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之美——那比派畫家愛德華·維亞爾
歡迎關注奧賽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
《維亞爾在去西班牙的火車上》(Vuillard dans le train pour l"Espagne),以馬利·比貝斯科(Emmanuel Bibesco)1905年,
Photo Musée d"Orsay, Dist. RMN-Grand Palais / Patrice Schmidt
大
事
記
1868年10月12日,出生於索恩-盧瓦爾省的屈索
1885年,維亞爾開始接受藝術教育並常常參觀盧浮宮博物館
1887年6月,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1889年,在莫里斯·丹尼的勸說下加入朱利安學院的一個藝術團體,之後在團體內開始發展那比派
1938年,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成員之一
1940年6月21日,逝世於大西洋沿岸的拉博勒埃斯庫布拉克,葬於巴黎
愛德華·維亞爾(Jean édouard Vuillard),法國畫家、素描畫家、版畫家、插畫作家。那比派運動的創始人,他的繪畫題材包括肖像畫、室內畫、靜物畫和劇院裝潢畫。
維亞爾是在巴黎一個普通家庭中長大的,父親在他二十歲時去世,而他的母親靠一點縫紉的活計賺得家用。維亞爾的哥哥亞歷山大因為參軍早早地離開了家庭。因此愛德華·維亞爾的生活充滿了家庭中女性的影響:她的母親,她的祖母和她的姐姐。他姐姐後來嫁給了他最好的朋友,畫家克·澤維爾·魯瑟爾。 愛德華·維亞爾與他的母親住在一起直到她六十歲時去世。他先後結識了音樂家皮埃爾·埃爾芒和畫家莫里斯·丹尼。 1885年,他離開了高中,和他最親密的朋友、畫家凱爾-哈維爾·盧塞爾加入畫家第歐根尼馬亞的工作室,在那他們接受了基礎的藝術教育。與此同時維亞爾流連於盧浮宮博物館,並決定打破加入軍隊的家庭傳統,開始其藝術生涯。
《凡爾賽宮小堂》(La chapelle du chateau de Versailles ),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
1917-1929年間,裱紙布面蛋彩畫,H. 96 ; L. 66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這幅畫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樣一個衝突不斷的時期,維亞爾用古典的凡爾賽宮的環境來避開現實世界的殘酷。在畫中,他延續了法國典型的細膩的藝術風格,這也是藝術家表達其民族情感的方式。1871年,法國於普法戰爭中戰敗投降,德意志諸侯於此日來到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加冕普魯士國王威廉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因此,凡爾賽宮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在這幅畫中最為環境背景有著特殊的含義。
具體地說,這幅畫的主題是1917年6月維亞爾參加的由教友協會組織的一場音樂會。音樂會演奏了杜·蒙特,拉朗德和拉莫的作品。對維亞爾來說,這是一個音樂演奏與建築兩者完美融合的場面。為了描繪這個場景,他詳細地描繪了建築裝飾和雕刻的細節。沒有女性在場這次慶祝活動就不會完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藍色衣服的金黃色頭髮年輕女子的背影,和前排深色頭髮的女子背影。在畫面最右邊坐著一個身著藍色制服的步兵,與畫面和諧安寧的氣氛格格不入,提醒著戰爭的侵擾。
《睡眠》(Le sommeil ),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
1892年,布面油畫,H. 33 ; L. 64,5 cm,Paris, musée d』Orsay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很長一段時間,床及其周圍的空間,被標籤化地認為是表現國王,貴族,知識分子,或上流社會交際花的典型場景。
《薩達那帕拉之死》(La Mort de Sardanapale ),歐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827年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Hervé Lewandowski
這一私人的浪漫主題在德拉克洛瓦的《薩達那帕拉之死》(1828年,藏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中呈現出其極致之美。薩達那帕拉之死主要焦點是以艷紅色的布裝飾的床。床上身穿白色衣服、身上配戴金項鏈和金頭飾的國王面無表情的坐著觀看。一個女人死在他腳旁邊,橫躺在床的邊緣。在場有五六個女子全裸,大部分在場的人都已經死亡,有幾個被刀刺傷,左前方的一名男子試圖殺死一隻裝飾華麗的馬匹。在國王的右手邊有一個男人站在做工華麗的金色酒瓶和杯子後面。床下零散的落著各種飾品。此之外還有一些建築物的樣子但是難以辨識。
《搖籃曲:躺在床上的瑪麗魯·塞爾》(La Berceuse : Marie Roussel au lit ),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
1894年,RMN-Grand Palais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René-Gabriel Ojéda
後來的藝術家延續了這種理念,即通過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場景來表現他的人生,那可以是其出生、死亡的真實環境。
1891至1892年間,維亞爾反覆專註於這一主題的小畫幅創作,其中包括《床》(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以及的藏於巴黎畢加索博物館《搖籃曲》。畫家通過這一主題將那比派推向當代藝術表達。簡單的構圖,大塊純粹的色彩。這幅畫還能看出畫家對日本版畫的喜愛。
《小徑》(L"allée ),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
1907-1908年間,貼帆布畫,H. 230 ; L. 164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1900年左右,維亞爾的創作生涯進入一個新時期:他受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影響,常常描繪太陽光線下的室外場景,並運用更鮮艷生動的色彩。《小徑》是1900年和1908年間為安托萬公爵創作的用來裝飾房間的三幅畫之一,在這幅畫中維亞爾充分運用了他的新繪畫風格。一小片陽光明媚的林間空地,這逼仄的小徑盡頭,畫面主人公露西端坐著,穿著紫色禮服。
彼時,露西和維亞爾有著一段浪漫的戀愛關係,雖然露西的丈夫,藝術商人、同時也是維亞爾的朋友喬斯·赫塞爾。露西是當時維亞爾最喜愛的模特之一,《小徑》是他為露西創作的最大的一幅肖像。
就像他的另一幅畫《乾草堆》(藏於奧賽博物館),畫面構圖直接受一張照片的啟發。畫面里露西和她的狗巴斯托,木凳,車道,完全按照繪畫排列。然而,維亞德並不僅僅是「複製」他拍攝的照片。他認為這些照片是他「上千份回憶」,從其中,他構思出了許多畫作的雛形。
TAG:奧賽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