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是怎樣煉成的?
1987年10月19日,歷史上的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內,道瓊斯指數跌了508點,跌幅高達22.6%。
這一天,巴菲特像往常一樣安安靜靜呆在辦公室里,打電話,看報紙,看上市公司的年報。這一天他的財富損失了3.42億美元,一周之內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跌了25%。
巴菲特沒有恐慌地四處打聽消息,也沒有恐慌地拋售股票,面對大跌,他非常平靜。因為他堅信:他持有的這些上市公司具有長期的持續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他堅信股災和天災一樣,只是一時的,最終股災會過去,股市會恢復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價最終會反映其內在價值。
美股歷次大跌:腰斬並不罕見
作為成熟的資本市場,美股也經歷了多次劇烈波動,時報君梳理了美國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影響比較大的下跌。
面對1929年40點的道指,當時奪路而逃的股民,肯定不敢想像,有一天股市能漲到幾萬點;2008年面對著6000多點道指的股民,心中想必也是充滿了絕望,不敢想像自己還能解套,更不會想到僅僅10年時間,道指不光收復了失地,還又翻了倍,不斷刷新歷史新高。
鋪墊了這麼多,只想陳述一個事實: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同樣也沒有隻跌不漲的市場。
A股歷次底部對比:當前估值並非最低
在A股不到30年的歷史中,也多次發生大幅波動。我們來總結一下滬指1990年以來經歷的5次大幅下跌見底:
第一次:1994年7月28日,指數跌至339點,比頂部下跌77%,估值回落93%;
第二次:2005年6月6日,指數跌至998點,比頂部下跌56%,估值回落74%;
第三次:2008年10月28日,指數跌至1665點,比頂部下跌73%,估值回落75%;
第四次:2013年6月25日,指數跌至1850點,比頂部下跌47%,估值回落72%;
第五次:2016年1月27日,指數跌至2638點,比頂部下跌49%,估值回落44%。
歷次見底中,指數下跌平均值為60%,估值回落平均值為72%。
今年以來,市場從2018年1月26日的高點3587一路震蕩下跌,並在6月19日最低跌到2871點,指數下跌了20%。
據中銀國際統計,歷次市場底部時,0-40倍市盈率個股比重分別為92%、60%、72%、54%和34%。
截至今年5月,A股中0-40倍市盈率的個股佔比為48%,相比於歷史上歷次底部,並不佔優;再看估值高於60倍的個股數量,佔比為26%,雖較2016年1月的2638點時的40%下降了14%,但高於歷史上其它低點。
(以上圖表來源:中銀國際)
歷次市場見底前,宏觀經濟均出現了負面因素,但股票市場通常反應更快、見底也更早。
如1994年7月的市場底部,當時中國經濟出現「過熱」,通貨膨脹率高企,國家採取緊縮手段,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市場下跌至底部,而隨著CPI的見頂回落,經濟增速也逐漸走出了底部。
2005年6月,股票市場和CPI幾乎同時見底,但是股票市場比CPI更早走出底部,2008年10月也是類似的情況。
2013年6月和2016年1月,市場見底時,經濟增速也處於底部,但當市場走出底部緩慢回升時,GDP和CPI依舊未走出低位。
A股破凈股數量已超過200隻 數量創下新高
Wind數據顯示,隨時市場的持續下挫,今日A股市場破凈股數量已達217隻,這一數量超過超過最近十多年來的幾次重要低點。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在連續4年的調整後,市場氛圍接近冰點,至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最低觸及998.23點的低位,這一點位也是此後十多年來的最低點位,市場破凈股數量高達174隻;
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在2007年達到歷史大頂後,泡沫開始破滅,市場出現快速調整,在此後僅約1年左右的時間,上證指數調整幅度超過七成,並於2008年10月28日達到調整後的低點,當日市場破凈股數量高達175隻;
2013年6月25日,上證指數盤中低見1849.65點,當日破凈股數量為154隻;
2016年1月27日,在熔斷後,市場連續調整,上證指數當日觸及2638.30點,這一點位成為最近兩年多來的低點,當日破凈股數量為53隻。
從絕對數量看,目前市場破凈股已創下最近十多年新高!
