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會急劇上升?原因有這幾點

為什麼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會急劇上升?原因有這幾點

科學數據表明,我國的居民是世界上最容易患上糖尿病的人群,而且我國的糖尿病人群也在與日俱增,總數也遙遙領先。在80年代,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按照1980年的9.9億人口算的話,糖尿病患者人數大概就是990萬。但到了2017年,針對全國範圍內的數名成年人進行的一項糖尿病調查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達到了1.14億,佔中國成年人口的11.6%,糖尿前期的比例為50.1%。不到40年的時間內,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從不到1%飆升到11.6%,糖尿病的增長速度甚至遠遠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專家就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飲食結構的變化

水稻大米的起源大約可追溯到7000年前,現代人為了滿足口感、延長大米的保質期,所以我們現在廚房裡的大米都是越來越精細了,這就直接導致大米的營養越來越單一,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都被剔除了,腸胃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更快,升糖指數(GI)也會更高,最高可達88,遠超糖尿病患者飲食標準GI值55,GI指數越高,升血糖速度就更快,人體一下子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從而使血液里葡萄糖含量過多,引起高血糖。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一般家庭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吃一點肉,但現代人幾乎每天都會吃肉,甚至有的人無肉不歡。

這裡有一個小問題,很多人覺得大米含碳水化合物多,肉是蛋白質含量多,碳水化合物含量少,所以多吃肉、少吃飯是正確的飲食方法,真的是這樣嗎?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科學家,對6.6萬名女性參試者的飲食與健康進行了為期14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共有1372名參試者確診有糖尿病,其中愛吃酸性飲食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概率更高。這些酸性食物主要包括:肉類、乳酪、麵包和碳酸飲料等。酸性較少的食物包括:咖啡、水果和蔬菜。

科學家分析指出,愛吃肉食等酸性食物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即使多吃水果和蔬菜也不能完全抵消這種負面影響。當然,這裡講的並不是不該吃肉、不吃米飯,而是應當科學合理地吃,合理飲食原則是營養平衡、飲食多樣化、控制總熱量等,還應當做到高纖維素、低鹽、禁酒及禁甜食等。

二、超重和肥胖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80%以上都是肥胖者,60%肥胖患者有糖耐量低減,所以肥胖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異常密切。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糖代謝異常疾病,長期持續性高血糖會導致多種毒性作用,會慢慢對血管進行「浸泡、滲透」,猶如「蟻螻潰長堤」一般,讓動脈血管和組織細胞不斷受到侵蝕,血管內皮變得傷痕纍纍。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肥胖國,肥胖人數僅次於美國,過去30年里,我國的肥胖人數急劇上漲,導致4600萬成人「肥胖」,3億人「超重」,而管不住嘴的「無肉不歡、三高(高油高鹽高糖)飲食」,邁不開腿的「以車代步、上班電腦掃描儀、回家沙發土豆」等因素,都是直接導致肥胖發生的重要因素。

三、久坐不動

近些年來,我國家庭經濟條件在不斷上升,小汽車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出行工具,很多習慣開車的人,都很不喜歡走路,有時就像少了一雙腿,覺得很不方便,這就直接增加了久坐的風險。

據科學統計,一位男性在買車之後,體重將平均增加1.8公斤,達到肥胖標準的可能性也增加一倍。

與1997年相比,2017年我國居民總體力活動量分別下降29.0%和38.0%。近期研究結果,長期久坐不動者發生糖尿病風險大幅增加:與進行輕體力活動相比,久坐不動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2%;與進行中等程度體力活動者相比,久坐不動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28%。

四、含糖飲料

很多人都喜歡把各種含糖飲料當開水來喝,尤其是廣大青少年,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喝白開水的好處。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91000名參試者的健康狀況進行了為期8年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長期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每日熱量的攝取,從而導致肥胖和其它慢性疾病癥狀。

研究人員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一般人飲用含糖飲料往往速度很快,喝得猛,身體會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糖分,血糖濃度便快速飆升。除此之外,身體也會出現高血壓、發炎反應,這些可能都是糖尿病的前兆。

五、長時間看電視

專家認為,長時間看電視的人更容易進食各種不健康的食物,更少參加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和社交活動,所以更容易患肥胖症及其它疾病,當然也會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有研究表明,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情況更加嚴重。

