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家講節氣養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是因為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所以在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才是最熱的時期。
夏至三候
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養生
夏至節氣灸治療疾病
1夏至節氣灸:調理呼吸系統疾病
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易在冬季發病,這是因為自身陽氣不足,冬天氣溫偏低、寒氣較強之時,體內的陽氣不足以與病邪抗爭從而發病。而夏天氣候炎熱,正好藉助此時扶陽固本,可以更好地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消除病根。
推薦艾灸穴位:第二個,肺俞,風門,腎俞,神闕,氣海,關元,太溪。
2夏至節氣灸:培補脾胃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夏季培補脾胃,可以健脾化濕,使我們遠離腹脹、腹痛、腹瀉的困擾。夏季陽浮於外,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問題,如胃痛、腹痛、腹瀉等,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
推薦艾灸穴位:脾俞,胃俞,中脘,神闕,足三里,三陰交。
3夏至節氣灸:調理頸肩腰腿痛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統病高發以外,還有一類疾病的發病率也不容小覷,那就是陽虛症和頸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統疾病一樣,在冬季寒氣盛的時候,人們感受寒邪而產生的頸肩腰腿疾病,在冬季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節,人體本身的陽氣充盛了,才可以更有效地驅散體內的寒邪。
推薦艾灸穴位:大椎,腎俞,肩井,天宗,肩髃,曲池等穴。
季節交替陰陽變化之時,正是年老、久病、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時期。節氣灸則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最大限度地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因此,把握好夏至節氣灸時間,多多灸灸身體,好處不勝言表。
節氣養生湯
消暑益氣,飲食清淡
暑熱侵襲,人體在暑熱的環境中,會因為抵禦暑熱消耗大量的陽氣,暑熱傷陽是陽氣受損的原因。適宜多吃些消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品、湯水。比如冬瓜薏米湯、玉米胡蘿蔔湯、海帶黃豆湯、酸梅湯、荷葉茶等清爽的解暑湯水。
冬瓜薏米瘦肉湯
食材:瘦肉50克,冬瓜100克,薏米50克,枸杞5克,姜2片。
做法:
1.瘦肉洗凈切細,薏米、枸杞洗凈;
2.冬瓜連皮洗凈切塊;
3.全部食材放入養生壺,加水至1000ml,啟動養生湯模式;
4.待養生壺自動斷電即可。
酸梅湯
食材:烏梅100g,干山楂片100g,甘草5片, 陳皮絲5條,冰糖50g
做法:
1.將所有的食材用清水沖洗乾淨,放入養生壺中,加水至1500ml水位線,開始養生湯模式;
2.待大概1小時後自動斷電,即可享用。
除濕氣,健脾胃
濕氣十分容易損傷陽氣,從而傷及脾胃;穴位。夏天發困、胸悶、胃口差,多和濕氣相關。夏天飲水多,脾胃負擔重。夏至重扶陽,扶陽重祛濕。
四神湯
食材:淮山20g、茯苓20g、薏米20g、芡實20g、紅蓮子15g、骨頭250g
做法:
1.豬骨飛水;
2.食材洗凈,加入養生壺中,加水至1.5L,啟動養生湯模式;
3.待養生壺自動斷電,加入約3g鹽。
專家簡介:
周大勇: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綜合ICU主任;中國中醫藥學會會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安徽省中醫院膏方專家組成員。
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專業,中醫急症、中醫治未病與亞健康方向。
專業特長:本人從事大內科、呼吸內科及急診醫學、重症監護醫學的臨床、科研、教學35年,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及久治難愈的慢性咳喘等)、中西醫結合救治急危重症;在運用中醫理論辨證診治內科疑難雜症,冬病夏治、冬令進補、膏方進補以及調整亞健康等領域有較豐富的經驗。主持或參加安徽省科技廳、教育廳、中醫學院、中國科學院科臨床研究課題數項,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專著2部。
GIF
TAG:安徽省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