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博物館「中正仁和」展之養心殿東暖閣預覽

山東博物館「中正仁和」展之養心殿東暖閣預覽

「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大展即將於7月3日在山東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按照1:1的比例復原養心殿正殿明間、東暖閣、西暖閣、三希堂、養心佛堂五處原景陳列,觀眾走進展廳,就如同走進了養心殿。這次養心殿「走出」紫禁城,「擺駕」山東博物館,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看到皇帝的日常工作,更能看到皇帝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養心殿的東暖閣,從「明窗開筆」和「垂簾聽政」之中感受大清王朝的活力變化。

寓意吉祥——明窗開筆

養心殿東暖閣曾經懸掛著康熙帝和雍正帝的聖訓,在雍正時期,有「惟仁」二字之匾,對聯為「諸惡不忍做,眾善必樂為」。從雍正朝開始,這裡是舉行元旦開筆儀式的地方,稱為「明窗開筆」。雍正朝以後,歷朝皇帝均沿襲此典,遂成清代定製。

清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的歲末都有一個封筆儀式。然後在新年元旦,舉行「明窗開筆」儀式。儀式是這樣的:大年初一子時,皇帝在東暖閣明窗設案,置寓意大清疆土、政權永固的金甌永固杯,朱漆浮雕的雲龍盤上放著古銅吉祥爐和古銅香爐。先往金甌永固杯里注入屠蘇酒,接著皇帝親手點燃玉燭,手握筆端稱「萬年青管」、筆管刻「萬年枝」的專用筆,在吉祥爐和香爐上熏炙片刻,然後開始寫吉祥字語。

先用硃墨寫「福」字,再用墨筆寫吉語,以祈求新年物阜民豐、四海安寧。之後侍臣將本年的時憲書(也就是曆書)進呈皇帝,皇帝認真地瀏覽一遍,以寓授時省歲之意。明窗開筆結束後,所有的用具都由皇帝親手料理,並令管理人員收好。寫好的吉字則放入專門的黃匣內封存,任何人不能拆看,每年如此,一直到這位皇帝去世,他所寫的元旦開筆吉語都要完整地封存在匣內,包括皇帝的子孫都不許開看。有趣的是,雍正和乾隆朝前期,所寫吉語都還頗具創意,此後便陳陳相因,一成不變。一紙吉語,似乎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王朝的活力。「明窗開筆」儀式的結束,標誌這新的一年的開始。

此外,乾隆皇帝還在元旦這一天坐在明窗前,恭敬地抄寫《心經》一冊。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明窗開筆」可以反映一個皇帝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煩心事。雍正元年,第一次舉行明窗開筆儀式,雍正揮毫寫下:一入新年,萬事如意,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民安樂業,邊塵永息,大吉大吉。康熙晚年對西北的用兵一直處於僵持狀態,沒有完全解決邊疆問題,因此到雍正這裡 ,「邊塵永息」成了他心頭最大的掛礙。

特殊的朝政——垂簾聽政

康熙年間,東暖閣是專門製作御用物品的工匠工作間。雍正以後變成了理政、召見臣工和皇帝齋居的場所。到了清末,東暖閣成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場所。東牆下設有兩宮皇太后的御座,御座前方為皇帝寶座,御座與寶座之間隔著紗簾。這就是晚清「垂簾聽政」的場所。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在親政之前都象徵性的坐在前面的寶座上,而政務最終由坐在紗簾後面的兩宮皇太后——確切的說是慈禧皇太后裁決。垂簾聽政在同治、光緒兩朝共持續了27年。展覽中的東暖閣原比例實景再現了垂簾聽政的歷史瞬間。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溥儀曾回憶:「有一天在養心殿東暖閣,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睛。面前地上的紅氈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麼哭。……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縮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不久之後,隆裕太后率宣統皇帝在養心殿發布了退位詔書,宣告清朝統治的結束。可知當時在東暖閣,隆裕太后已經被迫接受了袁世凱讓清帝退位的條件。

1861年,咸豐帝病故於承德避暑山莊,年僅6歲的載淳繼位。隨後,慈安、慈禧和恭親王奕?發動了辛酉政變,除掉了輔佐小皇帝的八位故命大臣,自此開始了晚清太后垂簾、親王輔政的時代。同治十三年,親政不足一年的同治帝去世了,年僅3歲的光緒帝入繼皇位。這時,慈禧太后以「新君年幼」為由再度垂簾聽政。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長達27年,實際掌權達48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晚清的命運。

通過東暖閣的場景復原,讓我們一起了解垂簾聽政的歷史場景。東暖閣里,面向西設皇帝御座,後方設太后御座,兩座之間垂掛八扇黃色的紗簾。垂簾聽政的情形是這樣的:通常情況下恭親王奕?站在皇帝御座左側,醇親王站在右側,大臣的處理意見和兩宮太后的意見都通過奕?傳達。兩宮太后垂簾20年後,慈安去世(1881年),慈禧將奕?趕下台成為養心殿里唯一的主人,所有的決策都由紗簾後的慈禧太后做出。