數據顯示,南京地區居民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為2小時。大於2小時的比例為59.6%。在剔除了家族史、吸煙、飲酒、體力活動等影響因素後,隨看電視時常的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與看電視時間≤7小時/周的人相比,每周看電視時間為7.01~14小時和大於14小時的人患病風險分別增加77%和114%,這是非常驚人的。

六、三年大饑荒

「遭遇中國大饑荒的嬰幼兒成年糖尿病風險增加」,該結論是2010年中國疾控中心的馬冠生等人得出的,同時發表在2010年的《糖尿病》雜誌上。他們通過2002年中國國家營養和健康橫斷面調查,找到了出生在1954-1964年的農村受試者7874人,結果發現,遭遇過1959-1961年三年大饑荒的胎兒與兒童,成年後患高血糖症與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同樣,哈佛大學教授也主持了一項同樣針對中國三年大饑荒年代胎兒的研究,結果表明,胎兒時期嚴重饑荒與成年後高血糖的發生有明顯的相關性,而且越是成年以後飲食習慣西方化和經濟條件好的人,這種聯繫就更加強烈。

七、計劃生育

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頭生子最初的個頭要比同胞兄弟姐妹小,但是體重的增長速度更快,到成年時個頭反而會更大。這一發展進程會大大增加肥胖的危險性,這可能也是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或許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的原因之一,這個政策導致父母和長輩對孩子過分溺愛,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皇帝」的肥胖問題令人擔憂,在20歲以下的中國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的該比例為14%。專家表示,兒童肥胖會對明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風險。

八、吸煙習慣

吸煙雖然不算飲食,但是它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很多人覺得吸煙只是與肺病和肺癌相關而已,不可能涉及富貴病。其實,吸煙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而且也得到了科學證實。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從1976年起對美國11個州的114247名女性進行前瞻性研究。經過12年隨訪觀察,他們發現每日吸煙數量與糖尿病發生之間存在劑量對應關係,每日吸煙25支,發生糖尿病的相對危險度(RR)為1.42。吸煙的量越大,罹患糖尿病的概率也越高。因此,對於女性來說,吸煙是糖尿病的獨立致病因素。

美國布來根醫院和哈佛醫學院在美國2011年4月的《糖尿病護理》雜誌上發布過這麼一項研究結果,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吸煙,都會導致糖尿病的出現。研究人員從1982年開始對100526名女性進行一項前瞻性研究,受試者1982年都沒有糖尿病,隨訪她們24年,結果發現有5392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

除此之外,吸煙還有很多不利的影響,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九、節儉基因

科學數據表明,種族基因改變一般至少需要3-5代人的時間,大約需要100年以上。中國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100多年期間,溫飽一直都是問題,這促使了人體中一種「節約基因」的活躍,這種基因使我們具有「積攢能量備荒年」的能力;如果無這種能力,將依據「優勝劣汰」法則首先被餓死、淘汰。而近30多年以來,隨著生活條件的巨變,我們的溫飽問題基本都能被解決,存在於我們身上的「節約基因」也從好事變為壞事,它很容易讓人發胖,以致出現各種代謝紊亂症,更容易出現糖尿病。

糖尿病又叫「富貴病」,我們都以為「富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而在歐美國家往往是窮人得糖尿病多,這是因為歐美髮達國家有錢人比較重視健康飲食,喜愛運動健身,把身體練得精瘦,患糖尿病的概率就更低;而經濟狀況相對較差的歐美人,為了省錢而長期吃高熱量的食物,也沒有精力去健身房鍛煉,所以普遍存在肥胖的情況,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情況也更常見。而在我們國家,條件較好的居民,也在複製著歐美窮人的生活方式,出現糖尿病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當然,糖尿病之所以常見的原因還包括有一些國人的壽命更長,健康體檢意識更強、更容易被查出糖尿病等。

相信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生活條件充足的人數會越來越多,停留在富裕的時間更長,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會越來越強,防治糖尿病的意識更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在到達一個峰值後就會降下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的人,這3種食物就最好不要再食用了,不然會影響健康!
煮粥時候加上它,血糖瘋狂下降,再也不怕被糖尿病纏上!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