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德蕉城林振翰的鹽務之路

寧德蕉城林振翰的鹽務之路

原標題:寧德蕉城林振翰的鹽務之路


民國二年(1913)四月,當時正值中國鹽政改革的重要時期。袁世凱政府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大借款」兩千五百萬英鎊,以鹽稅、關稅及冀魯豫蘇四省的中央稅為擔保,但事實上只有鹽稅可作長期擔保。當時官商侵吞、地方截留鹽稅嚴重,鹽務改革如箭在弦。同年六月,在財政次長張弧兼任鹽務署長、稽核總所總辦之外,英國人丁恩又任總所會辦,規定所有鹽務收支項目必須總辦、會辦共同簽字方為有效。次年二月,政府公布新章程,在北京設稽核總所,各產鹽區設分所,分所也設華人經理、洋人協理各一名,均不再隸屬鹽務署,而直接隸屬財政部,機構(人員、經費)獨立,行政、稅務兩條線。林振翰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赴四川上任。任上,他看到當時洋人會辦控制中國鹽政,鹽稅收入源源流入五國銀行團金庫,憂憤交加,便開始彈精竭慮地鑽研鹽政。一年多後,寫就《川鹽紀要》一書,開了中國鹽政專著之先河。


民國十一年(1922),林振翰調任寧波稽核支所助理。民國十五年(1926),調運圩支所,代理揚州、松江兩分所經理。民國十八年(1929),實授松江經理。不久調川南任職。他在積十多年鑽研之功和經歷一番思索之後,於四川自流井任內寫下《以價廉物美之宗旨達福國利民之目的,為治鹽唯一政策議》一文。文章鞭辟入裡地指出「劃地行鹽,專商壟斷,稅則繁重,吏道太雜」,乃鹽政弊病之根源。



同時又闡明改革鹽政的根本措施,在於打破產銷引界,取消專商壟斷,撤除關卡,產區就場徵稅,一次納稅之後,聽憑遠銷,自由競爭,以繁榮鹽業生產。這個「以治本為重」的改革之議在當時財政界產生頗大影響,但卻觸及壟斷鹽商、貪官污吏、封建軍閥的利益,因而橫遭誹謗。林振翰被迫辭職離蜀,改任南京鹽務總所秘書。四川民眾為之鐫刻「福國利民」去思碑,立於自貢山麓,以志思念。


民國十九年(1930),國民黨政府因「國用匱乏」,擬增加鹽稅,每百斤征五元。討論議案時,林振翰據理力爭,認為重稅則百姓不堪重負,而且將導致私鹽增多。幾經申辯,累計達數千言,最後才減為三元。林振翰潛心鹽業研究與著述,二十多年中對全國產鹽區(包括海鹽、蘆鹽、井鹽、礦鹽)進行調查考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他調川南時,兩年即寫成《川鹽紀要》一書。調浙江著有《浙鹽紀要》,調南京著有《淮鹽紀要》。此外,還著有《中國鹽政辭典》、《中國鹽政史》、《全國精鹽調查錄》等。這些著作被當時鹽政人員奉為圭臬,林振翰亦成為聞名於世的鹽法專家之一。民國二十一年(1932),林振翰調任福建鹽務稽核所經理後,對家鄉鹽務倍加關注。正當他繼續考察鹽務和著述《閩鹽紀要》、《世界鹽務大觀》和《中國鹽務歷史輿地辭典》時,因奔波勞碌,積勞成疾,患腦溢血病逝於福州,時年四十九歲。對他的英年早逝,政界、學界和商界一片痛惜之聲。南京、福州都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弔唁活動。



林振翰辭世後,靈柩回歸故里,葬於寧德縣城北(今寧德蕉城)門外坑裡村獺山,墓碑書:「四川鹽運使林君蔚文墓」。前側建有石頂石柱的「先芬亭」,亭內立大碑鐫刻陳衍先生撰寫的墓表,亭前石柱上刻有對聯:生而為英,已矣一抔土!死且不朽,卓哉千古名。林振翰譯介世界語及鹽政改革研究均卓有建樹,其著述百餘萬言,今仍行世者有《漢譯世界語》、《英文正字》、《中國鹽政史》、《鹽政辭典》、《精鹽調查錄》、《川鹽紀要》、《淮鹽紀要》等。


▍內容來源:《民國寧德》寧德城市資訊編輯完成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德城市資訊 的精彩文章:

寧德古田三寶建縣野史傳說

TAG:寧德城市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