇后家族也有兩萬多頃土地。
除了藩王、外戚,作為皇帝的臣僕,官僚與太監們也佔據了大量土地。說了這麼多土地的情況,那麼到底對明朝財政收入有什麼影響呢?原因很簡單,因為藩王、外戚、勛臣、官僚、宦官,他們所佔據著大量土地,而且是不用交稅的,「內外仁宦之家,量其官職崇卑,定為優免則例」。
換言之,擁有特權的明朝權貴們是免稅的,完全是坐享其成,而真正支撐明朝財政的是上千萬貧苦農民,這就是明朝不合理的田賦制度。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量貧苦農民的土地被藩王、親貴們兼并,從而嚴重影響了明朝的財政收入。明朝中後期,戰爭不斷,為了增加收入,朝廷只能加收「三餉」。
繳納「三餉」的主體自然是農民,這無疑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加上自然災害頻繁,從而導致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導致明朝覆滅,那些吃肥了的明朝藩王、權貴們也隨之走向毀滅。另外李自成的迅速崛起也能說明問題,因為他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
參考資料:1.《明史》;2.《明代皇室、宦官、官紳與土地兼并的關係》;3.《明代外戚莊田初探》
※包拯、岳飛的年收入有多少?若摺合人民幣,讓許多人吃驚
※二戰時蘇聯曾與日本合作,嚴重侵犯中國主權,歷史課本沒寫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