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爐石傳說的認知偏差——事後諸葛亮和成敗論英雄

爐石傳說的認知偏差——事後諸葛亮和成敗論英雄

什麼是後見之明偏差和結果偏差

我打算把這兩個放一塊講。雖然他們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東西,但是他們互相之間有所聯繫,所以不好把他們分開來講。但是首先,我還是從解釋他們兩個到底是什麼來開頭。

後見之明偏差也被稱作「事後諸葛亮效應」,而這個名字本身很清楚地解釋了它自己。這是一種偏信,認為一個事件——通常是完全隨機或者至少是不為自己所控制的事件——是可預測的,即便事實與認知相悖。但是這個認知偏差通常比單純的偏信更糟糕——因為它事實上會影響人們對整個事件的記憶。沒錯,它可以改變你的記憶,讓你開始想:因為有什麼什麼跡象所以這個事情必然發生,或者是在事件發生之前你被某些東西說服,開始認為這個時間必然(或者必不可能)發生。事實上,你不可能做事前諸葛亮。但是這還不是這個認知偏差里最有意思的部分。

好玩的是,這個認知偏差通常在你不確定某個事件是否會發生的時候產生效應。即使你嘗試去預測這個事件,你的後腦勺的某個角落仍然會有一個對於未知的恐懼感。畢竟,你不能打包票嘛。但是,如果這個事件的確如你所料地發生了,你的腦袋就會欺騙你,讓你認為你自己的確預測到了。通常你就把在最初思考中擔憂的未知性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結果偏差稍稍有些不同,也更簡單。它會在你基於最終結果評判一個東西時產生效應。在事後(也就是這兩個認知偏差相似的地方),你傾向於用結果的質量來評判你的決定,而不是用決定本身的質量。舉例來講,做一個特定的事情有90%幾率是好結果(比如能贏100塊),還有10%的幾率是壞結果(輸100塊什麼的)。雖然這顯然也取決於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你輸得起這100塊沒有),顯然這是個好的決定。

但是,如果你這麼做了卻得到一個壞結果,你會傾向於重新審視這個決定,並認為你本就不應該做這個決定,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什麼的。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認知偏差也是一樣——如果你做了一個糟糕的決定,但是不知是歐還是怎麼的你賺到了,你甚至可能開始想開始的這個決定還不錯。當然咯,結果這個東西並不是你在事件發生之前就知道的。在你做決定的時候,你不可能把結果計入考量之中,這就意味著邏輯上講,成敗論英雄是不正確的。

事後諸葛亮和成敗論英雄的例子

這兩種偏差對我們的影響遠比想像的要大。即使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之後你的一個朋友吹比說「他早知道」這個事情會發生,這就是事後諸葛亮——後見之明偏差。或者當別人討論一個糟糕的決定,只因為沒有產生效果而不是因為這個決定本身很糟糕,這就是成敗論英雄——結果偏差。這裡有一些例子來讓你更清楚的了解這兩個認知偏差是怎麼產生效果的:

比如說你早上火急火燎地出門,結果忘記帶傘了。雖然沒有任何的徵兆,你自己還是心裡小聲bb:「要是下午下雨了怎麼辦?」——你完全不確定下午會不會下雨,就是隨便這麼一想而已。如果沒下,這個想法就只是一個胡思亂想而已,兩秒鐘之後你就忘了。但是,如果真的下雨了,你就會想:「啊我就知道會下雨。」這就是事後諸葛亮。

當你打包東西準備出門旅遊時,你時常會有你可能會忘帶什麼東西的感覺。當然,大部分時候這不會發生(如果這經常發生的話,多學學打包東西吧老哥),如果發生了的話,在你檢查完東西發現都帶齊了之後,你也不會再多想了。但是當它最後就是發生了,你就會開始想你早就知道了你會落下東西。這也是事後諸葛亮。

