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時的月亮,古人的詮釋

古時的月亮,古人的詮釋

古時的月亮應該是比現代的要美些吧,古時的空氣是清新的,自然風景也是豐富的,況且古人在沒有電子的生活中,賞月也便成了一種娛樂。

許多大家都對月亮或多或少都有表達,都有自己的詮釋,有的畫出月下的景色,有的畫出賞月的情調,有的則畫嫦娥,畫玉兔,書法家則用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清 陳枚《月曼清游圖之八月瓊台玩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月曼清游圖》冊,描速的是宮廷嬪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楊柳盪千」、三月「閑亭對弈」、四月「庭院觀花」、五月「水閣梳妝」、六月「碧池採蓮」、七月「桐蔭乞巧」、八月「瓊台玩月」、九月「重陽賞菊」、十月「文窗刺繡」、十一月「圍爐博古」、十二月「踏雪尋詩」。

其中就有「瓊台玩月」,將宮廷女子對月亮的喜愛表達出來,且更加的富貴、繁瑣及典制化。

清《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八月中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組表現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的順序排列,分別為「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競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和「臘月賞雪」。其中有「八月賞月」,說明賞月這種活動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明 沈周《十四月夜圖》卷局部 波士頓美術館藏

在這幅圖卷的後面,有兩首沈周自己做的詩,其中一首為:

少年漫見中秋月,視與常時不分別。

老年珍重不易看,每把深杯戀佳節。

老人能得幾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

古今換人不換月,舊月新人風馬牛。

壺中有酒且為樂,杯巡到手莫推卻。

月圓還似故人圓,故人散去如月落。

眼中漸覺少故人,乘月夜遊誰我嗔。

高歌太白問月句,自詫白髮欺青春。

青春白髮因不及,豪卷酒波連月吸。

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問中秋賒四十。

南宋 馬遠《對月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豐子愷《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

最喜歡的卻莫過於豐子愷的作品,他的作品讓人感到溫暖,雖描速的只是很平常的一些事情,對於月,也只是很普通的詮釋,沒有繁華,沒有富貴,沒有典制。卻最是讓人覺得感動。或許月下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平凡而簡單的生活,便是好的。

文字轉載,侵權聯繫刪除,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祥書畫 的精彩文章:

TAG:吉祥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