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註銷」 遭遇兩難,中移動KPI考核要擔責
手機號註銷問題已然陷入兩難的困境。一方面,號碼歸屬地管理的機制讓很多人面臨異地難註銷,另一方面,如今手機號多與互聯網平台賬號相綁定,運營商普遍對註銷後碼號進行「二次使用」,使很多用戶在註銷手機號之後又落入「信息裸奔」的陷阱。
韓雨是一名在西安上班的外地青年,去年從老家甘肅來到西安,為了方便,來西安後他辦理了一張西安本地的手機卡。他告訴記者「因為之前的手機號是老家的,那邊用的省內套餐到了這邊沒法用,但辦了新卡之後,想要註銷掉原來的手機號,他們告訴我在這邊辦不了,要回甘肅」。
記者從北京聯通位於三間房地區的營業廳了解到,聯通公司對於號碼註銷業務,一直都需要號主回號碼註冊省份去辦理,跨省異地註銷在線上以及線下均無法實現。記者向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别致電,兩公司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異地無法辦理註銷,如果想停止使用,可以暫時辦理停機保號,之後再回原註冊省份辦理。
而一位中國傳媒大學的王同學向藍鯨TMT記者反映了手機號註銷問題的另一面。王同學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在北京聯通辦了新的手機卡號,辦理時營業廳並未明確告知號碼的來源,王同學使用一段時間後現該號碼已經被註冊了滴滴打車的app,而且賬號上還遺留有高額的用車費用未償付。這種註銷後被重新啟用的號碼也被稱為「二手手機號」。
「現在很多App僅憑一個驗證碼就可以登錄,那豈不是這個人的各種隱私包括錢財都會有危險?」北青報此前報道,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也遭遇了類似問題。劉興亮告訴記者,他購買了一個「二手手機號」,原來的號主在註銷號碼的同時,並沒有將綁定的相關業務註銷,他用二手號碼登上了前號主的微博,並且可以隨意看到原號主的私信等內容。
註銷難:運營商跨省數據不互通,KPI考核要擔責
「目前如果要註銷手機號只能是帶著本人有效證件(身份證),到當地營業廳辦理。」中國移動湖州分公司的員工小吳向記者透露,因為各個省分公司有各自的計費系統,省內跨地市可以註銷,但無法註銷外省的卡號,比如北京的計費系統中沒法看到外省卡號的數據,也就無法給外地卡號辦理註銷。」
「主要是各省間用戶數據不互通,也可以考慮辦停機保號,繳納一定費用,之後回原省份再進行銷號。」位於朝陽區定福庄的聯通營業廳王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有資深用戶Wakey Ceng在知乎平台對此問題進行解析:運營商看上去是一張大網,但實際上運營商是由一個一個的省網,再通過國干網連接起來的。每個省網都有一套獨立的核心網、接入網、業務支撐網等,其中包括計費系統。就算是同一個運營商內,省公司之間是要做結算的,要明算帳的。如果一個省公司可以銷另一個省公司的用戶的戶,那這帳怎麼算?
小吳向記者坦言,各地區公司之間是相對獨立運營的,彼此之間都是競爭關係。「我們有各種考核都要看歸屬地,各個地區各自運營和結算,彼此並不互通。」她指出:「省內各個地市,甚至同一個市兩個區之間都是互相競爭的。她舉例表示,我們每個市都在考核人均流量的使用達到了多少,為了衝擊這個流量指標,市公司發給每個員工使用的手機號,這個號碼的流量使用指標也只能算到市公司,但是為了完成我們所在區一級的指標,領導都讓我們在本區內營業廳辦一個手機號跑流量,以此跟其它區進行競爭。」
小吳表示,目前還很難改變這種歸屬地劃分,要打通各省間數據解決這這個問題暫時沒有時間表。
註銷後也難:用戶、運營商、互聯網平台都有責任?
