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在茶里的人生,淺談黑毛茶製作工藝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不管在茶飲還是在漢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在中國文化里,對於「味道」的感知和定義,起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和全世界一樣,安化人也用「味道」來詮釋一杯黑茶的感覺。
走進安化田莊鄉的山區,在高山、深澗中有著數不清的茶園。
這裡的人們遠離現代文明的喧囂,散落的房屋像一座座孤島,點綴在大山深處。
鄉民們世世代代種茶、採茶,以茶為生。
制茶,更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必須要掌握的生活技能。
老曾,土生土長的田莊人,遠近聞名的制茶藝人。
18歲跟隨父親學習制茶,如今已經三十多年。
老曾和家人一起,用心經營著自己的茶坊,每年4月份開始採茶、制茶。
四月中旬,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終於到來。
每一天,他都是茶坊里最忙碌的人。
老曾的茶園在海撥約1100米的辰山之巔,倔犟的他認為只有高海拔的荒山原葉,才能成就一杯口味絕佳的黑茶。
年輕輩的小夥子、大姑娘受不了跋山涉水的艱辛,唯有老茶人才有開山闢地的勇氣,生生踩出一條山路,每天採摘十來斤鮮葉。
鮮活嫩綠的原葉到一杯茶要多久?
彷彿人生,從青澀到成熟講究的是風火的歷練以及時間的沉澱。
「殺青」一詞多用於影視製作當中,表示前期拍攝部分的圓滿。
然而在黑茶的製作工藝中,殺青僅僅是第一步。
看似簡單的滾燙下,卻蘊藏著制茶人的秘密。
老曾和兒子對揉捻的認知有不同的意見,老茶人推崇傳統技藝,年輕人追求現代科技。
殺青後的鮮葉必須趁熱揉捻,在揉捻機未被發明之前,這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
制茶人的手往往被燙得通紅,溢出的茶汁沾滿雙手久久不能褪色。
兩代人的理念不同,但在追求將茶的味道發揮到極致這一點上並無衝突。
聰明的制茶人對微生物的把握素來得心應手,在背光、潔凈的地面,將揉捻好的茶葉堆成七、八十公分的茶堆,表面覆蓋濕布或蓑衣等物,為發酵創造良好的條件。
普通人很難掌控茶葉發酵的走向,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細緻的觀察,溫濕度都很講究,過干則需洒水,過濕則要翻拌。
老茶人最不缺的就是這種細膩。
當眼前的茶葉變得黃褐,對光透視呈竹青色而透明,聞起來青氣也已經消除,散發出淡淡的酒糟香氣的時候,渥堆就完成了。
然而,渥堆後茶條容易回松,又需復揉使之緊卷。
制茶的過程從來就沒有「鬆懈」二字。
傳統上,黑茶的乾燥採用的是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煙味。
此時需用特製的七星灶,進風口用磚砌成七個孔,烘茶坑分大中小,下以松柴明火烘焙。
烘焙時茶葉色澤漸漸變為烏黑油潤,有獨特的松煙香。
只有這樣,黑毛茶的製作才算完成。
城市裡,鋼筋水泥混凝土造就的空間,森然冷漠。
而安化的山野茶園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竹海、茶山、厚朴林.....用它們的每一個葉片,怒放著生命的氣息。
茶人們運用各自的智慧,適度、巧妙的利用大自然的饋贈,獲取風味獨特的茶飲,把對土地的眷戀和對生命的敬仰,都沉澱在一杯茶里,歷久彌新。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IPS
安化黑毛茶的製作工藝
一般分為四步
殺青:黑茶鮮葉粗老,含水量低,需高溫快炒,翻動快勻,至青氣消除,香氣飄出,葉色呈均勻暗綠色即可。殺青主要目的是:要達到破壞酶的活性、蒸發水分、產生香氣。
揉捻:黑茶原料粗老,必須趁熱揉捻,且本著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完成黑茶的揉捻造型步驟。一般至黑茶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即可。
渥堆:渥堆是黑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將經過揉捻的茶堆成大堆,人工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用濕布或麻袋蓋好,使其經過一段時間發酵,適時翻動1~2次。在渥堆過程中,葉色會由暗綠變為黃褐色。
乾燥:黑茶的乾燥有烘焙法、晒乾法兩種,通過最後乾燥,行成黑茶特有的黑色和松煙香味,固定茶形和茶品,防止變質。進行完乾燥這個最後步驟,黑茶呈油黑色,松煙香氣撲鼻。
※驚魂!兩女子江油火炮街開奶茶店,夜半遭遇不法分子入室搶劫!
※想『泡』紅茶,得取經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