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敗,關鍵在於「匡扶漢室」的綱領性錯誤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敗,關鍵在於「匡扶漢室」的綱領性錯誤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設計了三分天下、兩路出兵、一統華夏的策略,最後達到「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一目的。雖然這一計謀有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並非是完美的。

實際上,三國時期的形勢隨著諸候的此消彼長而不斷變化,所以政治和軍事戰略也應該相應調整。魯肅曾經也有過南北對峙的「隆中對」,但只有曹操與孫權兩方,因為魯肅提出這個戰略時,劉備還是東奔西跑,居無定所的軍閥小頭目,完全不在時人的眼中,誰會想到他後來會冒尖呢。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敗,關鍵在於「匡扶漢室」的綱領性錯誤

諸葛亮出山時,劉備還不算強大,但有一顆雄心,且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后代,有志匡扶漢室天下,與諸葛亮的理想不謀而合。此時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完全是依據當時的諸侯形勢和天下局面設計的,高舉「匡扶漢室」大旗,是劉備唯一能利用的資本,也能矇騙很多士人。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敗,關鍵在於「匡扶漢室」的綱領性錯誤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敗,關鍵在於「匡扶漢室」的綱領性錯誤

劉備提「匡扶漢室」完全是權宜之際,可諸葛亮真把它當成理想。除此之外,曹操陣營的荀彧等人也抱有「匡扶漢室」的理想,最後與曹操起了衝突,只能自殺謝世。拋開諸候們的野心不談,漢室真的能興嗎?

魯肅版的《隆中對》明確指出「漢室不可興,曹操不可卒除」,後一句與諸葛亮的「此誠不可爭鋒」差不多,前一句就完全相反了。這才是當時正確的政治形勢,從中國歷代王朝壽命來講,300年是很多朝代的極限。漢朝歷經東西漢兩朝400年,早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除了那些世代高官厚祿的士人還懷念漢朝,老百姓早就巴不得漢室傾倒,明主出現。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敗,關鍵在於「匡扶漢室」的綱領性錯誤

劉備死後,掌控大權的諸葛亮完全高舉「匡扶漢室」大旗,期待一統中原,然而並沒有出現天下響應者眾的局面,反而是蜀國越打越小,司馬家族代魏後,蜀國最先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