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后有沒有被宋太宗強幸?李煜真死於毒殺嗎?
原創: 高成 時拾史事 昨天
猶記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每當老師講到《虞美人》一詞,都會說「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為李煜帶來了殺身之禍。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詞傳入了當朝皇帝趙光義的耳中,據說他老人家聽說後龍顏大怒,認為李煜沒有認真接受政治改造,復國之心不死,遂派弟弟趙廷美送牽機葯,毒死了李後主。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文/高成
毒殺說的來源
李煜真死於非命嗎?對於李後主的死,正史一般什麼看法?
陸遊《南唐書》:「(李煜)太平興國三年六月辛卯殂,年四十二。是日,七夕也。後主蓋以是日生。贈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壬辰,贈太師、吳王李煜卒,上為輟朝三日」。
脫脫等《宋史》:「壬辰,右千牛衛上將軍李煜卒,追封吳王」。
關於死因,正史如何敘述?呵呵噠,正史啥都沒說,就說太平興國三年,李煜死了,僅此而已,非常簡單、明了。其實這也正常,別說李煜一個亡國之君,就連宋太祖去世了,史書也只是「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同樣沒有提及死因。
既然正史沒有說法,那麼李煜慘遭毒殺來源於哪裡?總有出處吧!經查,是一本喚作《默記》的書籍披露了李煜之死。裡面說有一次,宋太宗問給事中徐鉉:「你最近見過李煜嘛?」徐鉉連忙否認;「我哪敢私下去見他。」因為李煜是亡國之君,徐鉉曾經是南唐的臣子,為李煜效過力。聽罷,宋太宗又說:「你去看看他,就說是朕派你去的。」於是徐大人就騎馬來到李府,見了故主。面對舊臣來訪,李煜是什麼表現呢?他最初「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後來又長吁短嘆:「悔殺了潘佑、李平」,潘佑是南唐的忠臣,多次上書勸諫李煜。徐鉉回去後,太宗問李煜都說了啥,徐鉉不敢欺瞞,以實相告,「遂有秦王賜牽機葯之事」。這還只是一個原因,《默記》還寫了另外兩個毒殺李煜的理由:
「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
第一個是太高調,七夕節開生日party,音響過大,令宋太宗反感,第二個就是《虞美人》中,有思念故國的傾向,且過於明顯。於是數罪併罰,宋太宗派人送去了毒藥。
《默記》是一本什麼書呢?是一本筆記小說,主要記敘北宋時期的朝野遺聞、民間傳說,既然多是坊間流傳的說法,真實性就很難確定了,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謠言。這就好比去台灣旅遊,你在某個夜市擼串,聽到有人談蔣介石秘史,這個秘史是真是假呢?不大好說。《默記》的作者王銍,主要活躍於宋高宗紹興年間,曾因編撰書籍獲得趙構賞識。陸遊說王先生的記憶力特別好,給別人講北宋政治故事,往往滔滔不絕,可見他熱衷於此。李煜死於公元978年,紹興年間是1131年至1162年,兩者相差至少150年。考慮到《默記》一書的材料來源,再考慮到相隔的時間,只能說南宋初期的確有李煜被毒殺這種說法,至於是否屬實則難以定論,還是謹慎一些為妙。
第二種說法
除了《默記》,還有其他史料言及李煜之死,最早的應該是徐鉉為李煜寫的墓志銘。有關原文如下:
「嗚呼!閱川無舍,景命不融,太平興國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於京師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撫幾興悼,投瓜軫悲,痛生之不逮。俾歿而加飾,特詔輟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命中使蒞葬。凡喪祭所須,皆從官給。及其年冬十月日,葬於河南府某縣某鄉某里,禮也。」
其中明確說李煜「遘疾薨於京師里第」,也就是死於疾病。而且治喪時,宋太宗給的待遇比較好,輟朝三天,追贈太師、吳王,派官員參加葬禮,喪葬費都不用李家出,全部由趙家買單。如果趙光義真的痛恨李煜,為什麼還要給這麼好的待遇呢?再觀察之前的行為,宋太宗上台初期,曾經封李煜為隴西公。南唐是在開寶末年亡於宋太祖之手,當時趙匡胤封李煜違命侯,本來封侯是件光榮的事情,漢高祖劉邦曾殺馬立誓,宣布無功不得封侯,可是宋太祖封一個違命侯,似褒實貶,就像靖康之變後,金朝皇帝封宋徽宗「昏德公」,宋欽宗「重昏侯」一樣,是羞辱人的爵位。趙光義登基,把李煜封為隴西公,不僅級別提升,稱呼起來也更加好聽,至少沒有批評的含義。
此外,李煜還有個兒子李仲寓,是和大周后生的。宋太宗待他也是相當之好,當時李煜去世,仲寓傷心過度,趙光義派使者慰問,喪事辦完,又送了積珍坊第一區的房子。很久以後,李仲寓上書說家族人口太多,但經濟條件不佳,請求離開汴梁,到地方上為官。這回宋太宗又同意了,封郢州刺史。要是宋太宗厭惡李煜,並痛下殺手,為什麼還會善待李煜的兒子?他可是連親弟弟、親侄子都不放過的人呀。因此,毒殺之說與趙家對待李家的措施前後矛盾,也使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小周后被強幸?
