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不引發核戰爭,能否把日本八八艦隊一波帶走?

踢館:不引發核戰爭,能否把日本八八艦隊一波帶走?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昨天聽聞微信訂閱號界面將要發生重大變動,改版成類似信息流的模式。it大佬們分析,新樣式下更有利於激活那些你訂閱了但長期不打開的訂閱號,相對也更便於讀者對不滿意的訂閱號取消關注。

消息傳出,據說做號黨們集中的地方反應是這樣:

恩,堂主也確實憂慮用戶流失這個問題。不過堂主對我們這個號的質量是有信心的,所以堂主相信就算改版,我們講武堂依舊有能力長期「霸佔」大家的訂閱號欄。

問:堂主你好,早年看過2篇小說,《台海決戰》和《俄羅斯海軍大戰八八艦隊(本篇名字存疑)》,是從美帝國防部長溫伯格寫的《下一場戰爭》中節選出來的,當時狠狠滿足了下我yy想法。請問堂主,如果現在出現類似(台海對立、朝韓衝突、美帝介入;日俄再次太平洋戰爭)情況,還會不會出現中美互種蘑菇、八八艦隊一場海戰團滅情況?

圖:溫伯格寫這些,背景是日本當時經濟膨脹導致政治野心膨脹,美國人要打壓警告。同期還有湯姆·克蘭西寫的《美日開戰》,可見那時候日本威脅論在美國是相當有市場的。現在日本經濟上沒了威脅,美國人也就不擔心他造反。

都開始互相種蘑菇,那就是世界大戰了……

八八艦隊其實沒那麼容易團滅,當然不是因為八八艦隊戰鬥力,而是因為有美國爸爸啊,日美安保條約又不是看著玩的。

圖:如果長期的對峙或己方掌握島鏈外製海權的世界大戰,那日本八八艦隊的任務就是保護兩條海上生命線,也就是從日本到印度洋的航運線,這是1970年代日本海自提出的任務。

圖:當前來說,日本海自發展航母的目的是在本土南方海域反潛巡邏,追蹤我國進入西太平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所以當前我軍094不過巴士海峽,就在南海呆著。如果要開打,094肯定要在戰前強行突破巴士海峽,如果日本反潛編隊跟上,那肯定是要天降東風於斯人也的。

這就是一個循環論證的悖論了——美國不撤出日本,那日本不會跟中俄發生衝突,而日本軍力不膨脹起來,美國也不會撤出日本。不能按照日美安保條約框架下的日本軍力,來判斷真打起來日本軍力咋樣,真要中日、日俄打起來,那日本人肯定也做動員。

我們到時候的發展也就罷了,就俄國太平洋艦隊那半死不活的樣子,想團滅八八艦隊還是想多了……日本人未來那麼多F-35,俄國人靠啥對付啊。

圖:1980年代時,日本就開始研製F-2戰鬥機,強調其對海攻擊能力,就是為了幹掉蘇聯太平洋艦隊。以當時的力量對比,如果不用核武器,蘇聯海軍是沒有能力到日本列島登陸的,會被日本空自輕易幹掉。

至於因為台灣導致中美全面開戰?這是不會的。我們沒有開打時打過美國的把握不會打開,美國沒有開打時打過我們的把握也不會參與。所以現狀就是我們不敢貿然動手只能拖著,但拖到時候就輪到美國不敢介入了。

問:堂主,請問當年蘇聯海軍首創的「飽和攻擊」戰術在現在還有實用性嗎?如果有,該怎麼做才能發揮這一戰術的最大效果呢?

實際上現在反艦作戰也還是飽和攻擊,不過跟蘇聯的飽和攻擊相比,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很大差異。

蘇聯海軍實際上在奧斯卡級飛航導彈核潛艇出來以前,可使用的導彈發射量很小。因為SS-N-6/12反艦導彈是遙控的,要用雷達跟蹤導彈飛行軌跡,然後用無線電遙控,控制數量是要由跟蹤雷達數量決定的。