實際生活中最好的成敗論英雄的例子估計是買彩票了。比如說你現在生活拮据,急需來點票子。你梭哈你最後的1000塊買彩票,然後祖墳冒青煙你贏了一百萬。你可能認為這是你人生中做得最好的一個決定,但是事實上恰恰相反。這個決定本身極為糟糕。你贏錢的可能性極其渺茫,而大部分時候你會把你最後的一點積蓄——你賴以生存的錢——全砸水裡。這就是結果偏差——即使你做了一個很糟糕的決定,如果這個決定的確給你帶來了好的結果,你的腦袋可能就會愚弄你,讓你認為這個決定本身很OK。

很高興的是這個例子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不過另一個解釋結果偏差的方法就要追溯到最初證明它存在的實驗了。兩個心理學家——Jonathan Baron和John Hershey——在1988年進行了這個實驗。他們向實驗對象展示了假設的場景,但是最著名的是為一個外科醫生執行高風險外科手術的決定評分。這個手術有著一個已知的成功率。對象也被告知手術的結果,然後請他們為這個外科醫生的執行手術決定評分。邏輯上來講,最終結果不應該與評分有所聯繫,但是事實截然不同。大部分對象並不基於成功率來判斷,而是基於最終手術成功與否。如果人沒了——那就是個壞決定;如果人保住了——那就是個好決定。這個實驗很殘忍,但是這也是個展示結果偏差的好方法。

爐石中的事後諸葛亮

這兩個認知偏差都是圍繞著回看過去的決定,並分析你所思考的東西或者是你所做出的決定。所以,毫不意外地,這兩個認知偏差在爐石中非常重要,並且每天都會影響成千上萬的人。

我想說的是事後諸葛亮在遊戲中並沒有那麼大破壞力——這在日常社交中更加重要,比如說在刷論壇時,同時也包括發布爐石相關的內容帖子時。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完美的事後諸葛亮的例子的話,去看一波比賽或者去看一些大主播直播然後看看彈幕。你會發現那裡「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或者「說了會這樣的」的人多得能從北京排到深圳。

我自己做的一些努力很可能受事後諸葛亮的影響比一般的爐石玩家更多。當我分析局勢時,特別是過去的對局時,我經常發現我寫下了我已經知道什麼事情會發生的言論,比如「我就知道這個選手打的太貪會貪出事情」,或者是「我就知道玻璃渣會削這張卡」。但是實際上,我並不曾知道任何事情。我做了一個有根據的猜測,但是那也只是一個猜測而已。

給卡牌評分是另外一個事後諸葛亮常見的領域。我從TGT擴展包就開始給卡牌寫評分了,我也讀了(或者觀看了)數以千計的其他玩家的卡牌評價。不管你信不信,正確地評價一張卡是極為困難的。你只有非常有限的信息,尤其是在卡牌發布早期時,你完全不知道其他將要公布的卡牌。即使整個擴展包公布完畢了,你也不知道環境是快是慢,哪個職業會熱門,等等。你也不知道哪些舊卡會突然之間出現與新卡聯動。有太多太多的不可計入評判的變數了。所以,最後,在擴展包發布前的卡牌評價都只是簡單的預測而已。就像我之前說的,「有根據的猜測」。不存在一個確定一張特定卡牌好不好的方法。有時候最高分的卡牌最後效果也不太好(不太遠的例子,女伯爵艾什摩爾——我還是認為這張卡有潛力,但是現在環境里她毫無疑問只是400塵),同時最低分的卡牌卻表現搶眼(首席門徒林恩就是一個例子)

(譯者:吹一波我自己,我在版本發布前就覺得林恩很強,可以翻林恩的評分貼,我寫了我的思路,其實就是後來林恩術的構築思路。但是同樣的,我自己這個例子,應該也是事後諸葛亮的體現,見下文)