還有宋太宗強幸小周后一事,那副著名的春宮圖想必大家都看過,「很黃很暴力」,「有圖有真相」。什麼?你沒看過?十八歲以下就別看了吧。那麼這件事情的出處是哪本史籍呢?一查,哈哈哈哈!還是《默記》,如果宋太宗泉下有知,肯定會把王銍千刀萬剮!我們來看看原文:
「龍袞《江南錄》有一本刪潤稍有倫貫者云: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後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大意是小周后隨丈夫李煜來到汴梁,一開始封鄭國夫人。按照慣例,她要跟隨其他命婦入宮。沒想到宋太宗這個好色之徒,每次都要把人家強留好幾天。出宮後,受到凌辱的小周后大哭,怒罵李煜。從前幾個字我們可以看出,《默記》作者是看了龍袞的《江南錄》得知這件事情。龍袞有沒有寫過《江南錄》呢?答案是沒有,他寫的是《江南野史》,《江南錄》是徐鉉寫的,裡面不可能有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的記載,因為該書是奉詔修成,而且徐鉉還是宋太宗的大臣,就算真有強幸之事,徐鉉豈敢寫進書中,他還要不要腦袋了?龍袞的《江南野史》有沒有寫?這個就很難說了。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江南野史》是殘缺的,從尚存的部分看,龍袞並沒有說宋太宗有強幸之事。
「既以家國喪亡,爵秩貶損,妃御不存,默默不自安,遂卧疾而卒。初從謙奉使宮口,質而不返其妃每哭詣,後主無以計,每聞使至,必避之而已。兵未起以思慕不已而成疾,卒。後主後周氏司徒宗之少女。前後之妹,少以姻戚往來宮中。後主見其美姿容乃納之。前後疾將殛,忽見後入,乃問妹妹幾時至宮來,後時年幼不知嫌疑,即以實對曰:"既數日矣。"後怒,遂面壁而卧,至死不顧。後既殂,常入禁中,至納為後,乃成禮而已。將納彩,後主令交鵝被以繒彩使御書,極於侈靡。及親迎,民庶觀者咸登於屋,有墜瓦而死。其夕燕群臣,韓熙載而降皆為詩以諷焉,而後主不之譴。自是士庶婚姻寢成風俗,及後主封違命侯,後封妃,太平興國三年後主殂,未幾後亦卒。」
上述文字,我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第一:《江南野史》認為李煜是患病而死,並非毒殺。第二:宋太宗強留的是李從謙,並非小周后,李從謙是誰?後主李煜的同母弟。第三:無論王銍還是龍袞,都沒有說宋太宗強幸時,派宮廷畫師給他們作畫。那麼王銍所寫的強幸小周后之事在哪呢?可能在《江南野史》遺失的部分,我們看不到了,據悉該書原有二十卷,今存十卷;可能是王銍誤讀,錯把李從謙看成了小周后;還有可能是他想批評宋太宗,蓄意將李從謙改為小周后。
其實,就算《江南野史》真有類似的記載,也不見得就是史實。因為該書是私人筆記,雖同正史一樣採取紀傳體,但材料多源於當地傳說、(南唐)舊民言論,所以自稱「野史」,在內容上,也有文筆雜亂、自相矛盾等弊病,歷代對其評價不高。像趙光義強幸小周后這樣的宮闈秘事,龍袞作為一個底層文人,是很難掌握確鑿證據的。不是說一定沒有強幸之事,只是可能性相對偏低。至於《熙陵幸小周后圖》,最早留下記載的是兩個明朝人,宋朝人沒有說過,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該畫到底真是宋太宗讓人所畫,還是後人附會出來的,難以判斷。
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偶於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頭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蓋後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從諸夫人入禁中,輒留數日不出,其出時必詈辱後主,後主宛轉避之。即其事也。此圖後題跋頗多,但記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云: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黔色就是黑色。一個「器具甚偉」的黑胖大漢與肢體纖弱的小女子形成鮮明對比。
明姚士粦《見只編》:「余嘗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粉本,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宋太宗永熙陵)
總之,對於毒殺李煜、強幸小周后二事,還是不要輕信為好,最佳的態度是「存疑」。既不否認,也不肯定,等待更多的證據、研究結果問世,再做定奪。
上一期:趙匡胤的五種死法,你最支持哪一個?
高成:一個呆萌、天天遊手好閒、理科被完爆的文科小生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償
※民國春運什麼樣?
※「燕然勒石」居然是裙帶關係主導的一道「送分題」!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