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談談大家想知道的、不知道的SDN
SDN火熱了好一陣子,無論運營商、政府企業、投資機構,一段時間,不知道SDN、不能甩幾個SDN相關的名詞術語,似乎都落後於時代了。但一段時間之後,似乎大家又有些迷茫,做SDN的公司很多,身邊真正規模商用的、叫得上名頭的項目似乎不多。SDN到底如何,未來前景怎樣,今天就以一個在SDN產業界摸爬滾打了不少日子的老兵的視角,談談大家想知道的、不知道的SDN。
SDN就是OpenFlow、就是轉控分離?
SDN就是OpenFlow?實際上SDN要實現軟體定義網路功能特性,所依賴的是控制流的轉發行為,OpenFlow只是ONF搞的一種控制協議,以後能否最終一統江湖,還要看其自身對網路發展需求的適應情況以及業界支持情況。目前控制協議除ONF的OpenFlow外,尚有IETF的PCEP、NetConf乃至其他如RPC/gRPC、P4 Runtime API等潛在競爭者。
SDN是否一定要轉控分離?SDN提出時轉控分離是其出發點,但如探究SDN的本質理念,核心點實際是網路(Networking)操作系統(不是設備中的NOS,設備NOS的提法已經把這個概念搞混淆了),控制、管理、運維運營方面分離出來,與轉發麵解耦、介面開放/通用,擺脫目前這種協議堆砌式演進陷阱,擺脫被少數廠商垂直煙囪綁架、無法自由發展演進的局面。即從協議驅動,變為開放API驅動。這看起來是不是很像PC工業的發展歷程?PC從類似Apple I、II這種封閉的個人電腦,到兼容機通用、開放的局面,實際網路產業也是類似的軌跡,只不過從發展階段上落後了,實際ATCA也可看做是一次向通用開放的衝擊。
SDN的本質理念,是希望借鑒PC的操作系統的玩法,如果認為增加個控制協議、搞搞轉控分離就是SDN了,實際上是比較狹隘的視角,又陷入增加協議(雖然是控制協議)、解決問題的陷阱。並且從傳統網路、SDN平滑演進、無縫對接的角度來看,這個Networking OS如果能屏蔽傳統網路、SDN/NFV的差異,對上提供統一的能力API是最理想的。如果這個方向OK,實際上無所謂管控分離、無所謂OpenFlow還是其他,關鍵是對上提供開放、通用的API。
ONF、IETF,OpenFlow、PCEP/NetConf,還有Overlay,到底該聽誰的?
ONF是SDN新型力量,OpenFlow另起爐灶,管理配置方面也有OF-Config但應用不是很廣泛。IETF思路是盡量用已有研究成果、已有協議,但如果仔細分辨,IETF所主推的這個已有協議的差異點,實際上仍然需要新設備、新實現,PCEP雖然研究多年了,但支持的路由器接近於無,而NetConf原來主要用於配置、監控層面,都屬於管理面的東西,之所以大家認為其可以跨行到控制面,還是源於其很強的擴展性。
從通信、網路行業的歷史來看,擴展性強,往往代表廠家們產品/方案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私有實現(所謂「差異化競爭力」),互通性、兼容性就難以保證了。這從NetConf的歷史也可以看出來。NetConf本來是IETF下IAB搞的幾次網管向開發者的吐槽大會催生的,是要克服SNMP缺點、替代SNMP的,但SNMP到現在仍然活得好好的。就在NetConf似乎要「涼涼」時,SDN來了。NetConf之所以沒有替代掉SNMP,正是在於強擴展與強兼容的對比、取捨。
所以,到底應該選擇哪家、哪條路,還是要從場景、需求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並且,未來應該也很難是一刀切的局面。
SDN控制器都有單點瓶頸問題,還能有未來嗎?
