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數字
一元:一元之數,萬物開泰
有兩種解釋:
指宇宙的開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狀態。《關尹子?二柱》:『先想乎一元之氣,具乎一物。執愛之以合彼之形,冥觀之以合彼之理,則眾存焉。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以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
謂世運時會之數。《皇極經世》: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仙家引申此說,謂人能得一元者,可享長壽之運。《玄珠心境注》:『世有得之一元,便能艱苦寂寞,冥心練形,自然神凝形釋,骨肉都融。
兩儀:兩儀之數,混沌未開
兩儀,兩者二數也,二者均衡也,儀者「神」也,「神」者儀態萬千之謂,中國古代哲學名詞。出自《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指天地或陰陽。綜合曆代易學家的理論,兩儀總共有七種說法:天地、陰陽、奇偶、剛柔、玄黃、乾坤、春秋。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但是多數指的是陰陽的含義。這些說法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實質都是一樣的,都是指具有兩種對立性質並能化生出其他東西的事物或者事務的品格,他們都是從太極劃分出來的。顯然,陰陽的概念並不是易經的原文來出來的。是後世的易學家提出來的。陰陽學說大概是在戰國時期提出來的。
三才:三才之數,天地人和
三才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總稱。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關係。「三才」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種宇宙模式,它把天、地,人看成是宇宙組成的三大要素,並作為一種分析框架應用到各個領域。這三大要素的功能和本質,人們習慣用天時、地利、人力(或人和)這種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它。
四象:四象之數,待於生髮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從卦形上看,就是在兩儀的陽爻上再分別生出來一陽或者一陰。這樣就形成了成為老陽(太陽)少陰。在對立面的陰爻再生出來一陰或者一陽,(成為老陰,或者太陰)和少陽。所謂的四象,就是象徵著春夏秋冬,或者金木水火,或者東南西北都可以。
四象的實質就是說明著在陰陽的基礎上生出新的陰陽來,象徵著陰陽的進一步變化。四象源於中國古代星相學,指的是東方蒼龍(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古時人們將天上的星座分為二十八宿,由於不好記憶,便將其分為四部分,以一動物的形象代替,稱為四象。
「四象」作為方位,先秦的《禮記?曲禮》已有記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疏》:「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
五行:五行之數,循環相生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在戰國晚期鄒衍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用來說明王朝統治的趨勢),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認為木為仁,火為智,土為信,金為義,水為禮。
六合:六爻之數,發展變化
辭海稱:六合乃東、南、西、北、天和地,意指天下。六合是指地支相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爻是我國傳統預測方法的一種,往往和八字等同論。叫六爻基本是民間普及的叫法,它的別名還有「火珠林預測」「納甲預測」「周易預測」等,書本上多稱之為周易預測。
六爻所以叫六爻基本上是從形上叫來的。卦成後,它有六個爻位,由於動靜不同的原因,變化也就很多了。易有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爻。卦因為爻動又分主和變等,所以六爻的演化的繁複是不遜於八字的。六爻成卦的方法也交多,在高手處更是隨意而為。如:金錢起卦,以蓍草起卦,聲音起卦,名字起卦,方位起卦等等,凡成有數,盡皆可為,依照成卦的顯示,從象理數占上入手,依爻與爻間的生克制化就能推算天地人間任何事物了。
七星:七政之數,吉星照耀
我國古代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為魁,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狀三星分別使——玉衡、開陽、瑤光。季節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
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就根據它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八卦:八卦之數,無窮無盡
八卦,亦稱「經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用「一」和「--」符號,每卦由三爻組成;以「一」為陽,以「--」為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註:因條件限制,不能完成名稱符號)《易經》六十四卦皆由八卦兩兩相重組成。
八卦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占卜。《易傳》作者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每封又象徵多種事物,並認為「乾」、「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圖有「先天」、「後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圖為體,後天八卦圖為用。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剋等配置,均以後天八卦圖作為背景參考。先天八卦圖又稱伏羲八卦圖,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軸經線;以坎離代表水火為界,作為橫軸緯線。相對二卦陰陽爻相反,互成錯卦。
先天八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圖又稱文王八卦圖,即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如象徵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後天八卦數: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九宮:大成之數,蘊涵兇險
九宮者,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門遁甲以之為地盤也。縱橫十五以布勢,二至還鄉之所依,九宮乃奇門式盤之根本也。上承八門九星,環繞八詐神君,列布三奇六儀,故九宮為後天奇門格局之承載體,為形為基,地承萬物而載天也。
漢代徐岳《術數記遺》:「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
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漢代時有「九宮占」、「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是於占、術、算、醫、緯、建等方面的應用。鄭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於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於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
主氣之神,行猶待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九宮之道,通天徹地,變化始終,凡性命之道、天人之理,無不盡涵其中。能識奇門九宮神韻,則知奇門之奇,實不離九宮之正;而奇門之神,亦於九宮尋常之形中而藏也。
遁甲之隱顯、奇儀之進退、星神之出沒、八門之開闔,無不本九宮而定也。昔大禹治水,布九宮以攝斗,衍九疇之文,大水由是而治。三皇五帝治世,無不本乎九宮之法則,此奇門九宮之大用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莫非九宮之對奕?千軍萬馬,須入九宮疆場,而後乃可高奏凱歌也。欲入奇門而識遁甲,豈有不從九宮立定根基之理?
十天干十二地支:天地之道,人事之運
遠古時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之學。
《世本》曰:"容成造歷,大橈作甲子。"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出現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和記載數目的文字,稱為天干,並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紀年、月、日、時。天干地支,是應用易學在實踐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很多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通過它來認知。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辭源》里說,「干支」取義於樹木的「干枝」。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干者猶樹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猶樹之枝也。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丑: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髮已經過半。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陰陽交相愕而仵,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用於儒學、理學、醫學、風水、術數和命理學中
在陰陽五行理論中,干支按其順序分為陰陽,逢單數屬陽,逢雙數屬陰。天乾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數;天乾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數。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相生相剋的理論,推算人事的和諧、興衰、衝突及其生滅。
天干地支這樣一些符號被賦予了豐富的神秘的文化內容,是了解古代中國人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二十四節氣,陰陽消長,農事、養生規律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六十四卦:復卦之數,宇宙萬態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圖像上是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 各卦的含意可參見:周易上經三十卦一覽及周易下經三十四卦一覽。
《易》中的八經卦﹐兩兩重複排列為六十四卦。把天地人萬象幻化成六十四卦,並從中理出發生髮展變化的規律,以此指導人們趨吉避凶,遵時守位。
卦名是: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
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恆﹑遁﹑大壯﹑晉﹑明夷﹑
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
既濟﹑未濟。
有思想的人都在一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