圖:蘇聯J級飛航導彈核潛艇,一共帶4枚戰役反艦導彈,只能水面發射,然後打開指揮塔圍殼前部的雷達罩進行跟蹤遙控,一次只能齊射2枚。

圖:E級可以帶8枚戰役反艦導彈,但仍然只能水面發射並遙控。這是指揮塔圍殼內的跟蹤雷達天線。

所以哪怕是光榮這麼大的巡洋艦,16發導彈,一次也只能打四發,而且四發還只能沿著相同的軌跡飛行。海軍航空兵一波任務在一個戰區也就只有三、四十架圖-22M,要速度的話還各自只能掛一發導彈,但是可以得到空軍圖-22M的支援,兵力能增加2倍多。

圖:搭載16枚SS-N-12反艦導彈的光榮級。限制蘇聯反艦導彈突擊規模的,從來不是載彈量,而是其低下的半導體工業水平。所以蘇聯最靠譜的反艦武器是圖-22M轟炸機,其海軍艦隊在戰時其實能力非常有限,主要起到滿足海軍將軍權力欲的作用。

實際上在理想情況下,蘇聯人的飽和攻擊一次只有幾十發導彈齊射,還不能採取四面包圍的軌跡來分散防空火力。而現在有彈道規劃模式,可以幾十發導彈走不通路線,同時到達目標附近。

圖: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儘管可以攜帶幾十枚防空導彈,並以1發/秒的速度發射,但它只有3部火控雷達,也就只能同時跟蹤3個目標。如果目標很接近,那可以同時跟蹤6個。航線規劃可以使2枚反艦彈保持足夠大的間距,破壞火控雷達同時跟蹤多個目標。

而且現在像鷹擊62、LRASM這樣的導彈射程遠、隱蔽性高、重量還輕,轟-6一次可以掛6發,B-1B可以掛24發,哪怕是一個團轟-6齊射也有100多發導彈,比起戈爾什科夫的齊射規模大多了。

圖:外掛6枚導彈的轟-6K。而且飽和攻擊是個相對概念,如果對方單位時間內的攔截能力上限為50枚,那麼51枚導彈就能飽和防禦系統。如果導彈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飛行軌跡飄忽不易預測,那麼對方的抗擊數量是要下降的。現有反艦彈突防能力遠高於蘇聯的傻大黑粗,所以防禦方被飽和的數量標準是相對下降的。

要發揮最大效果,就要儘可能縮短導彈群抵達時間,提高導彈飛行速度和抗干擾能力,同時用多種導彈發起攻擊,並用電子干擾降低對方攔截能力……

問:堂主,之前你說過「毛子想法很多,但是實現想法的能力比較差,當然現在有韓國幫撐腰,數字化的東西可能好些了。」可是我們都知道韓國是美國的小弟,而美俄兩國一直以來都不對付,韓國這麼做不怕它老大找他麻煩?

實際上,哪怕是冷戰時期,俄國的工業上很多東西也是要靠這些美國小弟啊……

圖:冷戰時期第二大的美國盟友向蘇聯提供軍工設備的事件就是東芝事件,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視廳逮捕了日本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機床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理由是東芝機械公司曾與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謀,非法向前蘇聯出口大型銑床等高技術產品。

圖:美國人宣稱,東芝提供的高精度銑床使蘇聯得以製造出大側斜七葉螺旋槳,使潛艇雜訊大幅下降,對美國反潛戰極其不利。不過講道理,使用這種螺旋槳的阿庫拉級在1984年就服役了,改進型3號艇K-322號也在1987年下水、1988年服役,是來不及使用東芝設備加工的。

堂主有個朋友在美國剛好是做電子的,也是軍事愛好者,他聽說了「俄國電子管」很強的說法,又是自己的本職就想研究一下,看看自己搞個真空管功放之類玩。結果不研究就不會被嚇一跳,除了1980年代中期歐美開始縮減真空管開發之後,蘇聯有很多電子管是原創的;之前蘇聯造的管子,絕大部分都能在北約的供應目錄裡面找到,無論引腳定義、電信號特徵都是兼容的,實際上都是山寨貨或者是直接引進生產的。

圖:冷戰時最大的資敵事件,是冷戰初英國向蘇聯提供了尼恩和德文特噴氣發動機技術,蘇聯仿製前者的型號是RD-45,這就是朝鮮戰場上痛擊美國空軍的米格-15的動力來源。如果沒有這兩種發動機,蘇聯自己摸索起碼要拖延5年進度,那朝鮮戰場上就只能用雅克-15和米格-9這些不成熟的爛貨了,後續開發全都要延遲。

