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很正常,但這些部位出汗是在暗示你身體的出現了狀況
很多人都不喜歡夏天,
因為天一熱人就愛出汗。
尤其是胖子
一動一身汗,渾身難受。
其實,汗腺是人體自帶的「空調」,
到了夏天出汗少的話,
感冒、皮膚病、失眠就會找上門,
心臟病發病率更是成倍漲。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也是維持體溫恆定的重要環節。出汗有主動和被動之說,因運動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為天氣、環境、情緒和心理變化造成的出汗為被動出汗。今天,小編就帶學習有關出汗的健康知識。
出汗好的好處
1、排出毒素:運動出汗能加快人體的體液循環和代謝過程,將體內堆積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
2、控制血壓:運動出汗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彈性,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3、促進消化:夏天往往會沒食慾,這時促進消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通過運動出汗。因為運動出汗會加快整個身體的代謝,有助腸道蠕動,改善消化。
4、防骨質疏鬆:很多人一上了年紀容易得骨質疏鬆症,是因為體內鈣質流失。主動出汗有利於鈣質的有效保留,防止體內的鈣質隨尿液排出,從而預防骨質疏鬆。
5、護膚美容:出汗可以清潔毛孔,去除堵塞毛孔的毒素,消除皮膚上的粉刺和痘痘。
6、預防感冒:出汗實際上有助於抵抗結核病菌和其他危險的病原體。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禦病毒、細菌和真菌;它能進入細菌的細胞膜,對其進行分解。
7、減肥:當人體運動並達到一定強度時,脂肪便會燃燒轉化成熱量,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夏天加強運動,科學排汗,效果是平時的好幾倍,更有利於減肥。
8、增強免疫力:研究發現,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禦病毒、細菌和真菌;出汗能有效地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抗菌抗病毒的能力。
9、防止結石:結石的形成主要是體內的磷酸鎂等無機鹽類在體內結晶沉積形成。而出汗能有效排出體內鹽分。這一生理過程能限制鹽和鈣在腎臟和尿液中堆積起來,而這正是結石的來源。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建議:睡眠充足,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每天也可沖泡枸杞茶飲用。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多吃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癥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
因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6、手腳心出汗=脾胃濕熱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6、睡覺出汗=陰虛
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髮熱、口咽乾燥等特點。
建議: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如何出一身「養生汗」
1、運動前喝些熱水
運動前喝些熱水,讓毛孔進入蓄勢待發的狀態,再運動一會兒,就能讓毛孔全部打開。
2、巧用生薑促出汗
吃生薑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
3、用熱水泡腳
在40℃左右的水溫下泡澡或泡腳,有利於身體排汗、緩解疲勞。
4、不要長期吹空調
長期在空調房間中會導致人體汗腺關閉,影響正常的代謝和分泌。不得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的人可以多喝溫熱的水,也能有效促進排汗。
TAG:快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