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夏至
福清市立達孔學會
立己達己為忠
立人達人為恕
如果說家是一座房子,那孝就是地基,勤是房梁,
二十四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陽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氣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GIF
GIF
二十四節氣—— 夏至
太陽位置:太陽位於黃經90度。
交節時間:公曆6月21-22日期間交節。
三 候: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氣候特點: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桑拿。
風俗活動: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農事活動:蓄伏前雨水。
養生保健:多吃苦味食物,調養精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公元前七世夏至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與佾舞
據《禮記·月令》記載,仲夏五月,要祭祀灶神,祭品中以肺臟為尊。這個月有夏至的節氣,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天子命樂師檢修鞀鼓、鞞鼓,調節琴瑟管簫,手持干戚戈羽,調和竿笙旎簧,整飭鍾馨祝敲,為向天帝祈雨作好準備。又命有關官員用隆盛的禮樂舉行大雩之祭,祈祀山川百源。於是又命令各地長官也舉行求雨之祭,祭祀那些有功於民的前代國君公卿,以祈求好的收成。農民在這個月進獻黍子。這個月,天子配著雛雞品嘗新黍,品嘗之前先把雛雞、新黍和櫻桃用來祭祀宗廟。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記載:「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各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 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史記·封禪書》記載:「《周官》曰,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天子曰明堂、辟雍,諸侯曰泮宮。」
《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日冬至、夏至,陰陽晷景長短之極,微氣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黃鐘之律間竽;或撞黃鐘之鐘;或度晷景,權水輕重,水一升,冬重十三兩;或擊黃鐘之磬;或鼓黃鐘之瑟,軫間九尺,二十五弦,宮處於中,左右為商、徵、角、羽;或擊黃鐘之鼓。先之三日,太史謁之。至日,夏時四孟,冬則四仲,其氣至焉。」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征,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蜋生。鵙始鳴,反舌無聲。天子居明堂太廟,乘朱路,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養壯佼。
釋:仲夏五月,太陽運行的位置在東井;黃昏時,亢星位於南夭的正中;拂曉時,危星位於南天的正中。夏季的吉日是丙丁,於五行屬火。尊崇的帝是以火德王的炎帝,敬奉的神是火官祝融。動物中與火相配的是羽蟲。五聲中與火相配的是微聲,與五月相應的音律是襲賓。與火相配的成數是七。與火相配的五味是苦,五臭是焦。五祀中祭祀灶神,祭品中以肺臟為尊。小暑來到,蝗娘出生,伯勞開始鳴叫,而百舌鳥卻停止了叫二少屍。天子居住在南向明堂的正室,乘坐硃紅色的車子,車前駕著赤色的馬,車上插著繪有赤龍的旗子,穿著硃紅色的衣服,佩戴赤色的飾玉,吃的是豆類和雞,使用的器物高而大。順應本月時氣,要收養壯健有力之士。
是月也,命樂師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簫,執干戚戈羽,調竽笙篪簧,飭鐘磬柷敔。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農乃登黍。
釋:孟夏之月,天子命樂師檢修鞀鼓、鞞鼓,調節琴瑟管簫,手持干戚戈羽,調和竿笙旎簧,整飭鍾馨祝敲,為向天帝祈雨作好準備。又命有關官員用隆盛的禮樂舉行大雩之祭,祈祀山川百源。於是又命令各地長官也舉行求雨之祭,祭祀那些有功於民的前代國君公卿,以祈求好的收成。農民在這個月進獻黍子。
是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令民毋艾藍以染,毋燒灰,毋暴布。門閭毋閉,關市毋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別群,則縶騰駒,班馬政。
釋:這個月,天子就配著雛雞品嘗新黍,品嘗之前,先獻給宗廟,同時進獻的還有櫻桃。命令百姓不要割藍草染布,不要燒灰,不要曬布。都門裡門不要關閉,關卡和市場不要搜索。這個月對重罪囚犯要表示優待,增加他們的飲食。放牧時,要把牡馬單獨分開,把公馬系住。頒布關於養馬的政令。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
釋:這個月,白天最長,陽氣雖盛,陰氣也開始產生,二者形成爭鬥之勢,死生的分界也由此開始。所以君子要齋戒身心,即使在家也不可赤身露體,不可急躁;要暫停歌樂,不近女色,不要殯妃進御;要吃清淡的食品,不要追求五味俱全;要節制嗜欲,平心靜氣;各個器官處於安靜狀態,作事不可貪快,以等待陽陰鬥爭的結果。這個月,鹿角開始脫落,知了開始鳴叫,半夏出苗,木謹開花。這個月,不可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高明之處,可以從高處向遠處眺望,可以登上山陵,可以住在台榭。
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谷,道路不通,暴兵來至。行春令,則五穀晚熟,百螣時起,其國乃飢。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
釋:仲夏五月如果施行冬季的政令,就會導致冰雹凍傷莊稼,路不通,盜賊到來。如果施行春季的政令,就會導致五穀晚熟種害蟲一時皆起,國家遭到饑荒。如果施行秋季的政令,就會導致草木凋零,植物提前結實,百姓受到疫疾的禍害。
——《禮記·月令》
夏至與養生
多吃苦味食物,調養精神。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冷、暖空氣團在此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適,一些蚊蟲繁殖速度迅速,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繁殖。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潔凈,盡量不吃生冷食物,以免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關於立達孔學會:
福清市立達孔學會是非營利性、公益性的民間社團組織,由李弘毅倡導發起,於2012年7月在福清市民政局依法登記成立。本會敦聘原台灣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府管理處主任、儒佛大家江逸子老先生為總顧問,得之無私鼎力支持,並親筆冠名「立達孔學會」,更加丹青「木鐸」賦予會徽,以期金聲玉振度群迷之大悲心愿。
本會謹遵總顧問之師訓:「為傳承優質文化,不抵觸國家法令、不作私意名聞利養,實踐匡正陋風異端。培植種子師資,端正學風尊師重道,時辦經學論壇」為宗旨。以傳承「周禮·佾舞」為抓手,致力于海峽兩岸孔學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政府推動、企業搭台、學者唱戲、全民受益」的組織方針,廣泛聯合、團結多元文化團體,為海內外專家、學者、藝術家、研究者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台。成立以來,大力促進了孔學禮樂文化的傳承研究與發展。
2014年組建了「福清市佾舞團」,積极參与到福建省政府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平台。2015年分別應邀赴泰國、柬埔寨參加了中國「一帶一路」之「中國·福建周」和澳門第三屆「福建文化節」的文化對外交流;2016年4月應福建省港澳辦、文化廳的邀請赴香港參加「福建非遺特色文化展演」等交流活動;2016年7月成功承辦了由福清市政府主辦的「首屆佾舞傳承研討會」,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先生(當代衍聖公)蒞臨指導。本會以正本清源「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高度,詮釋國家「一帶一路」的精神,充分發揮孔學文化對外交流的獨特作用,增進與各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豐富了「福建21世紀海絲核心區」文化對外交流的內涵。
訂閱/合作/投稿
微信:福清市立達孔學會
請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友情推薦
微信:至聖孔子基金會
請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
來過必留痕迹,請點擊左下角助推正能量。
↓↓↓
TAG:福清市立達孔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