至於現在有些吹蘇聯的集成電路那更不要說了,基本上全都是市面上找得到的美國產品,蘇聯再想辦法搞過來自己生產。這是傳統,是匠人精神,懂么……

至於韓國,他們也想發展自己的軍事電子工業,但是自己產品質高價次,在國際市場沒競爭力,連自家裝備不願意用,現在有俄國肯出錢投資,還有大量訂貨來測試,自然不賣白不賣了。

圖:一個很諷刺的現象是,韓國最大的半導體企業是三星,三星55%的股權掌握在外資手裡,主要是以花旗銀行和摩根斯坦利為代表的華爾街金融資本。也就是說來自美國資本間接幫助了俄國增強電子能力。不過跨國資本並不在意這些,他們只要取得收益就行了,真應了《軍火之王》里那句台詞:把武器賣給敵國才是真正的軍火販子。

問:美軍直升機那麼多,步兵旅為何還得騾馬化呢,直接用直升機吊不就行了?

直升機雖然好,難道可以跟著步兵一起爬山么?

圖:私人汽車那麼發達,為何我們在寫字樓內還要走路呢?一個道理啊——小小竹排江中游固然是悲劇,高速公路堵車憋尿結果只有礦泉水瓶子可用難道就不是了嗎?

在山地的步兵如果需要什麼東西,或者是自己要快速機動到某地,那直升機幫著運過去很正常也很方便。

圖:搭乘直升機機動的美軍步兵。直升機解決的是步兵機動數十公里的問題,解決不了機動數公里的問題。或者說不是解決不了,但是被單兵防空彈導彈伏擊的風險、頻繁起降導致的高使用費用,是美軍也承受不了的。

但如果要求的任務就是A點到B點進行巡邏,那直升機就沒法用了。雖然直升機可以直接把人從A運到B,但是沒法代替人執行在這個路線上的巡邏任務。

圖:巡邏任務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士兵親自接觸當地人,才能判斷他們的傾向,才能說服他們服從自己、舉報敵人。所以,步兵必須有接觸當地社會的能力,卡車可以,直升機是沒法滿足的。

用騾馬之類,都是針對的需要持續性的任務。步兵要徒步實現在任務區域的存在,所以是直升機無法取代的。

圖:在阿富汗巡邏的龍騎兵部隊,這是美軍和阿富汗軍混合編隊,就負責在個村莊中巡邏,接觸當地人以保持控制。真到美軍基地或前哨站,那就是用卡車或直升機進行補給了。

當然現在有機器騾,有外骨骼,很可能再過幾年就可以取代騾馬了。

圖:那時候堂主一定要買一套,哪怕是出門買個菜去幼兒園送娃,也一定要穿著它!

問:武漢九省通衢,扼守南北命脈,是魚米之鄉,為什麼除了短命的武漢國民政府,沒有朝代在此建都呢?尤其是新中國建立時,關中北京殘破,上海戰亂,南京舊都,武漢和平解放擁有完善的經濟工業基礎,卻偏偏沒有定都武漢的提議。歷史上武漢地位也貌似不如襄陽,除了地形開闊不利防守外,還有什麼缺陷?

真沒考慮過……

因為武漢旁邊就是長江,而上游又是荊江段。有句話叫做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段蜿蜒曲折,河道又狹窄,遇到發大水就很容易潰堤,然後就一路衝到武漢平原了。所以武漢這地方防汛問題很嚴重,1931年的洪水,漢陽鐵廠已經淹到屋檐了,武漢三鎮幾乎全被淹了,租界都有兩米多的水深。這種地方哪兒敢拿來做首都啊……

圖:21世紀武漢防汛還這樣,別說過去了,那是只要發大水就得往山上跑。

實際上武漢這一圈在古代叫雲夢澤,像三國時期,武漢大部分還是沼澤,漢陽區最早是龜山上的卻月城,武昌區最早是北邊漢水入口的蛇山上的夏口,還有南邊江夏區的江夏城,魯肅就是夏口督,而殺孫堅的是江夏黃祖。

