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是與上帝同行 警惕你讀書路的四個絆腳石
今日基督徒自由撰稿人:李道南
每個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夢想,實現夢想,是上帝給每個人的祝福。
有的基督徒想成為神學家,希望自己能在信徒面前侃侃而談;有的想成為經濟學家,希望能從每天的大堆數據分析中成就自己的巴菲特夢;有的想成為莎士比亞,希望能在自己筆下產生中國的哈姆雷特。
誠然,設立夢想是實現夢想的開始,人生沒有夢想是死的,夢想離開人生是空的。但是夢想不是現實,有了莎士比亞的夢想並不意味著一覺醒來,你就站在瑞典領取諾貝爾獎講台上;有了神學家的夢想,也不意味著你禱告之後就馬上成為托馬斯·阿奎那。
夢想只是開始,不是結果。為了實現夢想我們還需要付出許多汗水和努力。誠如《馬太福音》11:12所言:「天國是努力的人進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在實現夢想的努力中,汗水固然重要,但是方法不可或缺。雖然沒有捷徑可走,但是好的方法恰如在你和夢想之間距離最短的直線。
實現夢想,無疑離不開讀書,因為書籍是人類經驗的總結,正是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的文明質的的發展,文字記載著人們經驗的積累,也是人們對上帝的見證。如果沒有文字記載,我們歷史的概念也就七八十年的光景。但是文字集成的圖書,超越了我們生命的時間界限,可以達到幾百年,上千年。
我們常說,上帝是掌管歷史的上帝,那麼如果我們不讀書,不知道歷史,怎麼見證這位歷史的掌管者,上帝的真確和實在感怎麼建立。僅僅建立在情感體驗上的上帝是脆弱的,也是不完全的。所以我們讀書不僅僅是實現夢想,我們讀書還是為了了解歷史中那個真實的上帝。
所以讀書不僅是見證上帝,也是我們達到夢想的墊腳石。上帝給了我們擁有夢想的人生,也給了我們享受付出汗水的喜樂,更是在我們達到夢想的路上,與我們一路同行。
但是面對汗牛充棟的圖書,我們怎麼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收其中的經驗呢?人是有限的,誠如詩篇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人生有涯,怎麼在有涯的生命中儘可能多地獲取知識?所以怎麼讀書,也就是讀書的方法關係著我們和夢想之間的距離。
讀書越多,我們對上帝的形象也就越完整,因為上帝在每個領域的計劃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哪一條才是直徑,而不是彎路呢?誠如一位畫家所云,去掉一塊石頭的多餘部分,剩下的就是精美雕像作品。同樣我們避免了讀書的彎路,就走了直路。
首先,我們焦急的心態。我們總是希望自己一口氣吃個大胖子。我們的眼睛不是盯著書上的知識,而是盯著那些成功人士,我們希望儘快達成像他那樣的口才和名聲。所以我們總是有大的夢想,卻沒有堅持的毅力。這種焦急的心態是我們讀書淺嘗輒止的原因。看著厚厚的一本書,我們一個晚上把它啃了一半,然而一夢醒來,發現我們記住的還是屈指可數,與我們的目標相差甚遠。這種錯誤的心態,容易使我們很快放棄目標,因為手段和目標的不一致,讓我們失去對目標的興趣。只能換一個新的感興趣的目標。
這種心態,猶如我們把三天的步行路程企圖幾小時跑完,其實剛跑一個小時就因為體力不支而不得不中止旅途。焦急的心態讓我們只關心目標,卻忽略了路邊更美的風景。本來豐盛的旅途,卻讓我們變成在沙漠里的獨行。
我們不妨看看耶穌,耶穌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準備,只為三年的傳道,他的傳道卻是從揀選一個一個門徒開始,這樣才有了在河邊分享五餅二魚的五千人,耶穌不是只重目標而忽略過程,耶穌重視和身邊每個人的交流,他的耐心是他成功的關鍵。他沒有身價地與孩子溝通,甚至停下腳步去欣賞路邊的野花,而不是兩眼只盯著大衛的榮華。
我們讀書不妨向上帝禱告,感謝他給我們這樣一個充滿陽光的一天,祈求上帝讓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讓我們靜下心來,用心靈的誠實感受上帝輕微的腳步,不要讓我們走的太快,而是讓我們與上帝同行,與上帝一起欣賞他的創造。
平靜的心靈,讓我們注重每天的收穫,反省昨天的得著,這樣不斷地積累,我們會發現,與焦急的心態相比,安靜會讓我們體會到更多的讀書樂趣。
其次,系統性的缺乏。我們與朋友高談闊論,我們在教堂聽牧者分享,我們在高校聽學者講座,他們推薦的書籍我們認真閱讀,但是發現讀書很多,知識卻零散如沙。究其原因,是我們缺乏系統性。
