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中醫療法
抑鬱症為神經官能症之一,屬輕型的精神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 心境障礙 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情志內傷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與精神刺激的強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之外,也與機體本身的狀況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說:「諸郁,臟氣病也,其原本于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說明機體的「臟氣弱」是郁病發病的內在因素。
綜上所述,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其病機主要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郁病初起,病變以氣滯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結、食滯等,多屬實證。病久則易由實轉虛,隨其影響的臟腑及損耗氣血陰陽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腎虧虛的不同病變。
據《靈樞·本藏》記載:「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意思是說,如果心氣不足,心神不明,則志意亂,魂魄不安。「心氣虛則悲」,心氣不足,則心境低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欲悲善哭,悲觀厭世,夜晚陰氣盛,故夜晚更重;腎虛不能藏志,故出現恐懼害怕、記憶力下降;脾虛不能藏意,不能主思,則調取腎所藏信息障礙,計算速度下降,出現反應遲鈍、思維緩慢;脾虛不能運化,則出現食慾下降;心不藏神,肝不藏魂,則出現失眠多夢;肺不藏魄,則出現氣短懶散,不修邊幅。
理氣開郁、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郁病的基本原則。正如《醫方論·越鞠丸》方解中說:「凡郁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郁之何有?」對於實證,首當理氣開郁,並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濕滯、食積等而分別採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濕、消食等法。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況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對於虛實夾雜者,則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
郁病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正如《臨證指南醫案·郁》指出,治療郁證「不重在攻補,而在乎用苦泄熱而不損胃,用辛理氣而不破氣,用滑潤濡燥澀而不滋膩氣機,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長」。除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對郁病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郁病好轉、康復。
TAG:美伶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