但是,在版本發布後不久,社交媒體、直播平台、聊天室、甚至朋友間的日常討論都被只能稱之為事後諸葛亮的東西充斥著。三分之二的預測錯了也無所謂(而且也沒什麼好感到難受的,就像我說的,這的確很難),那些猜到了一些模稜兩可的牌的強度的人一定會自吹自擂,說自己對這張卡的預測精準無比。但是更糟糕的是有些用戶的過度自滿的態度,他們會寫下諸如:「哇吊都笑歪!你怎麼就不知道這張卡就是垃圾呢?這麼明顯!」的回復(對的,我見得多了)。在擴展包發布前,沒人可以確定每張卡的強度,尤其是那些更有爭議的卡牌。但是在擴展包發布之後,預言家們又能從深圳排到北京。

但是卡牌評價不是這個認知偏差生效的唯一情況。在你打牌的時候,你仍然需要警惕它。記住,爐石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是隨機的,不可預知的。你無法知道你的對手神抽一張aoe什麼的。你也許會開始懷疑,認為那是一種選項,但是你的確不知道。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這會讓客觀地分析牌局變得容易。對待隨機情況就如他們本身那樣——隨機情況你無法預知,更糟的是你也無法控制(這又是另外一個認知偏差,叫做「控制幻覺」)。

爐石中的成敗論英雄

當討論起分析牌局,結果偏差就更為重要。一個主要的提升你的遊戲水平的方法是復盤你過去的抉擇,判斷它們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在相似的情形下你會去重複這一決定;如果不對,那麼在後面的局面下你不會栽同一個坑裡。所以你應該清楚地看到結果偏差怎麼影響復盤了。

用個例子來開頭。你對抗的是獵人,然後你現在血量已經吃緊(比如說14點),但是還能吃一些直傷。唯一能斬殺你的方式是放狗雙殺戮蠟燭弓這樣的超級combo,他還用過一張蠟燭弓了。他手上攢齊這一套的概率很低,因為他還有一半的牌在牌庫裡面。你可以為了避免這一大套斬殺而不下隨從(你現在有兩個隨從),也可以再拍一個大怪下去,這樣你會進入這一大套的斬殺線,但是同時也讓你的場面變得更強,如果獵人不能斬殺你那麼他就會死的更快。你決定拍個大怪,不管這一大套斬殺,但是事實上獵人手上的確卡著這麼一堆東西,然後一套帶走你。結果偏差會讓這一局面非常難以分析,特別是在你剛剛貪了被懲罰的時候。你會去想剛剛發生了什麼——因為你多拍了一個怪然後被斬殺了——而不是去分析剛剛的抉擇和雙方的獲勝幾率。成卡車的玩家會迅速地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或是失誤,但是事實上,我很自信這是正確的決定,除非你有精神上的問題。你可以去算去分析獵人手上有這一套的概率,但是我很確定去避開這種情況是巨大的失誤。即使你沒有立刻被斬殺,你也會給獵人更多時間(下個回合用個英雄技能你又進斬殺線了)來返場和斬殺。

但是問題在哪?你認為你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它實際上是錯的不重要,對吧?不對。如果你認為一個特定的決定是正確的,你會更傾向於在未來重複它。也許當一個類似的情況下次跳出來的時候——你會冒一點被斬殺的風險——你也許會採取次優解,因為不然的話對手會有很小的概率直接斬殺你,所以你重複了這個錯誤。

你需要做的就是簡單地忽略結果。結果無關緊要,而且有一個容易的辦法來解釋它。如果你可以用一張0費牌,它永遠在你的起手裡,帶這個牌有40%幾率贏和60%幾率輸,你會帶嗎?假設你不會從勝場中獲得任何金幣(只計算得星和掉星),這看起來很糟糕對吧。所有人都會這麼說。即使你帶著這玩意五連勝,也不能說你帶著這張卡的決定正確,因為數學上說它弊大於利。你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看你的每一個決定。雖然通常情況下你不可能追溯每一個抉擇對整局遊戲的影響,但是你需要關注(經常是估計的)獲勝概率而不是之後發生的事情。