圖:雲夢澤的大致範圍,湖北江漢平原大部分都在其中。先秦時湖群周長約450公里,後因長江和漢水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漢江三角洲不斷伸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縮小一半,唐宋時解體為星羅棋布的小湖群。

圖:武漢龜山是個很小、很矮的小山包,三國時只有這裡露出水面。水經註記載,這裡建了一個周回180步,高6尺,形如卻月的要塞。昔魏將黃祖所守,吳遣董襲、凌統攻而擒之。禰衡亦遇害於此。

後世排幹了雲夢澤才有現在的武漢三鎮,但是就算這樣,武漢三鎮還是窪地。

圖:明代成化(1464-1487)初,漢口改由今道入江,漢口與漢陽分離,民眾沿河修築圩垸,逐漸形成沿河市鎮。嘉靖年間,漢陽縣設漢口巡檢司。明崇禎八年(1635),漢陽府通判袁焻修筑後湖堤,以漢正街、黃陂街為核心的漢口老城形成。清雍正五年(1727),設仁義、禮智兩個巡檢司。1899年設夏口廳。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夏口廳為夏口縣。1926年12月改市。1927年4月,三鎮合為武漢市。古代武漢根本沒有城市,自然也不會定都。

問:堂主,看了很多你關於明清朝時代的回答,發現軍隊的組織度才是第一位的。那麼為什麼直到近代才出現這種趨勢,是不是因為直到近代,國家才能供養得起一隻常備軍?

在古代一樣是組織度第一位,比如說宋代那些平時打工臨戰才回軍營的禁軍,明代那些做農奴的士兵,能有啥戰鬥力?

圖:孫子在吳國訓練軍隊,吳王闔廬讓他訓練宮女,上來就把不聽話的吳王寵妃給砍了,吳王求情也沒有用。這是啥?殺人立威啊,為的就是令行禁止、提高部隊的組織管理能力。

只是古代很多人在迷信武勇或者韜略,或者是同時迷信武勇和韜略,要求武人就是沒腦子就是莽漢不怕死,文臣熟讀兵書決勝千里。

歷朝開國,其實往往也是贏在組織度上。新生的軍隊沒啥盤根錯節的關係,組織結構單純,人事簡單,大家都知道有奔頭,拚命打仗。像蒙古人和女真人初興的時候都有非常嚴格的紀律,還有很完善的獎懲措施,而且還能落到實處,這不就是組織度高么?而老的軍隊暮氣沉沉,打下來這麼就贏了。

圖:如果說軍隊離得遠,那就用留不住員工的創業公司來說好了。初創公司如果老闆不是腦殘,那就得對員工有多大貢獻給多大獎勵,這樣才人人賣力。否則,多勞不能多得,幹活的不如拍馬屁的,那誰還肯干?這樣的公司肯定要倒啊。

圖:戰國時,齊之技擊不能當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能當秦之銳士。秦軍靠的是什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軍功爵宅名田制度,確保士卒只要賣命打仗就一定有好結果,這樣就人人拚命。反過來,對方打贏與否只與統軍的貴族有關,士兵得不到什麼好處,那當然以保命為第一優先。

所以古代說軍隊暮氣,就是指的士兵都是老油條,軍官都忙著內訌和貪污,這樣的軍隊自然組織度低了。

圖:這種軍隊就例如國軍。電影《南征北戰》里,有個李軍長和張軍長,分別以李仙洲和張靈甫為原形。國軍被我軍包圍沖不出去,李軍長聲嘶力竭地對著張軍長喊: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撤退轉進其疾如風,迂迴包抄其徐如林,劫掠錢財侵略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誠哉斯言。

迷你踢館

問:塘主,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是中國的兩棲攻擊艦疑似採取了滑躍甲板+無人攻擊機+武直的配置,和美國的兩棲攻擊艦比起來有啥優缺點啊?

這個想法是不是那些人看了日本要給出雲級裝滑躍之後自己腦補出來的啊

圖:無人機航母是個熱門方向,這是美國5000噸無人機航母方案。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固定翼無人機,它的載荷航程、續航時間比直升機好多的,可以執行偵察、監視、通信中繼等任務。但我國是不是會這麼做……反正堂主對大部分軍事類自媒體和媒體抱十分謹慎的態度,事實已很多次證明這樣做是對的。

問:堂主,為啥還有好多船隻不從蘇伊士運河過,是噸位太大了?為啥運河不擴一下?

