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診碎玉小針刀治療頸椎病

臨診碎玉小針刀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總稱,是指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的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刺激或肝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及周闈組織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

此病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多發於中老年人,且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目前頸椎病已成為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疾病,曲查顯示,在50歲左右的人群中,頸椎病的發病率為25%,60歲左右的人群中,發病率即可達到50%,而70歲左右的人群,頸椎病的發病率為100%。可見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高。目前頸椎病的發病年齡漸趨於年輕化,近年來有調查顯示我國吉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中醫根據癥狀可將其分屬「痹證」、「眩暈」、「痿證」等範疇。在病因學上通常認為是外、外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等所致,頭暈、目眩、耳鳴則與痰濁、肝風、虛損有關。中醫不僅將頸椎病著眼於頸肩背臂等局部,而且還有機地聯繫臟腑、經絡、氣血等整體進行辨證施治;並將肝、脾、腎等內髒的功能與筋骨、肌肉、關節功能有機結合起來,注重二者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故而認為本病主要是由內、外兩種原因所導致。

內因主要是:①腎氣不足。中醫強調腎虛是造成頸椎病的根本原因。清代程杏軒就認為:「病在腎則病肩、背、頸項痛」(《醫述·卷十一·肩背頸痛》)。②內傷勞倦。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日常不良的工作姿勢、睡眠姿勢、生活習慣及不適當的體育鍛煉等慢性損傷,導致骨骼、筋膜等損傷,氣滯血瘀,進而加劇肝腎虧耗引發頸椎病。

外因主要是:①外感六淫邪氣。寒濕之邪侵襲人體、留滯體內,痹阻筋脈,筋肉失養;②熱毒之邪侵襲。可直接侵襲鄰近的筋骨,留滯筋骨,發為頸椎之病。③外傷損傷。由於跌、仆、扭、閃或生活、工作意外損傷等導致。機體本虛加之外傷損害,瘀血留滯,加劇頸椎損害。

頸椎病小針刀療法一

針刀定點:患病椎體橫突前、後結節處的壓痛點、結節與條索狀物以及陽性反應點為治療點。

操作規程:以橫突末端體表投影為刺入點,使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平行,將針體垂直於橫突後結節或前結節骨面刺入,將針刀刀刃移至前結節或後結節,在骨面上切割幾下,然後令刀口沿前斜角肌纖維的方向垂直切割,出針,按壓針孔1分鐘。針對椎體病變,給予複位,主要採用旋轉複位方法糾正錯位椎體,並按揉局部肌肉,給予放鬆。

操作間隔: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治療之間應相隔3到7天。

頸椎病小針刀療法二

針刀定點:在移位椎體向外凸出的一側,取橫突末端及病變椎體上、下棘突之間為治療點。

操作規程:以橫突末端體表投影為刺入點,使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平行,針體垂直於橫突後結節外側骨面,緩慢將針刀刺入至骨面,然後將刀口線洞轉90°,在橫突上下緣切割幾下,鬆開橫突間的韌帶。

對於病變椎體上、下棘突之間的治療點,使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平行,針體垂直於後關節突骨面剌入,到達骨面後,將刀刃移至病變的關節囊,再將針刀刀口線調轉90°進行切割,然後出針,按壓針孔1分鐘。

按揉局部肌肉,給予放鬆,然後給予複位。術者立於患者移位椎體向外凸出的一側,用同側的肘關節托起患者頭部,防止患者低頭,對側拇指喬疊壓在移位椎體橫突末端,其餘四指自然伸開,握住頸部。著力點在移位椎體向外凸出一側橫突上。左右方向來回搖動患者頸椎,當患者頸椎達到最大側屈位時,術者拇指驟然向對側推動,可感覺拇指指腹下有彈動感,並聽見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治療之間應相隔3到7天。

頸椎病小針刀療法三

針刀定點:在患病椎體棘突上下緣各選一點,左右平開l.5cm再各選一點。

操作規程:首先松解棘間韌帶,使針刀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平行,將針體垂直後關節突骨面刺入,到達骨面後,將刀刃移至病變關節囊,再將刀口線詞轉90°進行切割。如果有黃韌帶肥厚,應該在松解棘間韌帶的同時,切割黃韌帶,左右各2~3刀。

按揉局部肌肉,給予放鬆,然後給予複位。先給予患者頸椎牽引,術者雙手握住患者頸部,雙手拇指頂住患者向後移位的椎體棘突,然後來回搖動頸部3~5次。在頭頸被推到後伸位時,加大拇指的力量,將頭頸推到過伸位,然後再將頭頸拉到最大屈曲位.加大雙食指向後拉的力,使頭頸過屈,這樣關節就得以複位,在此過程中,切忌用蠻力,必須使用巧勁,這樣既能起到治療作用,又能保證安全。

操作間隔: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治療之間應相隔3到7天。

頸椎病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在樞椎和第3頸椎棘突間取治療點。

操作規程:松解第2、3頸椎棘間韌帶。使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平行,進針松解剝離,然後出針,按壓針孔1分鐘。採用複位手法整復,在牽引狀態下,術者雙手拇指疊斥樞椎棘突、前後晃動頸椎3~4下,當患者頸椎呈最大後仰位時,雙手拇指驟然加力向前推動,可聽見關節彈響聲。

操作間隔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治療之間應相隔3到7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頸椎病這2點不注意,就別想治癒!3個防治方法勝過吃藥!
改善頸椎不舒服,這些穴位來幫忙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