另外一個我想要提及的是做出正確的決定不像是選擇更容易發生的結果那樣簡單。風險評估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技能。你必須了解你可以在一個特定對局或者特定情形下承受多少的風險,如何承擔風險能增加你的整局比賽的勝率。我提及此是因為我知道有些玩家總是認為高回報的操作比低回報的要好,但是實際上,一個有風險的操作(比如40%的幾率崩盤)必須要規避從而避開特定的糟糕情況或者去贏下劣勢對抗。這些特定的抉擇更難以去分析,也會受到結果偏見的影響。

當談到結果偏見和高風險操作時,我得說這一塊是很多爐石比賽主持需要感到慚愧的地方。雖然我很享受看爐石的比賽,有些時候比賽主持太過關注於結果而不是分析抉擇本身。比賽主持相比於玩家而言有更多的相關知識,所以他們更容易變得結果偏見。另外一個簡單的闡述結果偏見的例子是你打一些快攻或者中速卡組對抗控制法的時候,你有一場面的3-4血的隨從,會被呼啦完美清台。但是你必須這麼做,因為慢慢磨並不能贏下這個對局。當聽見有些比賽主持對類似情況的評論時(並不是精確的指這個場面,而是泛指那種冒對手可能已經捏著某張反制牌的風險的選擇),我經常感覺他們太過關注於結果了。我聽到同一個比賽主持讚揚一個經過周密計算的冒險打法,批評另外一個,雖然他們非常類似,但是前者幫助選手贏下了比賽而後者沒有。這就是你們分析牌局的反面教材,也是比賽主持們最經常乾的事情之一。

最後,我有一些小貼士,告訴你們如何避免在分析牌局中陷入結果偏差。最關鍵的是,你必須意識到這樣的認知偏差存在——這是通向不被它所影響的最關鍵一步(也是不被其他認知偏差影響的最關鍵一步)。並且,不要在剛剛得到結果時進行分析。我必須說這是一個有關於你的所有對局的意見——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比賽結束之後的復盤基本沒用。當你開始批判性地思考時,你會難以置信地容易意識到這個認知偏差。但是,在一場焦灼的勝利或者對手神抽斬殺之後,你很有可能變得更為感性,而情緒並不是很有邏輯的東西。如果你等個一陣子,哪怕幾分鐘也行,你會更容易讓你的情緒與比賽本身分離。這就是為什麼回放很有用——不管是錄像還是HDT的回放工具都是很不錯的復盤手段。回到你不是很確定的時刻,嘗試重新審視每一個你所擁有的選項。不要去考慮這個操作在當局內有沒有效果——單純回放,分析對局,嘗試自己重新打一遍。審視你的潛在的選項,嘗試去分析選擇是否正確。你不僅可以看自己的回放,也可以看職業選手的選擇(直播或者比賽的時候),但是也只看選擇和操作,不看他們是否有效果。職業選手也經常解釋他們在某些時刻的抉擇(在直播時,顯然不是在比賽的時候)——比如「這是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什麼和什麼,但是最終它沒有成功,因為對手有一張不太可能有的什麼牌」這樣的。這些是你需要關注的重點,而不是直播彈幕里毫無營養的「打錯了」和「你本不應該這麼打的」。

結語

這就是全部了。雖然事後諸葛亮和成敗論英雄可能不會直接影響你打這個遊戲,但是了解並且不陷入它們的思維誤區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要有所提升,從你過去的對局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正確認識他們(特別是結果偏差)可能不僅會讓你的水平停滯不前,而且會讓你變得更糟糕。如果你打錯了卻陰差陽錯獲得了收益,結果偏差會讓你認為這是正確的,因此你可能會在將來重複這些錯誤。壞習慣好養成難改正,所以儘可能不要陷入這些認知偏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GA玩家社區 的精彩文章:

《王者榮耀》S11強勢英雄匯總 最強打野英雄是?
「守望先鋒」季後賽地圖池新鮮出爐!

TAG:NGA玩家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