缺乏系統性的原因,是我們讀書如蜻蜓點水,很難深入水底一探究竟。我們今天和學經濟的朋友交流,回來讀了經濟學;次日又和學神學的朋友交流,回來讀了神學;後來我們又和一個搞傳媒的交流,回來我們買了傳播學,我們都讀了,但還是沒有太大收穫。
我們都知道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每個盲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大象。缺乏完整性,就算告訴大象的所有器官,我們卻無法形成一頭大象的形象,因為我們不知道大象是什麼樣的,我們只知道大象的耳朵和大象的腿。系統的缺乏,讓我們不知道把自己知識點怎麼組裝成知識的大廈。
耶穌的講道,也許我們初次看來是雜亂無章,看到什麼講什麼,當我們深入閱讀之後,我們發現他的講道是有很強的系統性,從祭司的權威到平信徒的平等,從外在的律法到誠實的心靈,條理清晰,細緻入微。耶穌的大腦中,知識也不是一大片沙粒,否則耶穌不會總結出律法的精神是愛神和愛人。
所以讀書的基本功就是系統的建立,系統猶如大廈的圖紙,只有有了大廈的圖紙我們才知道每塊磚頭的位置。知道磚頭的位置,我們才能把握每一塊磚頭。
系統性如何建立呢?我的建議是找一本本科的教材,然後以安靜的心態吃透它。長期以來,我們對教材有著極大的誤解,我們眼睛只盯著名人和名著,認為只有他們那邊才有真知識,而把教材踢到一邊,認為教材都是假大空,都是官方意識形態的產物,遠離真相和自由。這真是最大的偏見,這種偏見的結果,就是造就很多憤青,用情緒替代求知。
我們必須糾正對教材的誤解,任何一本教材都論述了該門學科最基本、最系統的學科架構,因為能寫教材的人都是一個學科的權威。認真讀一本教材,對於建立該學科的系統來說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也許教材的觀點有待商榷,但是等我們建立架構之後,我們可以隨著知識的增加而不斷修正他們的觀點,調整原有的架構。但是調整架構,修改觀點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一個架構。
所以找一本基礎的教材,比如哲學、比如神學、比如法學等,認真研讀,爛熟於胸,這樣你才能真正把握知識點。學科都是相通的,你建立的任何一門學科的系統架構都能把握其它學科,幫助你建構其它學科系統。
有了學科系統架構,我們還要的是系統思維,這個只有不斷讀書,勤于思考才能建立。
第三點就是驕傲的態度。與焦急的心態相比,驕傲的讀書態度可能危害更大。我們總是瞧不起作者的觀點,還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已經把這個作者以及他在該書中的觀點先入為主地審判過一次了。我們總想在讀書的時候就能把作者批判一番,總想以此證明自己的思想要比作者高明。這種驕傲的心態,使我們錯過許多精彩。
在讀書之前,我們要想的是和作者對話,對於初學者來說,對話都是種不必要的心態。真正的心態是學習,以學生的態度來學習,以學生的態度向作者請教。把我們當成作者自己,融入作者的文字氛圍,明白作者寫作本書的意圖和觀點,是我們批判作者的前提。
第四點是虛榮的讀書目的。誠如上面文字所說,我們讀書不是為了高人一等的感覺,更不是為了在人面前的夸夸其談,而是為了見證上帝的全能,在我們身上彰顯上帝謙卑、忍耐、知識的榮耀。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不做憤青,而是做一個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的人。因為上帝是講道理的上帝。
所以讀書不為了裝飾門面,而是為了充實心靈。正如禱告不是向眾人顯示自己的虔誠,禁食也不是為了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滿面愁容。
讀書不是為了見證自己,而是見證上帝。
讀書是一種人生的旅行,我們走的不要那麼著急,我們慢下來,等等上帝,與上帝一起欣賞路邊的風景;讀書是一場與上帝的對話,我們要安靜心靈,聆聽上帝的輕聲細語;讀書是場夢想的建造,我們要心懷全景,才能把握夢想;讀書更是對上帝的見證,向人彰顯上帝的謙卑和理性。
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本平台 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經採用,我們會根據稿件質量付一定稿酬。
TAG:今日基督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