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搶玩具時,家長幫or不幫?答案有點意外
文/白雪(早期教育專家)
【天天媽的擔心】
天天快2歲了,在家裡可厲害了,可是到了外面卻有點蔫兒。看到別人拿玩具玩時從來都不敢去搶。如果遇到自己拿著玩具玩,別人來搶時,他又會立刻讓給人家,好像很害怕的樣子,有時,別的寶貝的個頭還沒他高呢,來搶他的玩具,他也拱手相讓。為什麼寶貝遇事總是退讓呢?作為父母遇到這樣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幫他的忙。
父 母 大 討 論
當寶貝爭搶玩具時,父母該不該幫忙?
No陣營代表:蟲爸——不用管
理由:寶貝間搶玩具我不會阻止,也不會幫忙,他們有他們的規則和辦法。關鍵是搶不到的時候小傢伙如果來找大人幫忙更是絕對不能去幫,否則他會有依賴心理,每次搶不到都來找大人,所以,我希望他能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出經驗。
Yes陣營代表:兔媽——該幫忙
理由:我認為,寶貝這麼小,如果每次都在搶玩具這件事上受到挫折,對他的心理發展不利,父母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幫助他,一方面是示範給他看,怎麼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另一方面也是協助他有「勝利」的體驗,幫他增強自信心。
Neutral陣營代表:牛媽——管不管看情況
理由:我覺得,寶貝間搶玩具是常有的事,不用每次都管,也不能總是不管,這要根據情況而定。如果寶貝間沒有出大的問題,就不用管了;而遇到以下的情況就需要管:比如,寶貝間有打架的傾向或者寶貝向家長求助了。
專 家 解 答
早期兒童間互相爭搶的行為對兒童的社交行為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嬰兒往往要通過簡單的行為引起另一個嬰兒的行為反饋,然後引發進一步的互動,他們的爭搶行為對他們來說也是遊戲,並非成人感覺中的爭鬥,它與其他遊戲一樣存在著4個顯著特徵,即主動加入、輪流替換、重複和靈活性。
據觀察,1歲10個月左右的嬰兒,在互動中其相互影響就能達到24次轉換之多。也就是說,如果你給他足夠多的機會,大多數寶貝在過程中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情況,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表現而已。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給寶貝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感受和參與,不必過多干涉,寶貝就逐漸能展現出多面性了。但是,如果父母通過觀察發現,寶貝在這個遊戲中的確遇到了某種困難並向父母發出求救,則可以加以適當引導。
5 個 策 略 幫 你 搞 定
1、在家玩模擬爭搶的遊戲
在家裡的時候,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與寶貝玩些爭搶遊戲,先用一些柔軟的絨布玩具,與寶貝輕輕地拉來扯去,很多寶貝都喜歡這樣的遊戲。等寶貝熟悉後可以再換用其他不同類型的玩具繼續做這樣的遊戲。
用柔軟的絨布玩具作為爭搶遊戲的開始,是賦有心理學意義的,因為柔軟的玩具可以使寶貝的內心感到舒適和安全,這樣就會減少爭搶遊戲本身帶給他的不安感,他會很容易投入地進入到主動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樂趣。
2、通過故事引導寶貝
有很多故事書寫得都是關於小朋友們爭搶玩具的事,通過這些故事教給寶貝互相謙讓、維護權利或者共同分享……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挑選相應情節的故事講給寶貝聽,以傳達給寶貝你想表達的道理。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故事書,你完全可以自編自製一本,用寶貝熟悉的小動物或小朋友做主人公,這樣的故事對寶貝來說既熟悉又有親和力。
3、啟發寶貝自己思考
當寶貝遇到問題需要你幫助時,你總是習慣於直接告訴他問題的答案嗎?告訴你一個有效的做法,其實,有時不告訴他答案你反而能夠更好地幫助他,比如,你可以問他:「你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可以怎麼辦呢?」通過這種方式,讓寶貝逐漸學會思考。
寶貝最初開始嘗試自己思考時,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他當時想不出什麼主意,你也不要急於告訴他,因為如果急著告訴他,他思考的習慣就很難形成。
4、教寶貝一些簡單的實用語
你可以教寶貝一些簡單的實用語,比如「我想要」、「給我」、「等一等」、「不給你」、「謝謝你」……如果寶貝在情急之下能夠大聲地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對對方還是很有威懾力的。可別小看這些簡單的小詞語,在關鍵的時刻,它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但能幫助寶貝表達自己,還能讓小朋友們在心裡暗暗佩服呢。
5、關注寶貝的情緒
父母總是容易關注事件本身,比如看到自己的寶貝搶到玩具了就放心了,看到寶貝沒搶到玩具就擔心。其實,父母更應該關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寶貝的情緒,有的寶貝即使搶到玩具也會大哭不止,有的寶貝即便讓出玩具也毫無所謂,所以要關注寶貝不順暢的情緒並疏導他,而不是事件本身。
只要你是一個關注寶貝情緒的父母,寶貝的心理就更容易健康發展,他的人際智能也很容易順利提升。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給新生兒洗澡是件技術活兒
※這才是寶寶早上賴床的秘密,媽媽你讀懂了嗎?
TAG:媽咪寶貝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