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數理化」方式探索減負路徑

用「數理化」方式探索減負路徑

從2000年教育部發出《關於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開始,如何減負就成了教育人思考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減負再次成為熱點話題。看得出,減負正由教育系統內部的問題轉變為全民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

提減負易,治減負難。

首先,我們要明晰,減負要減的是什麼。學習是一個人離開舒適區,破殼成長的過程,負擔是必然存在的。我們需要減的是對學生髮展而言過重的課業負擔,減的是枯燥乏味反覆訓練的作業負擔,更需要減的是因超綱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負擔、因評價單一的競爭帶給教師家長的焦慮心理。減負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不是在校減少學習量,少布置作業,用這樣簡單的減法就能解決的。於是我們嘗試回歸教育的原點,回歸教育的初心,從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出發,從全人成長的角度出發,試著用「數理化」的方式探索減負路徑。

一是作業混搭,旋動成長的數學大魔方。根據教學目標和年段特點,精心設計課前課中課後作業,變「以機械記憶訓練為主」為「以綜合能力拓展運用為主」,變「全員一刀切」為「根據學力分層布置」,變「一學科單打獨鬥」為「多學科合力整合」,嚴控教輔,推動閱讀,還給孩子全面發展的時間。

二是課程串並聯,啟動成長的物理加速度。做好學科串聯,既關注每個學科每堂課的四度,即思維高度、文化厚度、人文溫度和學科效度,讓「學」在課堂上真正發生,又打破學科藩籬,通過主題融合的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藉助校內教師、校外機構、家長志願者等多方力量,開設了300餘門社團公益課程,在每周四下午推行走班體驗,深受家長和學生好評。建立了近20個校外實踐基地,給每個孩子配備樂玩手冊,做好校內外並聯,既大力推動校內的綜合實踐活動,又打開教室的天花板,還給孩子全面發展的空間,變灌輸填鴨為體驗探索,讓學生在多樣性的學習中,天性得到尊重,靈性得到啟迪,個性得到發展。

三是家校社融合,韻動成長的化學新反應。政府堅決取締違規的校外補習班,取消各種違反成長規律的競賽和擇校考試,學校利用家長課堂、家長學校、家校互動等多種形式引導家長轉變心態,去功利化,認識知行意協同發展的重要性,認清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同時推行科學多元的評價機制,回歸整體發展之路。我們期待著一系列的努力讓減負不再是紙上談兵,我們期待著學生們因為減負,獲得充分的全面的發展時空,讓身體基因更強壯、德行標識更明亮,精神命脈更恆遠!

(作者系南昌師範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21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學科督導:教育督導發展的新路徑
從自由閱讀走向專業閱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