這裡展示的紫檀木嵌碧玉雕龍寶座,就是當年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坐過的。這個寶座的大小和形制比其它寶座要小很多,是特地為小皇帝量身打造的。但小皇帝爬上去之後,腳仍然懸在半空不著地,所以內廷特地給小皇帝準備了腳踏,當小皇帝的腳落在腳踏上的時候,垂簾聽政就開始了。

此寶座與紫禁城其它寶座有區別,其它寶座上龍的數量是奇數,氣勢上昂揚向上、有張力,而此座正面碧玉上雕兩條龍,一大一小,類似「教子升天」,扶手碧玉上兩邊各雕兩條龍,而且龍做回首狀,體現了在東暖閣的空間裡面小皇帝和太后之間的主次之分。帘子兩側裝飾的掛畫,也是慈禧喜歡的蘭花題材,體現了太后在這個空間裡面絕對的話語權。慈禧權力慾望極強,屢次做出有悖養心之道的事情,實在有違「養心殿」三字的含義。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光緒痛定思痛,希望能夠憑藉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聽從維新派建議,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之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這時慈禧太后不再需要帘子,與光緒並坐,謂之訓政。慈禧坐在寶座上,光緒坐在她左邊一個小得多的座位上。慈禧座前設一張鋪著黃緞的長桌,座後兩側有孔雀毛製成的長柄宮扇。凡大臣覲見,都跪在慈禧前面的長案前,面向慈禧奏事。之後不久,慈禧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際上將他幽禁於西苑瀛台,最終光緒鬱鬱而終。

養心殿東暖閣文物陳列

(一)明窗開筆

1、紫檀木銅包角炕幾

炕幾紫檀木材質,兩件成對。幾面格角攢框平鑲板心,面下素束腰,直牙條,方材直腿,腿間裝拐子紋花牙,足端內翻馬蹄。此幾面側緣、束腰及腿肩部位皆包鑲鏨花鍍金銅葉。炕幾造型工整大方,雕飾無多,鍍金包角既能加強結構的穩定性,又與紫檀沉穆之色相互映襯,正是此幾裝飾獨具匠心之處。

2、乾隆款黃地青花纏枝蓮八吉祥紋象耳瓶

瓶撇口,短頸,溜肩,鼓腹,腹漸下收,圈足、微外撇。肩部對稱置象頭形耳,象鼻下分飾一綬帶。瓶內及足內均施白釉。外壁通體施黃釉為地,上繪青花裝飾。口沿處繪垂如意雲頭紋,頸腹部繪纏枝蓮八吉祥紋,近底處繪仰蓮瓣紋。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3、白玉歲歲平安圖如意

如意以一整塊溫潤細膩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如意頭部浮雕麥穗、鵪鶉,寓意「歲歲平安」,柄身浮雕盤腸、祥雲與蝙蝠,寓意福壽久長。如意是清代宮中的重要陳設品,被視為祥瑞祈福之器,多放置在寶座和寢室的几案上,供皇帝和后妃玩賞。

4、弘曆行書戊寅元旦試筆二律詩軸

此軸款署「戊寅元旦試筆二律」,內容與故宮博物院所藏《弘曆硃筆書元旦試筆二律詩稿頁》及《御制詩二集》著錄一致,是將手稿中的詩句寫成一幅書法作品。戊寅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乃弘曆四十八歲所書,此時其書法風格已基本定型,但用筆規整穩重有餘,而揮灑自如不足。

釋文:「穆愉一氣轉鴻鈞,十二龍樓春色新。戊歲戊辰爰稼穡,寅年寅月福臣民。世和益切因心敬,陽澤還思與物均。曉辟銅龍先進賀,慈寧純嘏自天申。 太和昕昱曙光披,百辟冠裳式禮儀。籌政箕風將畢雨,來王烏弋與黃支。重熙累洽誠斯日,保泰持盈亦此時。更有殷懷厪西北,春音願並捷音隨。戊寅元旦試筆二律,御筆。」

鈐印:「乾隆宸翰」(朱方)、「琴書道趣生」(白方)

鑒藏印:「石渠寶笈所藏」(朱方)、「宣統尊親之寶」(朱方)。

5、青玉硯

玉硯以一塊和田青玉籽料雕琢而成,因就料雕琢,底部外廓還保留了玉籽料的原皮,只是這塊料發青,玉中有糖色及綹裂,給人以古樸之感。玉硯仿宋之抄手硯,並就料雕為「風」字形。其硯底挖空,牆足較高,硯池較深,加之較差的玉料,為明代玉器的典型特徵。玉硯配有木匣,匣蓋上嵌白玉鏤雕龍紋戲珠玉佩。古代硯材一般以石為之,玉質硯因硬度較高,不易發墨,多用來研磨硃砂。