實際上運河一直在做小打小鬧的疏浚和拓寬,但因為工程量太大了,要擴容到能走超大型油輪就得關閉運河施工,施工期間賺不到過河費還得倒貼,埃及哪兒來這麼多錢周轉……

圖:超級油輪滿載時吃水超過30-40米,而蘇伊士運河深度是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許18.8976米,最大噸位21萬噸。要是加大到30萬噸左右的超級油輪都能通航,航道深度得超過35-50米,這工程量非常大,而大家也不願意出錢借給他。

問:053H3最少還能服役十年,升級之後戰鬥力也不比056差,而且噸位更大,為什麼要出口孟加拉,我兔已經太土豪還是費效比低?

053H3雖然小,但是佔用人力可不少,日常使用成本比056高多了。

問:堂主,我看目前也就我國有空中三蹦子,其他國家沒見過,這個是只用來打擊恐怖分子,還是可以正規軍對抗使用?

這個貌似是某民企的廣告,部隊並沒有真正引入使用。

問:湯豬,我中毒了,中了雷霆反擊的毒了……你不用告訴我什麼叫雷達包線,我自己去百度……你也不用告訴我什麼躲避雷達夾角,我自己能腦補……你就只要告訴我,文章中多次提及戰鬥機格鬥時飛行員一般都不喜歡開雷達,因為會暴露自己。所以我一直在想那殲-20的優勢在哪裡?他開雷達會暴露自己,不開也不能知道對方位置……還是說四代機的優勢就是躲避地面雷達,在預警機的幫助下進行空戰?或者他哪怕開了雷達也只能暴露了自己大概位置,對方不能鎖定他?本來想打八百字以表心儀,但奈何手機沒油了,下次一定補足。

不開雷達那不是格鬥狀態,而是進入戰場搶佔陣位的時候需要高度隱蔽性,所以三代機一般不開雷達,以免被電子偵察發現。三代機不開雷達只能提高一定隱蔽性,畢竟敵人可能有預警機可以主動搜索。而四代機不開雷達,預警機都發現不了,這戰術優勢就很巨大了。

圖:而且誰說四代機不開雷達就發現不了目標?F-35的ASQ-239電子偵察系統才是其最主要的信息來源,粗略定位後還可以用光學攝像機進行敵我識別,殲-20也有這個能力。另外雷達也不是開機就會被發現,雷達跳頻、擴頻、針狀波束小範圍搜索等手段都可以降低被截獲概率,甚至鎖定對方後目標都無法發現。

問:《宋史》記載,岳飛郾城大捷後,金軍統帥兀朮驚恐萬分,一度打算撤離開封,是真有其事還是純屬YY?

不是YY,因為當時金兀朮在河南中路也沒啥兵了,他是打算拉長岳飛戰線,好讓西線陝西的部隊回援側擊。

問:堂主第一次踢館千萬要中啊!為什麼列寧格勒打了那麼久都打不下來,德軍不是已經實現對城市的包圍了嗎,蘇聯損失的那麼多有生力量是從哪補充的?

城裡有幾百萬人啊……征點兵還不容易。列寧格勒的問題不是缺人,而是缺糧食。

圖:列寧格勒東北方向有一連串的湖泊,德軍沒能佔領湖邊,於是蘇軍可以通過湖泊運輸補給。夏季用船,冬季用雪橇。

問:堂主,沒有受過培訓的人野外生存時怎麼找到鹽呢,古時候的人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食鹽的,沒有食鹽之前用什麼代替食鹽的?

古人吃鹽幾千幾萬年了,最初應該是學動物舔岩鹽。另外動物的血裡面含有一定鹽分,可以通過喝血來代替部分食鹽。

圖:雲南大山羚羊舔舐岩鹽,動物都有這種本能。

至於沒受過培訓的人,在野外待到需要食鹽的可能性很小了。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核潛艇「魔改」出新高度:7艘潛艇竟出現5種不同外形!
抗戰最強刺刀英雄,被人稱為「常勝猛士」,一口氣幹掉30個鬼子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