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蘇軍百萬士兵叛國投敵,因這一命令使他們無路可退

二戰中蘇軍百萬士兵叛國投敵,因這一命令使他們無路可退

原標題:二戰中蘇軍百萬士兵叛國投敵,因這一命令使他們無路可退


在不少人印象里,二戰時蘇聯是落後而強大的矛盾體。實際上客觀地講,二戰前蘇軍實力並不差,在軍事上,蘇聯人理念不算落後,武器裝備也較為先進,兵種齊全,比如傘兵,蘇軍就是首先將傘兵應用到實戰的國家。當時有些軍事家認為,蘇軍已然具備「實際上歐洲最強軍隊」(當時名義上的歐洲最強陸軍是法軍)的實力。


不過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的表現與預期卻大相徑庭。除了少部分精銳的蘇聯軍隊仍然能給德軍造成一定麻煩,比如布列斯特要塞戰役中,不到2個步兵團的蘇軍士兵,在缺少重武器、補給中斷的情況下,硬是牽制住德軍2個整編師長達一月之久,嚴重影響了德軍的戰略部署,戰局總體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蘇軍不是一般的窩囊。不過蘇軍畢竟是規模太過龐大,強大如德軍也不能一口吃掉。

1941年11月,德軍直接推進到了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並不斷複製著之前在明斯克和基輔的戰術,一方面在莫斯科城外駐紮重兵,另一方面又試圖對其實現合圍。此時莫斯科城內也是一片惶恐,蘇聯政府開始疏散職能機構,百姓也跟著逃跑。不過最高領袖斯大林在準備逃往薩馬拉(蘇聯戰時第二首都)的專列前糾結了半天,最終決定與莫斯科城共存亡。在他回到克里姆林宮後一面發表著振奮人心的演講,另一面又露出強硬的一面,更加堅決地執行三個月(1941年8月16日)前頒布的「270號命令」。


「270號」命令非常殘酷,由於蘇軍的接連潰敗,蘇聯高層把黑鍋甩給了在前線拼殺的蘇軍士兵。斯大林認為,不戰而降是懦弱的表現,因此他宣布,戰場上向德軍投降,或是在戰鬥中直接被俘的,都被視為通敵罪。如果在戰場上表現出退怯、猶豫不決的都是叛國罪,後邊的督戰隊就可以直接開槍槍決這些士兵。另外作為懲罰,這些士兵的家屬也必然受到牽連,輕者被剝奪財產,勞役;重則直接被處死。


縱使這條命令夠狠,戰爭的局勢在冬天來臨之前也沒有多少實質性改觀。相反,它的頒布使得蘇軍士兵更加沒有戰意,莫斯科戰役爆發前,蘇軍投降人數增加了130萬。這一命令不但逼迫無數蘇聯士兵無可退路地投降,甚至有些蘇軍高級將領也不得不調轉槍口朝向祖國。


1942年初,莫斯科之圍被化解後,蘇軍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而德軍緩解得更快。第二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原本奉命襲擊德國第18集團軍側翼,然而卻被德軍反包圍,弗拉索夫不幸被俘。一開始,無論德國人如何拷打,弗拉索夫也沒有背叛祖國。不過在斯大林變本加厲地用「270號命令」對蘇軍施壓後,弗拉索夫坐不住了。他聽聞有數以萬計的蘇聯士兵家屬連坐受害,許多蘇軍士兵回國後依然難逃一死,因此深受震撼,便希望藉助德國人的力量與暴政做抗爭。

在德軍的扶持下,弗拉索夫成立了「俄羅斯解放軍」,帶領無路可退的蘇軍戰俘向自己的同胞展開攻擊,意圖推翻暴政,奪取真正的獨立、尊嚴與自由。直到後來戰敗被處死,弗拉索夫依舊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在蘇德戰爭中,類似的情況非常多,被俘的570萬蘇軍士兵中,有1/5直接成為了向祖國開槍的叛徒。他們認為自己從來沒有拋棄過祖國,相反,是祖國先拋棄了他們。


如今,「270號命令」仍被視為二戰時蘇聯當局「暴政」的鐵證之一,雖然初衷是為了提升士氣,鼓勵士兵作戰,但是拿著士兵的家屬做籌碼,讓在第一線流血的士兵無路可退,這道命令影響深遠,負面影響也同樣讓人難以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的勝子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十大被冤死的將軍,哪個死得比竇娥還冤?
罕見老照片:課本上看不到的民國珍貴歷史瞬間,張張震撼直擊心底

TAG:幸福的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