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權奸、宦官、貪吏都曾禍國殃民,但歷朝歷代皇帝為何總離不開他們

權奸、宦官、貪吏都曾禍國殃民,但歷朝歷代皇帝為何總離不開他們

原標題:權奸、宦官、貪吏都曾禍國殃民,但歷朝歷代皇帝為何總離不開他們


在象棋中,車往往是最厲害的,經天緯地,縱橫天下,車一到,其餘諸子只能防守,鮮有招架之力。然而再厲害,也不過是如來佛手中的孫悟空,將讓其死,其不得不死。


車之死,是其宿命,因為在他的頭上,還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子(將/帥),他的權力都是主子賦予的,當主子的利益、性命受到威脅時,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它們,這就是我們常說地丟車保帥。若以車為喻,那就好比君主社會的三大產物——權奸、宦官、貪吏,此三大產物是君主的利刃,深受歷代君王喜愛,且屢試不爽。


明朝的官員_圖


那麼君主何以喜歡他們呢?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帝不是喜歡忠臣嗎?這些我們在戲劇中不是常常看到嗎?不錯,作為一個明君、一個有為之君,誰不喜歡忠臣、清官呢?因為忠臣、清官可以保他江山不易。但是,我們好像忽略了什麼?對,我們總把皇帝當天子,天之驕子,他是上天派到人間的統治者,他的頭頂戴有神聖的光環,他是不會有錯的。


朱元璋登基後不是把宮殿命名為奉天殿嗎?而且從他開始聖旨上明確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字樣,他奉的是哪門子天,承的是哪門子運?此天即周人所說的「天命」,此運即鄒衍所說的「五德終始之運」,這就為其即位的合法性披上神秘的外衣。對,我們是忽略了什麼,我們忽略了皇帝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也有普通人的需求,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人就好,只要他是人,這就簡單多了。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_圖


作為君主,作為人,他之所以喜歡權奸,是因為權奸善於逢迎,極大地滿足了皇帝的虛榮心,再者,總有清官、忠臣在,他怎麼能受得了?這些人整天只會板著面孔教訓他,說什麼皇上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還要做什麼堯舜之君,長此以往,他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你越是反對,我就越是做給你看,這就好比父母教訓孩子一樣,教訓地久了,就會產生抗體,任你怎麼說,我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如果總是這樣也不是辦法呀,那就得想轍了,怎麼辦?不是有權奸嗎?這就叫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用權奸去壓制忠臣,只要君王操縱的好,就不會出什麼事,但這是高危作業,如果操縱不好,那就完了,就要國破身亡了。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有的君王用權奸,卻沒有亡國,而有的君王用權奸卻忘了國,這真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怪不得君王,因為他們首先是人,賢明如李世民,不是面對魏徵的頂撞,要殺了他嗎?幸得長孫皇后勸諫,才得以息怒。


清朝的太監_圖


之所以喜歡宦官,我想一方面宦官是「絕根」之人,不會對他江山構成威脅,而且宦官已喪失做男人的尊嚴,肯降低姿態去侍奉他,另一發麵,大多數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宦官之手」從小和他們玩到大,所以對他們不自主的產生一種信任感和依賴感。縱觀歷史,漢亡於宦官之手,唐亡於宦官之手,明之亡,亦與宦官有莫大關係,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他們在一個地方何以能跌倒兩次?黑格爾說:「歷史告訴我們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根本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想想也有道理,否則悲劇怎會重演?如宦官之盛者,莫盛於唐,皇帝稱宦官為「尚父」,皇帝之生死、廢立皆決於宦官之手。想想都讓人悲嘆,天子不是上膺天命嗎,為何此時天不由他呢?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字致齋_圖


再說貪吏吧!他們不僅善於弄權,比之權奸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善於撈錢,但武松卻並未打他(武松「打虎」,這裡指貪吏),可以說是「不倒翁」。比起前者,貪吏較諸可謂多矣!歷朝歷代,只要有官就有貪,正所謂「千里當官只為財」,「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想想都覺得誘人。說起貪吏,就不得不說朱皇帝,他可是跟貪吏幹了一輩子,使用雷霆手段:凡貪污六十貫以上者,處以剝皮揎草,示之公堂,就是如此,還是敗於貪吏之手。

除開國之君嚴打貪外,後是皇帝仍用貪吏者,除上述任用權奸、宦官原因外,還有就是貪吏有錢,那你會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怎麼會缺錢呢?皇帝還真是缺錢,要不萬曆皇帝也不會派宦官到各地採礦收稅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國家有兩本賬,一本歸戶部管,即所謂的國庫;一本歸皇帝管,即皇帝自己的小金庫。所以任用貪吏,可以財源滾滾,何樂而不為呢?


他們有把柄握在皇帝手中,便會戰戰兢兢,服服帖帖的,用錢可以跟他們要,據說乾隆帝下江南大部分錢財都是由和珅提供,這多好啊!如果民怨沸騰,輿論嘩然,則把貪吏拋出去,當作替罪羊,這時百姓會高呼:「皇上生聖明」,而贓款呢?則會被「充公」,到頭來還是皇帝的,怎麼做都不會賠本,既得到了好名聲,又得到了實利,「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便是巔峰之作。



乾隆帝南巡圖(局部)_圖

至此,不得不為這些帝王的智慧所折服,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將法家所主張的「法、術、勢」運用的爐火純青。


皇帝的三架車,橫行天下,無人能敵,但宿命難改,丟車保帥是他們的必由之路。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清史稿》《明史》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危難時刻憑什麼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