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五穀為養
《黃帝內經》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那麼五穀是指哪些穀物呢?說法不一,在《周禮·天官·疾醫》中記載:「以五味、五穀、五葯養其病。」 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作的注釋中五穀是指麻、黍、稷、麥、豆;在《孟子·滕文公上》一書中有:「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東漢經學家趙歧作的注釋中五穀是指稻、黍、稷、麥、菽;在《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提倡:「五穀為養。」 王冰作的注釋中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還有其他一些說法。
下面主要介紹大米、小米、大豆和小麥的一些功效。
1.大米又名粳米,是稻穀去殼整理後製成的成品。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消除煩渴的功效。冬天喝點大米粥,可以遠離口乾舌燥的困擾,糖尿病患者早餐進食乾飯有利於控制血糖。
2.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小米熬粥時上面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中醫認為這層黏稠物的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最強。
3.大豆通稱黃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用大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
4.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是人類的主食之一,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麥麩含高膳食纖維,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痔瘡、老年性便秘、結腸癌都有防治作用。
穀類主要是指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大豆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 穀物含的營養素主要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通過加工為主食能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能量、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等。穀類可因種類、品種、產地、生長條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營養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別。
飲食養生以素食為主,葷素結合,這是古人的遺訓,是千百年來中國古人養生經驗的總結,飲食合理,身體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