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草案: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草案: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

北京城市副中心設計圖終於對公眾揭開面紗。

6月21日,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通州區政府共同發布通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草案已經編製完成,於2018年6月21日至2018年7月20日向社會公告,聽取公眾意見建議。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總規劃師兼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施衛良表示,本次規劃把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融合在一起,通過規劃剛性管控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的綜合協調,通過精細化的城市設計與標準構建,突出建築風貌、生態環境、公共空間的管控,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力求通過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有效疏解和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保障首都功能的有效實施。

一帶一軸多組團

對於城市副中心的規模與結構,規劃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築規模約1億平方米。

與此同時,規劃劃定了約9平方公里戰略留白地區,為城市後續發展預留空間。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實現生態空間面積達到總面積的40%以上。

在空間布局上,規劃提出構建「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

具體來說,「一帶」即打造凸顯公共空間魅力的生態文明帶,依託大運河構建城市水綠空間格局,形成一條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帶;「一軸」即打造縫合城市功能的創新發展軸,依託六環路建設功能融合活力地區,形成一條清新明亮的創新發展軸;「多組團」是指依託水網、綠網、路網,形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在每個街區設置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置、混合設置,就近滿足居民的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休閑等需求,實現居民從家步行5分鐘可達各種便民生活服務設施,步行15分鐘可達家園中心,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率達到100%。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表示,此次通過大數據模擬,把職、住、醫、教、休、商業服務六元在15分鐘進行最大可能的提供。這種模式從根本上滅掉了大都市無謂的每一天來往的交通,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

此外,規劃還提出因地制宜構建一條設施服務環,整合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有機串聯組團和家園,建設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城市社區。為了完善功能承接體系,提高對中心城區的服務保障能力,城市副中心將聚焦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三大主導功能,搭建科技創新平合,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實現人隨功能走、人隨產業走,承接中心城區40-50萬常住人口疏解。

人均綠地面積30平米

規劃著重提出要處理好水與城、藍與綠、古與今的關係,將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作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

綠化方面,規劃全面增加綠色空間總量,實現森林入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人。構建結構清晰、布局均衡、連續貫通的多級綠色空間系統,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在綠色出行方面,由以車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構建不依賴小汽車出行的綠色交通系統,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以上。構建舒適便捷的小街區、密路網,實現路網密、節點通、快慢有序,集中建設區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在職住平衡方面,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完善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務體系,動態調節住房供給,實現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職住就近平衡。

在環境治理方面,建立綠色低碳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達到20% 以上。形成多元共治的環境綜合治理體系,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水生態系統基本恢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SpaceX向NASA提議擴大火箭發射設備規模
虎牙直播一季度營收超8億,「扭虧為盈」凈利潤超3千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