顯然,對於手機號異地註銷問題,涉及到通訊運營商目前的劃區結算機制和歸屬地管理問題。
但對於註銷後重啟的「二手手機號」問題,更牽涉運營商與互聯網平台、用戶三者的共同責任。
業內人士也告訴藍鯨TMT記者,目前運營商的碼號資源很稀缺,運營商申請新號段需要工信部的授權,並不能隨意開放新碼號,所以運營商大多會選擇將舊碼號重新投放。而記者查閱工信部相關資料也發現,今年工信部批示通過的移動通訊網號,截止目前,只批了一個,即165開頭號段。
通信業知名分析師項立剛向藍鯨TMT記者表示「手機號棄置或註銷後6個月要被運營商重新回收,這是必須的,因為碼號資源不可再生,對於這些碼號,運營商需要向政府支付費用,因此收回號碼沒有商量的。」
項立剛認為「對於目前手機號的註銷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用戶自身。」
項立剛表示,既然用戶已經放棄使用手機號,那麼就應該把自己手機上綁定的互聯網賬號解綁,對於運營商來說,他們並沒有許可權去解綁用戶的互聯網賬號,用戶本身是有主體責任的。用戶也需要尊重自己的號碼,不能說不用就不用了,項立剛認為,這是產生後續麻煩的根源。
但對用戶而言,往往很難記住自己到底綁定過哪些互聯網賬號,在長期的互聯網使用中,讓用戶自己記住每一次的綁定記錄顯然不太可能,此外,手機號還牽涉其他信息的遺存,諸如銀行卡信息以及原有的聯繫人信息,這些信息也十分重要。
對此,知名法學學者劉俊海認為「二手手機號」作為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重大監管的漏洞和盲區,其第一責任人更應該是運營商。
劉俊海向藍鯨TMT記者表示,手機原號主可能在銀行有存款、有交易記錄,還有綁定的各種業務。用二手手機號可能會輕而易舉地收到原來號主的信息,涉及侵害原號主的隱私權等,進而對原號主的財產權、人身安全會形成巨大隱患。這不單單是互聯網賬號方面的問題。
劉俊海認為,運營商對於二手手機號的出售,至少應該有10年的冷凍(靜置)期,對於問題的處理,首先應該在管理機制上給予一定保障,其次,才應該是用戶自身的使用問題。運營商作為服務提供者,有責任為用戶的信息安全負責。雖然法律上無明確規定,但出於負責的態度,運營商在出售二手手機號時有必要告知新用戶該手機號為重啟手機號,並且,需要確保已經對二手號原號主的信息足夠消殺。
此外,互聯網平台方也需要負起一定的責任。根據藍鯨TMT此前報道,許多互聯網平台至今仍不能為用戶提供明確的賬號註銷入口和流程說明,這在客觀上加大了用戶自身解綁和註銷賬號的難度。而平台方有責任和義務為用戶提供方面易行的解綁和註銷服務。
困境由誰來解?
5月9日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三條表示「進一步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降低電信資費,督促基礎電信企業進一步落實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等降費措施,進一步降低流量資費、中小企業專線標準資費和國際港澳台漫遊資費。」
工信部表態,將在7月1日前取消流量「漫遊費」。據工信部表示,取消流量漫遊費後流量資費可以至少降低30%。對此,中國移動湖州分公司的員工小吳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手機號註銷的問題,很多用戶可以避免因為運營商套餐的問題更換或者棄置手機號。
記者注意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在接受央廣網採訪時表示「從今年7月1日起運營商取消全國流量和本地流量的資費差別,其背後關鍵也是把數據打通、把計費系統對接起來。在這項改革的推動下,「跨省銷戶難」的技術性障礙實際上會被逐漸消除,下一步就是看管理機制如何能夠跟上。」
對此,專家向記者表示:「漫遊資費取消無法解決辦理核心業務要回本省的情況,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們為漫遊費而換號。」對於異地註銷難的問題,如果在外地丟失手機,需要註銷或補卡,只能回本省辦理的話,這期間產生的風險依然無法規避。
有人將希望寄託於「攜號轉網」。然而,關於這項政策具體的落地目前難有確切消息。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在回應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界別委員關於手機「攜號轉網」的問題時表示,該工作一直在積極推進當中,但實際試點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在全國範圍至少要到2020年才有可能實現。
有用戶指出,即使出台「攜號轉網」政策,其本身也有諸多不便。比如之前的卡號捆綁了套餐,很多套餐是有時間約束的,比如一年之內不得更改,對於攜號轉網來說,別的運營商很難更改原先運營商的條款,這就導致用戶不得不「棄號轉網」,由此也會產生大量被動註銷號碼和後續的一系列麻煩。
如果號碼被棄置和被動註銷,那麼「二手手機號」的問題依然無解。
2013年9月1日起施行的《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24號))第九款第四款規定:指出,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後,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並為用戶提供註銷號碼或者賬號的服務。
劉俊海即認為「責任主體在於運營方和互聯網平台」。從法律角度來看,無論出台什麼額外的電信政策,為用戶提供及時、對等的註銷服務都是運營商應履行的責任,這明顯存在一個責任漏洞。
實質上,不管是讓大眾的互聯網生活更安全,切實保障互聯網用戶的隱私安全、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還是方便用戶解綁、註銷互聯網賬戶,讓互聯網生活更方便,都必須改變當前互聯網賬戶解綁、註銷難題。
此前,法學學者趙佔領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目前,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比較大。我認為,現在可取的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如果新用戶能夠提供相應證明,證明自己是該手機號現在的所有者,那麼就可以要求相關應用的運營方和服務商解除綁定,註銷原用戶的賬號信息等。」
有媒體認為,對用戶而言最為理想的模式是「有關部門能從頂層設計出發,在國家層面構建起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平台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互通平台,依靠「大數據」技術,對每個被回收的二手號碼來一次徹底的「記憶消殺」,自動實現號碼解綁、賬戶註銷,省去舊用戶麻煩,同時又確保新用戶啟用的是一張乾淨的卡,享受到的是「一手的服務」,擺脫二手號碼「前世記憶」的侵擾。」
而項立剛對此直言:「目前來看依靠運營商和互聯網平台不現實。僅僅為了方便用戶註銷賬號,付出成本遠大於收益,運營商和互聯網平台在做這件事根本上缺乏動力。」
TAG: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