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創新硬起來

讓創新硬起來

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開始回歸商業的本質和理性,重新審視時代背景下的機遇,並參與其中。

/

文 |《中國企業家》記者尹一傑

編輯 |馬吉英

五年前,美國著名女投資人艾琳·李發明了「獨角獸」這一公司稱謂後,這個詞語開始在全世界流行。尤其在中國,它成為投資圈所有人趨之若鶩的對象,挖掘、培育、製造獨角獸公司是讓每一個投資人和創業者為之亢奮的事情。

按照艾琳·李的界定,獨角獸公司被籠統地解釋為成立時間相對較短,估值在1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現實中,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和創業者也在踐行著這一標準,試圖在較短的時間內,創造出一家估值動輒百億的明星公司。

當一個有別於常規或常人見解的新概念變得普及甚至平庸,往往也意味著概念背後的邏輯開始脫離最初的思想。了解商業運行規律的人大抵都知道,公司的成長運營自有本應遵循的路徑,刻意製造獨角獸的後果是一味追求公司估值,依靠燒錢最後虧損上市的遊戲規則在創投圈也並不少見。

當國內能夠提供故事和想像空間的商業模式日漸匱乏,尤其中美貿易摩擦讓國人意識到什麼才是支撐一國之強的核心力量時,資本市場呼喚硬科技的熱情也變得高漲起來。

我們認為,創投界「硬創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所謂硬創新,一方面是指技術創新正在成為創業者更受關注的底色。相比過去依靠商業模式創新的公司,那些擁有核心技術,並將技術應用於產業中的創新公司正受到越來越多資本的追逐。另一方面,那些通過創新型的產品、創新式品牌體驗等方式贏得用戶的創業者,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示了自己的硬實力,奠定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硬地位。

接下來,我們也將試圖去發現更多具有硬創新基因的公司,因為他們代表著未來。

創新的進化

如果梳理這兩年死於風口的明星創業公司,幾乎每個月平均倒下的數量都在幾十家左右。它們無一不是每輪融資少則幾千萬,多則數億美金的創新公司,它們的創始人也無一不是財經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在行業內引發議題的討論。

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共享經濟無疑是所有投資領域中最惹人關注的行業,彷彿一夜之間,全國的主要城市都被各類打著共享名義的公司所佔領,在共享概念的推動下,單車、汽車、充電寶、雨傘,甚至籃球都被納入這一商業模式之中。

共享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的生活需求,但在硬幣的另一面,絕大多數民眾依然對這些泛濫的共享產品抱著極為複雜的心理。對於參與其中的投資機構和大公司來說,過去圍繞共享經濟展開的戰爭不亞於一場慘烈的巷戰,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截至2017年12月,投資方連續釋放出來的資本累計達1159億人民幣。

2017年6月,第一家共享單車悟空單車宣布停運後,共享經濟的猝死潮來臨,時至今日,所剩無幾,超千億投資背後是集散在全國各大廢品處理站堆積如山的廢棄單車,和早期投資人高價退出後的資本收益。

曾經活躍在資本浪頭的共享單車,只是近幾年來大眾創業運動的冰山一角。在零售業、智能硬體、餐飲、互聯網汽車、健康領域,更多人試圖藉助互聯網實現行業升級改造,顛覆一詞被廉價地反覆使用,創新的門檻和標準也更多地停留在對商業模式的優化改良,而非對產業核心科技的真正突破。

縱觀近幾年烈火烹油般的創投界,倒下去的累累屍骨給予了我們寶貴的認知財富。我們開始逐漸意識到創新的另一種境界。「新」從來不是創出來的,而是遵循市場規律生長和進化出來的。作為真正擁有價值發現洞察力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說,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超於常人的眼光,提前去發現它。

相比美國、以色列等成熟國家,中國的投資市場依然處於青春期,作為中國風險投資教父級的人物,IDG全球董事長熊曉鴿用「亂拳打死老師傅」來形容近十年來國內投資機構的幾何式增長。

好在資本自身的進化有著天然的利益驅動力,歷經了野蠻生長階段後,作為商業背後的關鍵推手,資本對於未來的價值判斷也越來越理性而富有遠見,人們對待創新、顛覆、變革等宏大詞語也變得愈加謹慎。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開始回歸商業的本質和理性,重新審視時代背景下的世界關係和機遇,並參與其中。

硬創新時代到來

將過去數年來我們耳熟能詳的獨角獸公司拉個清單,不難發現,資本重度參與的互聯網獨角獸並不鮮見,而將科技應用於實業的產業獨角獸則鳳毛麟角。

時至今日,尤其在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公司已經形成寡頭格局時,留給商業模式創新型公司的機會已然不多。

當投資風向正在發生變化時,那些潛藏在各個產業不廣為人知的、擁有核心科技的技術導向型公司正浮出水面,這些公司大多集中在半導體加工、精密機床、新材料、高端製造、生物科技、新一代顯示、工業光源等領域。相比互聯網和消費科技,它們是改變世界和產業升級真正的幕後操縱者。

1986年,當德國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第一次提出「隱形冠軍」概念時,他認為:一個國家若想取得出口成功,的確需要大公司,但如果想做到表現超群,必須依靠那些擁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後者就是「隱形冠軍」。

這些公司大多都是中間製造商,因為不與終端消費者產生聯繫而社會知名度較低,它們幾乎都聚集在工業科技領域。由於在工業製造環節的關鍵部位或關鍵材料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們往往能直接決定一個產品,甚至一個產業的生死。

但這些公司大多規模較小,相比大公司營收較低,也長期不被資本所關注,它們背後是一群在垂直產業中默默耕耘的人。

尋找中國的隱形冠軍,就是在尋找未來的產業獨角獸。在這個被稱之為世界工廠的國度,我們需要更多的產業獨角獸來衝破技術的束縛,解決中國產業經濟的真正痛點,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試圖成為產業獨角獸公司的確需要勇氣,它意味著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但作為產業升級背後的推動者,相比於過去中國產業經濟以規模和速度為主的發展路徑,技術正成為中國工業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壯大成細分產業龍頭的創新型公司,往往意味著真正掌握了一個產業的議價權。

這才是現在、未來中國新經濟最重要的力量。

2018(第十八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粵港澳大灣區南沙論壇將於6月29日至7月1日在廣州南沙舉行,人工智慧、新零售、大健康、金融科技等領域最熱門的獨角獸公司、數十位頂級投資人、最創新企業領導人齊聚南沙,探討「商業新動能」,歡迎點擊下圖報名參會。

值班編輯:張弘

審校:高歡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企業家雜誌 的精彩文章:

寒武紀:AI晶元搶跑者

TAG:中國企業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