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號火星車停機,不是因為被沙塵暴吹翻,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機遇號」火星車,是美國宇航局2004年發射到火星上的一個探測器,或者說是一個探測機器人。
可惜在本月的8號,「機遇號」遭遇了火星上一場嚴重的沙塵暴襲擊,被迫停止了工作!
這位已經連續工作了14年的兢兢業業的機器人,其實設計壽命只有90個火星日(24小時37分22.663秒)。
而這次停機並不是因為被強沙塵暴吹翻損壞,而是另有原因。
這就要從「機遇號」的歷史說起了。
1.到底有沒有水?
火星在人類科學家的心中一直是一塊聖地。因為從以往的衛星以及探測器得到的圖像及數據來看,火星在遠古時期可能存在水。
而水的形成則預示著生命的存在,透過研究火星,也許人們就可以知道:宇宙生命的起源會不會不止一次呢?
有沒有的水的證據就在岩石之中,而這是無法通過圖片分析得出來的。只能實地對火星的岩石進行全面的分析。
現在人類上個月球都還是曇花一現,更不要提更遠的火星了。
但是送個機器人上去還是可以的,雖然「機遇號」叫做「火星車」,但實際上它已經是具備初級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了!
2.高、大、「黑」的科技
雖然後來的「好奇號」火星車在技術上全面超越了「機遇號」。但是在21世紀初,「機遇號」可以說是當時最高、最大、最「黑」的人類科技了。
當時美國宇航局集合了四千多人參與這一計劃,這個機器人的每個部件,小到一顆螺絲釘
都有專門的設計人員,完善人員以及製作人員。
光製造以及測試這探測車就花了三年的時間。
「機遇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岩石,所以科學家和工程師給它設計了一個極為精密的手臂。
上面集成了顯微鏡、分光計用於分析岩石成分。
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切割機,能切開岩石,分析岩石裡面的成分。
還有它的六輪岩石轉向懸掛系統,可以輕鬆越過各種岩石及障礙物。
以及專門應對沙塵暴的系統。
3.為何停機
火星上的沙塵暴是出了名的,大概類似於我們地球的12級颱風。所以火星車設計的重點當然是預防沙塵暴。
至於怎樣的設計,筆者也不太清楚~~~「黑」科技嘛!「黑」得看不見,哪能讓我們隨隨便便就知道了去,要不然美國人的科研經費白花了!
「機遇號」這次停機的主要原因是沙塵遮蔽了太陽能電池板,機器人供電不足,無法在夜間維持溫度。
於是在火星夜間-100℃左右的低溫下,機器人就宕機了!
有讀者朋友要問:不能做個刷子,自動刷掉灰塵嗎?
呵呵~~~多一個機構,就多一份重量!多一分複雜,就多一分潛在故障!
「機遇號」的內部已經複雜無比了,當時的科學家肯定是考慮到一些潛在的因素,才沒有去這樣設計。
當火星車的電池板被厚厚沙塵遮蔽時,悲催的它就只能祈求哪天火星吹大風,把沙塵吹走咯~~~
當然這在後來的「好奇號」可以避免了,因為它使用的是核動力……
當時的宇航局一起發射了「勇氣號」和「機遇號」兩台火星車到火星。
這哥倆就像一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藍領工人,一絲不苟的做著人們安排給它的工作。
而且超過「退休年齡」十幾年了,還在工作!
雖然後起之秀「好奇號」,比它們更先進、更能耐。但是筆者認為,「勇氣號」和「機遇號」這種老一輩的敬業精神才更加難能可貴。
「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正是說的它們嗎?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賬號,了解更多!
TAG:小帆求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