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221年7月,剛剛稱帝三個月的劉備,親率數萬大軍,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東吳孫權,從而引發了三國歷史上著名的「猇亭之戰」。結果劉備慘敗於陸遜之手,蜀軍「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屍骸塞江而下」。那麼問題來了,在劉備出征前,丞相諸葛亮為何一言不發,沒有勸阻呢?

在劉備做出討伐東吳這個決定時,遭到了群臣們的反對,比如說趙雲就曾表示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但劉備沒有理睬。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在人們的印象中,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那麼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通過對史料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諸葛亮其實是反對這場戰爭的,但是他卻在這場伐吳爭論中一言不發,沒有勸阻劉備。反而在劉備兵敗後,諸葛亮說了這麼一番話,「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就使東行,必不傾危矣」。

「孝直」是法正的表字,在諸葛亮看來,能夠阻止劉備東征的只有法正,顯然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也是無能為力,那麼諸葛亮為何這麼說,他自己為何不勸阻劉備呢?仔細分析史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諸葛亮有難言之隱!諸葛亮的難言之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其一,諸葛亮的政治立場。在《隆中對》中,諸葛亮明確提出了「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方針。可以說諸葛亮是劉備集團內的親吳派,一直主張與東吳結盟,共抗曹操。因為東吳突襲荊州,導致吳蜀聯盟破裂,諸葛亮作為親吳派,在蜀漢內部的處境十分尷尬。

其二,諸葛亮的尷尬身份。諸葛亮雖然是蜀漢丞相,而他的大哥諸葛瑾卻是東吳的大將軍。孫權在曾多次派諸葛瑾出使劉備方面,「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也就是說親兄弟為了避嫌,居然從不私下見面。在偷襲荊州之戰中,諸葛瑾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特別是在劉備大軍出發前,諸葛瑾給劉備寫了一封信,勸阻其不要出兵。如果此時諸葛亮再出面勸阻,難免會讓劉備覺得,這兄弟倆可能已經串通一氣。

其三,劉備對諸葛亮並不完全信任。劉備曾對關羽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但其實倆人後來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劉備對諸葛亮並不完全信任。比如劉備入川時,帶的謀士是龐統,進攻漢中時,帶的是法正。三人之中,諸葛亮追隨劉備時間最長,反而龐統、法正後來居上,更得劉備信任,特別是諸葛亮的那句「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更加能說明這個問題。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微信公眾號:縱橫五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于謙手握重兵,完全能制止「奪門之變」,卻為何坐以待斃
晚清最牛外交官:熊口奪肉,從俄國手中收回被佔領土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