6、黃瑪瑙秋葉式筆洗

黃瑪瑙做成樹葉形,葉邊捲起為洗,兩邊還以小葉陪襯。洗內以陰線刻畫葉脈,外面則以雙線勾勒葉脈,顯示了葉脈的陰陽向背。洗較為平薄,下配以硬木底座,鏤雕折枝葉。黃瑪瑙的天然色澤使筆洗俏似秋天的黃葉,小巧可愛,是文人雅士比較喜歡的案頭雅玩。

7、象牙管萬國來朝紫毫筆

筆身用象牙雕刻而成,潔白細膩。筆桿上刻有「萬國來朝」四字,楷書,陰文。筆毫由紫色山兔毫製成,纖細修長,具有典雅的文人氣息。歷史上,浙江西部及安徽東南部等地所產山兔背脊上有兩行紫黑色箭毛,彈性極強,謂之「紫毫」。紫毫的經濟價值很高,素有「紫毫之價如金貴」的說法。自元代起,以紫毫為材料的「湖筆」開始聞名於世。與此相反,羊毫筆的使用起源於社會底層,且由於其價格過於低廉,於是在明清時代便成了次等筆的代名詞。直到清代嘉慶、道光之後,羊毫筆才以柔軟、蓄墨等特點而為文人廣泛接受,進而成為浙江湖州毛筆的主要產品。

(二)垂簾聽政

1、紫檀木嵌玉寶座

寶座紫檀木材質,三屏式靠背扶手,上部裝方形如意頭式屏帽,看面部分用銅絲勾出邊框,嵌以碧玉,心板則以玉雕雲龍圖案為飾,座面平鑲板心,面側緣雕回紋。面下高束腰,亦浮雕回紋。四腿方材,甚為壯碩,足端內卷,下踩托泥。此寶座造型穩重莊嚴,用玉雕與紫檀相配,更凸顯尊貴之義。

2、黃花梨木楠木心腳踏

腳踏黃花梨木材質,踏面格角攢框平鑲楠木心板。面下素直窄束腰,牙條五垂如意頭,上飾線雕拐子紋,方材直腿內翻馬蹄足。此腳踏與寶座配套,線腳裝飾一脈相承。

3、青玉交龍紐「慈禧皇太后之寶」和碧玉雲龍紐「同治尊親之寶」

「慈禧皇太后之寶」印為方形璽,漢文篆書。慈禧的特權反映在各個方面,印章也不例外。清代皇帝均有「御寶」,慈禧的「慈禧皇太后之寶」,體現了她至高無上的特權。

同治帝載淳在位十三年,印多為名號印。同治帝印沒有《寶藪》,故宮現存同治帝印約20方,此印為上尊號時使用。載淳嗣位之初,原擬年號祺祥,大學士周祖培奏請更正,最終以「同治」二字進呈,表示兩宮太后臨朝而治。同治尊親之寶,是同治給長輩上徽號時會鈐這個尊親之寶。慈禧有十六個字的徽號,那在同治時期,給她上一個徽號,同治就得給她鈐一個尊親之寶。

4、銀鍍金光緒二十一年珍妃冊

銀鍍金冊,共十片。珍妃,為光緒帝寵妃,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冊封為珍嬪,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晉封為珍妃。十月她與其姐瑾妃同降為貴人,次年十一月,復冊封為珍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北京義和團起事,慈禧皇太后與光緒帝出京西逃之前將珍妃沉於井,時年25歲。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追贈為貴妃。此冊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對其復冊封時所頒發的冊封證明。

5、青金石朝珠

青金石朝珠,共計青金石一百顆,碧璽佛頭、佛頭塔、背雲、大墜角。珊瑚記念三串,每串十顆,共計三十顆,墜翡翠小墜角。明黃色絛帶。

《欽定大清會典圖》卷五十七中記載:「皇帝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珍寶雜飾惟宜。惟圜丘以青金石為飾……絛皆明黃色。」此件青金石朝珠配以明黃色絛帶,應為皇帝御用。與藍色朝服相配,用於祭天。或者與吉服相配,用于吉慶場合。

部分展品

養心殿東暖閣內景

乾隆款黃地青花纏枝蓮八吉祥紋象耳瓶

白玉歲歲平安圖如意

弘曆行書元旦試筆二首軸

青玉硯

黃瑪瑙秋葉式筆洗

象牙管萬國來朝紫毫筆

垂簾聽政寶座

碧玉雲龍紐「同治尊親之寶

青玉交龍紐「慈禧皇太后之寶」

青金石朝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罕見的晚清老照片:溥儀接待日本人,圖4是光緒皇后的真實容貌!
清朝一考生,在考卷末尾多寫了12個字,光緒看後直接欽點為狀元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