控制面集中後,集中的控制器很明顯成為單點瓶頸所在。很多老網路失望了,認為這沒法玩啊,SDN是不是要歇了。實際上仔細思量,這是從一個極端(全分散式IP網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像中國電信這種體量的網路,只需要少量控制器或控制器集群來搞定,哪怕一個省乃至一個大的地級市網路的控制任務。這是不現實、也是沒必要的。
分散式IP網路,都有分層把轉發路徑逐漸收斂的架構,也有分域的設計。對SDN網路來說也是一樣的,也需要分層、分域,同一層、同一域規模大了,還需要分片控制。這是很自然的需求和設計思路。
另外,這裡也有一個思維誤區,似乎分布就總是好的,集中就是不好的。實際上,分布-集中-分布-集中,類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裡沒有絕對的好壞,滿足需求、適應趨勢是最根本的評判標準。並且,SDN可以做邏輯集中、物理分布的設計,同時分層、分域、分片部署的話,實際是集中+分布的架構。
NFV、IBN來了,SDN掛了?
NFV聲名鵲起後,很多人認為NFV將一統江湖、幾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用NFV,從而SDN靠邊了。如果深入分析,就可以發現,從功能上NFV似乎可以用到幾乎所有地方,但從投入產出、不同網路位置的需求來看,一些位置/角色上NFV當前是不合適的,例如接入側,靠近最終用戶終端,要的是大量埠,而伺服器加了很多埠後性價比差得多了,例如核心,要的是高性能、大容量轉發,現在的通用伺服器架構是無法滿足此需求的,即使勉強堆疊做了,成本也是遠超當前的專有處理架構的。NFV雖然不是通吃所有網路角色,但鑒於其靈活可編程性,對一些地方還是非常合適的。另一方面,NFV不是替代SDN,而是SDN的使能器,可以認為是SDN的一部分(前提是認可SDN的廣義理念而不局限於狹義範圍)。
IBN,意圖網路,本意是要網路運管維、控制層面能夠基於高層抽象的業務邏輯/策略,自動進行網規、網優、配置、預測、預警等。例如VLAN、內網IP地址規劃,IBN可以根據輸入的網路模型是園區、企業,哪些人/組具有什麼樣的訪問許可權,自動分配VLAN、IP及配置ACL。這,實際與SDN、傳統網路是承載/融合的關係,反而更需要網路開放API。
SDN為什麼推進這麼緩慢?
SDN吵嚷了幾年了,也基本跨過了技術採用周期的裂谷(Chasm),在Gartner Hype Cycle上可以說走過了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吹捧高峰?)階段,中美互聯網巨頭、AT&T等都號稱已經規模或至少小規模商用SDN/NFV了,SD-WAN等領域也已得到證明。但在其他更廣泛的領域,的確沒有出現設想中的攻城略地、摧枯拉朽的局面。
總結起來,可能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一者傳統網路規模、體量巨大,包袱重,向SDN/NFV轉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推倒重來的做法不可行,這也是通信/網路行業的一個特點,新征程必須背上歷史包袱;二者目前SDN設備還頗有一些不適應需求的地方,如不少設備流表條目較少、無法應對一些場景,同樣外在規格(埠、轉發容量、特性),價位上要高於傳統網路設備不少,再加上軟體報價,平攤到單台上價格就比較高了;三者既有利益陣營的阻力,主要傳統網路巨頭都是以硬體盒子為其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其傳統網路業務與SDN是此消彼長的關係,繼續廠商綁定是其天然利益所在,這導致傳統網路巨頭即使推SDN也仍然是新垂直煙囪的玩法(這方面案例已經見到很多了),同時公司內部對SDN的市場推廣銷售也是頗有阻力;四者客戶層面,頗有一些客戶很糾結,一方面不想被廠商綁架、另一方面又更信賴傳統巨頭的硬體,NFV似乎可解決這種兩難(故電信運營商先搞的基本都是以NFV為主),但如前文所述NFV不是所有位置、角色都適用的,並且VNF門檻較低、競爭激烈(中國電信vBRAS招標十來家新舊廠商中標);五者不是每家客戶都是「大物移雲智」這種要求網路必須變革的場景,例如一些客戶講的他們網路配置好就不動了、也很少出問題,或者網路規模體量沒那麼大、傳統模式運維人員苦點累點還能撐下去。
SDN:我的未來不是夢
雖然面臨著一些不利因素,但方向是非常明確的,業界也有一致的共識,只是還沒有到爆發點(Tipping Point),相信隨著「大物移雲智」業務的進一步普及、5G的到來,SDN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優化,SDN一定會宏圖大展、攻城略地、摧枯拉朽的。所謂:「危機」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新手指南 手把手教你部署火絨企業殺毒
※蘇寧易購:Hadoop失寵前提是出現更強替代品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