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炁︱半夏與「半夏」——今日夏至
冬至三光微,夏至三光盛。
《周髀》
每年冬至日日月星三光炁微小,夏至日三炁氣旺盛。
每年的6月21日至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時,為夏至。
夏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最北端——北回歸線,北半球越往北白日越長;夏至之後,「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陽氣漸消、陰氣漸盛。
從立夏到夏至,剛好是夏天的一半,可謂半夏。
夏至日並非一年中最熱時節,自這一天開始,氣溫持續升高,進入伏天,大約三四周之後,酷暑(熱)來臨。
傳統五運六氣哲學觀念,天地之間的能量布輸,是五行之土德主運
——火生土,厚土長養萬物,水多則澇,水少則旱。
「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
——中華傳統養生之道,啟示人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夏季養生的關鍵,是調和好心腎的水火平衡。
《五經通義》云:
夏至,陰始動而未達,故寢兵鼓,不設政事,所以助微氣之養也。
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理政,古人非常重視夏時調適陰陽平衡,古稱「坐夏」。
夏至前後一個月,少陽相火主位,對應的是腎中相火,夏日「上火」;
《黃帝內經》雲「其瀉以甘,其補以咸」,早晚喝點粥,生津止渴、補養助陽;
同時食用適量時令蔬菜鹹湯,補水之餘為身體增加營養。
坐夏要注意「防風」。
《已巳占·八方暴見占第八十二》云:
夏至《離卦》,王風從正北坎上來,為七逆,臣子為亂。
意思是講,夏至這個時空里的天地人互動的規律可以從《離卦》中得到啟示,主運之風從正北的坎方來,這是第七種逆風。正北,是背後。
GIF
正因為天氣炎熱,故不可貪涼。室內空調冷風不可過低,並要護好大椎等要緊大穴,更不可裸露後背;晚上睡覺不可長吹風扇,小心中風。
夏至,預示著進入「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以夏至為時點,之前是陰消陽長,之後是陽消陰長。
《黃帝內經》云:
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
當此時,陰在下,盛陽覆其上,在這個陰陽升降的分界點,萬物應之而變。喜陽的草木開始結秀成實、逐漸凋落;喜陰的草木開始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半夏時節采「半夏」——這味帶有毒性的中藥,能有力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祀記月令》云:
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故名。
夏至之後,正是半夏採摘和炮製的最佳季節,其性辛散溫燥,有毒而力較強,入脾、胃、肺經,善祛脾胃濕痰。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源」,道家思想裡面蘊含著華夏最古老的智慧,宇宙萬物乃大道化現,人的身體出現的問題,被視為身國陰陽失調,恰可以藉助草藥等外物以扶正。
GIF
《孝經說》:夏至之日在內衡。
其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二十四小時,哪一天哪一時無需「內衡」呢?
人體內陰陽二氣的運行,與天地陰陽二氣的運行同步同頻則健康吉祥,反之則傷。
是故,夏至養靜,三伏養清,天清地寧、心靜得天下正。
董妘橦老師
明道堂經學館院長
經學師承松齋張本義先生
音韻學師承首師大博士生導師馮蒸教授
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
培養經學文脈,
助力天下家庭的文化傳承
TAG: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