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節氣中的古人智慧

節氣中的古人智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小學時,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附錄上印著這樣一首歌謠——《二十四節氣歌》,孩童還未明白歌詞含義,便已朗朗上口。現在,城市裡的人或許不記得節氣對「農人有事於西疇」的指引,但節氣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清明掃墓、冬至吃餃子,誰會忘記?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它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時間指南,形成於黃河流域,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為多民族所共享。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實早在2006年,「二十四節氣」已經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二十四節氣在中國古人心目中尤其重要。中國自古以農治國,如果將古中國比作一個巨大的農場,那麼二十四節氣就是這個農場所有活動的調度中心。先民們從物候的變化中覺察出關於天文和氣象的規律,然後機智地從中發掘出實用性,定出規則來指導四季稼穡。

從「立春、穀雨、驚蟄、清明」到「處暑、白露、小雪、大寒」,寒暑交替、四季漸變的規律被掌握在人們算日子的指頭上,前人整理出來,後人一代代傳承照做,什麼時辰做什麼事情,只要不出意外,一般就能五穀豐登。

這種對自然時序的敬畏之心,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在上古的許多書中找到痕迹。在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禮記·月令》篇里,作者就將種種解釋不了的自然規律神秘化。

人們發現了四時徵候與太陽方位變化的關係,比如最先到來的孟春,「孟春之月,日在營室」,隨著太陽方位的變化而來的是屬於這段時期的徵候,「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切膚的風,入耳的蟲鳴,河裡的魚,河邊的獺,天上的飛鳥……種種清楚的變化為人們帶來了信息:「是月也,以立春。」

在立春前三天,大史會拜見君王,很嚴肅地言明:「某日立春,盛德在木。」這是提醒人間的掌權者,要以莊重的儀式來表達對天地間四時五行的敬畏。

後來,隨著太陽的位置移動到「奎」「胃」,仲春、季春也接踵而來。再到「畢」「翼」「尾」,夏、秋、冬也漸次輪換。人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生存環境的變化,再尊貴的人也不敢在它面前狂妄。於是,一年中的每個月都會有相應的儀式。

古代人從沒有忽視自己比鄰處最細微的變化。《逸周書》書中有一篇《時訓解》,大約是戰國後期到秦朝時的人們總結出的:立春後的第二個月,山坡上的桃花像是忽然就開了,還沒來得及驚訝,一轉眼黃鶯也開始叫了。又過了幾天,老鷹不見了,布谷鳥卻站在梢頭,該不是老鷹變的吧……

春天很忙,等幹完地里的農活,轉眼就立夏了。夏天是從螻蟈的鳴叫聲中到來的,還沒抓夠螻蟈,地底下的蚯蚓也要上來做客了,天氣一天天熱起來,地里的土瓜也開始開始長了。天一天天熱起來,大暑過後,腐草變成了螢火蟲,空氣越來越炎熱,土地越來越潮濕,積蓄幾天後,大雨傾盆而下……

這一場雨後暑氣倒散了,立秋這一天,能感覺到吹過來的是涼風了。早上出去能看到路邊草木上滾著晶瑩的露水。再過幾天,寒蟬也開始鳴叫了……

天一天天由涼轉冷,倏忽間竟能看到雪了,小雪過後,天上再看不見彩虹了。地上的氣息越來越陰冷,天地漸漸凝結,閉塞成冬。

看似多是被動的感受,同時也暗藏主動的聯結。人們根據某些早到的標誌,做出許多情狀的判斷。

比如雨水後若「草木不萌動」,便「果蔬不熟」;清明後若「桐不華」,便「歲有大寒」;大暑後若「腐草不化為螢」,便「谷實鮮落」;寒露後若「菊無黃華」,便「土不稼穡」。

這些世代歸結出的規律給予人們的指引,就連如今的天氣預報也未必能做到。

古人甚至還將自然的現象延伸到人情社會中,立春後若「風不解凍」,朝廷中就「號令不行」;春分後若「雷不發聲」,諸侯就會「失民」;小滿後「靡草不死」,天下間盜賊縱行;大暑後「大雨不時行」,便「國無恩澤」。後者當然有過度演繹的成分,但肯定也作為預兆合乎過某些世態人情,給人們以警醒與寄託。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些東西可有可無,枯燥無聊,也可能有人說在現代城市中已經很難全面地看到這些變化。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從留存於今的文字里,從「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的規則中,感受到中國古人對自然主動敏銳的感知力。他們從沒有間斷過觀察和思考,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體會時序演變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不同。

本文原載於《北京晚報》(作者晏藜),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雲騰致雨,古人教你看雲識天氣
齊白石詩意山水,一筆一畫皆真意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