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是金融研究院布局知識付費風口 獲兩家機構戰略投資

如是金融研究院布局知識付費風口 獲兩家機構戰略投資

????本報記者 左永剛

????6月20日,中國式知識付費高峰論壇暨如是金融戰略投資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通衡浙商資本創始合伙人梁曉瑋、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等眾多業內大咖出席論壇。

????作為2018年資本市場最火的風口之一,知識付費行業又迎來了一次新的探索:知識+資本+互聯網。如是金融研究院宣布引入通衡浙商資本和喜馬拉雅FM的聯合戰略投資,正式入局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如是金融研究院是著名青年經濟學家管清友博士創辦的獨立第三方投研平台,致力於金融垂直領域的精品知識內容生產。通衡浙商資本背靠十幾家大型上市公司,聚焦於知識IP的孵化和運營。喜馬拉雅FM是互聯網音頻分享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知識付費平台。此次三方合作是內容生產供應方、IP運營投資方、互聯網付費渠道方的強強聯手,代表著「知識+資本+互聯網」的最新市場趨勢,這也必將攪動整個知識付費行業的神經。

????管清友表示,中國的知識付費行業已經迎來最好的時代。從需求端來看,中國的金融泡沫正在進行一場徹底的出清,知識將成為金融下行周期里最堅硬的價值。而且,在新中產崛起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老百姓的知識消費實際上也在升級,過去類似心靈雞湯這樣的泛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專業化知識才是未來的需求方向。從供給端來看,隨著版權保護的逐步加強以及互聯網付費渠道的興起,知識內容的商業閉環將越來越完善。「現在市場不缺好的渠道,但缺好的精品內容,只要內容足夠好,一定有人願意買單。」

????對於知識內容的供給方來說,最大的瓶頸不在於需求,而在於內容的可持續性。「過去單兵作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只有靠機構化的打法才能跟上市場對內容的需求。」管清友曾擔任民生證券副總裁,主管賣方研究業務多年,去年辭職創業,就是看好知識付費這個風口。按照他的規劃,如是金融研究院將充分利用券商研究所的機構化打法,致力於孵化和培養金融研究領域的IP矩陣,打造金融版的開心麻花。「開心麻花最大的賣點已經不是沈騰,而是一個強大的內容生產團隊,我希望未來如是金融研究院也可以成為金融研究領域的開心麻花。」

????梁曉瑋認為,知識付費行業市場空間巨大,未來是千億級別的。現在的知識付費相當於90年代的房地產,未來還有20倍的上升空間。看好知識付費的主要邏輯有兩點:一是有需求,對知識的渴求。這個時代越來越多人受過高等教育,明白知識的重要性。追求知識的時代沒有改變,但現在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看書,從而產生了個性化需求,尤其是中國人口基數大,個性化需求種類更為豐富,未來大有可為。另一個是有支付能力。知識付費的消費主力是85後,從小打遊戲的時候已經習慣在網上充值,有知識付費的意識,且具備消費能力。所以無論從需求還是支付能力上看,知識付費行業都站在前所未有的風口上。那些現在覺得知識付費已經過熱的,和90年代說房地產已經過熱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展望未來的知識付費行業,前景可期,這在中國是非常難得的,會高速成長,從數據上看,知識付費用戶人數基本上每年都在翻番,去年是50億,相關部門預計在2020年是250億,2017年到2020年三年時間翻了五倍,在中國能三年五倍的行業沒有幾個,所以知識付費是很好的行業。

????未來的知識IP的發展方向有兩點:一是品質化,品質化的知識IP肯定會出現。二是個性化,中國人口基數大,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訴求。品質化和個性化是未來IP生存的根基。

????IP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4年開始的泛知識階段,主要是中產階級白領對知識渴求,一方面怕被迭代掉,又覺得自己靜不下心,主要代表有高曉松等。第二階段是2015-2016年的泛財經階段,更加務實,以吳曉波為主要代表。第三個是泛金融階段,專業度更高,主要是應對中產階級配置焦慮,股災爆發後,資產配置難度加大,需要有專業人士指導。

????經濟學家有三種,第一是理論經濟學家,如科斯,過於專業,不太易懂;第二是政府經濟學家,主要為政府服務;第三是機構經濟學家,券商經濟學家,現在很多的券商經濟學家手腳被捆住了,能出來發聲的不多。

????我們投資的主要邏輯是選擇一流的團隊,核心人物較為重要,需要有內在基因和內在驅動力。管總將IP(intellectualproperty)的property改為power,足見其對於影響力的追求,內在驅動力很強,很適合做知識IP。

????余建軍回顧了整個媒體的變遷,從甲骨文開始,後續出現了報刊、廣播,接下來有數字媒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現在正在發生的就是人工智慧物聯網。未來能夠非常有效的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技術和手段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實現知識文化便利傳播的公司前景無限。

????互聯網核心的思維是產品思維,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思維,只不過呈現形式不是APP是內容。我給誰服務?解決什麼問題?以及這個交互過程,用戶體驗是什麼樣的?這三個問題考慮清楚了產品就可以存活下來。

????關於IP運營的幾點思考,第一個是用戶付費意願強的都是深度的乾貨,不僅是經驗的總結還是趨勢的洞察,不僅僅是個人的知識,本質上更多的還是個人化的心得體會,對受眾的啟發和感受,消費者更喜歡個人化的東西。還有淺顯易懂的表達,受眾的人群層次是不一樣的,以前寫書都是書面語,音頻是書面語變成短語,這種模式的語言和內容是最適合在互聯網上用戶收聽的行為,有互動性,甚至可以自問自答。二是策劃的方法論,就是IP疊加效益,賽道選對,人匹配好,這個IP疊加效應就非常好。

????第二個就是降維的思維,大炮打蚊子,殺雞用牛刀,做內容付費的策劃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就是用超越用戶期望的東西來滿足用戶的需求,使用戶產生非常強的獲得感。少數人的特權到大眾福利,這個天然就有強烈的買單的動力。

????第三個是IP未來發展的路徑,有兩個方向都是可以去發展的,一是走向縱深,就是全IP鏈條的運營,可以跨越媒介形式,包含音頻課、書、培訓課、交流會、諮詢服務等多種業態。二是矩陣化,整個的全鏈條的運營,從單一賽道向周邊拓展,變成IP矩陣。

(證券日報網?左永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快訊早知道 的精彩文章:

梁志天設計集團:以純設計顯示實力 發展潛力龐大
維信金科公開發售超購8.36倍 獲基石投資者認購1151.24萬股

TAG:證券快訊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