不過,這些年A股市場股票數量在擴容,目前破凈股佔市場股票總數的比例,仍低於2008年的股市最低點,但顯著高於熔斷時期,與2013年的股市最低點基本持平。
巴菲特把股災看作上帝送給價值投資者的禮物。如果把市場拉長來看,A股現在肯定不是在高位。這幾年有一些股質地不錯,但受行情壓制,估值被壓制,當下正是潛心研究、布局的時候。即使行情暫時起不來,也不排除有部分優質股走牛,目前A股當中,就有不少A股拒絕隨大勢回落,而是走出了獨立上漲的行情。
當前與以往不同的擾動因素:貿易戰的影響
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保護主義傾向加強,不斷挑起貿易爭端,貿易戰愈演愈烈。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這是A股市場此前所未遇到的景象。如果後續進一步升級,將會產生比較明顯的負面影響。
安信證券高善文近日的文章指出,中美貿易紛爭是一場可能延續十數年的持久戰,反映並影響著中美關係的全局,其政治基礎正在經歷四十年未有之變局。
對於中國而言,從長期來看,在這場紛爭之中的最大利益,並非少數產品領域關稅的增減升降等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維護以WTO為基礎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盡量防止美國等退出WTO,另起爐灶。
如果目前的多邊貿易體系走向解體,全球經濟走向碎片化,對中國而言,對內的風險在於深化改革的動力可能逐步枯竭,壟斷部門對政策的影響力更加難以約束;對外的風險在於出口市場的萎縮,全球供應鏈的重新調整,這使得中國的技術升級會更加困難。同時,在缺乏多邊準則和爭端解決機制的條件下,各種貿易紛爭會層出不窮,並且更加難以解決。
海通宏觀姜超、梁中華、宋瀟的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代表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相繼實施加征關稅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它經濟體也陸續開始反制,歐盟、印度、日本、俄羅斯和土耳其向WTO正式提交了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清單,近期中、美也出台了針對彼此的加征關稅措施。在全球產業分工日益緊密的今天,超大規模的貿易戰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但小規模的貿易戰或者貿易摩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或許都很難避免。
不過,美國近期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已激起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反彈,商務部今天就表示,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將繼續就雙方共同關注的全球經濟治理,貿易和投資、創新驅動發展、互聯互通等議題展開討論,推動雙邊經貿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動力,發出中歐攜手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信號。
興業證券則用世界盃比喻了當前的A股市場。其認為,世界盃激戰正酣,開賽至今冷門不斷,冰島逼平阿根廷、墨西哥掀翻德國戰車,弱隊屢屢以弱勝強,秘訣就是簡潔實用的「擺大巴戰術」。同樣,「擺大巴」也非常適用於當前的A股市場。
6月內憂外患同時來襲,A股進入風險釋放期,內部,金融去槓桿下,信用風險頻頻暴露、股權質押壓力陡升、個股頻現閃崩,部分投資者擔憂獨角獸、CDR上市對存量流動性的擠壓;外部,貿易戰硝煙再起,美聯儲加息落地,全球股市、匯市波動加劇。弱勢之下,建議投資者擺好大巴,做好防禦,活下來是第一要務。
興業證券建議,堅持底線思維,做好防守反擊。「擺大巴」不是自縛雙手,倒下裝死,而要時刻插上刺刀,做好防守反擊的準備。短期敵人看上去強大,但總有體能瓶頸或過度前壓後的防守漏洞,此時踩准節奏、伺機亮劍,往往一擊制勝。A股也同樣如此。短期風險看上去嚇人,但中長期看,信用風險、股權質押風險大概率仍將是點狀爆破,監管層也會及時化解「處置風險的風險」,全面大規模的貿易戰出現可能性也較低,因此不需要過度悲觀,堅持底線思維,時刻做好反擊準備。
PS:股市裡,技術派相信歷史會重演,但當前A股投資者結構、市場風格也較以往明顯不同,這意味著歷史也不會完全複製。當前未必就是底部,但肯定不是頂部。
※華為要造車,或許只差任正非點頭!
※部分金交所變相突破合格投資人數量限制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