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飛自我的小板凳告訴你什麼叫傢具里的「四腿八挓」

放飛自我的小板凳告訴你什麼叫傢具里的「四腿八挓」

用一個放飛自我的小板凳帶你了解古典傢具製作工藝中的「四腿八挓(zhā)」

「絕不浪費一塊木頭」是本木匠的一貫信念。但是大部分傢具製作的時候各部件都會準備幾塊備料,以備不時之需。

這不「孔雀木圓桌七件套」製作完成後就剩下的這麼幾塊備料。

餐椅的座面框和椅子腿。

既然本木匠是個放飛自我的木匠,那得有個放飛自我的專座。

開工,純純的榫卯結構~

北方匠師所稱「四腿八挓」,又叫作「四腿八叉」,這裡的「叉」字,讀音zhā,是向外張開之意,如手張開著叫「挲著手」。「四腿八挓」的大名應該是四足「側 腳」,宋代李誡《營造法式》:「凡立柱並令柱首微收向內,柱腳微出向外,謂之側腳。」 所謂側腳,就是四足下端向外撇,上端向內收,在《魯班經》中稱之為「梢」。凡傢具正面有側腳的叫「跑馬」(形如馬跑的時候前後腿騰開的樣子),側面有側腳 的叫「騎馬」(形如人騎在馬上兩腿叉開的樣子),正面、側面都有側腳的就叫「四腿八挓」。

清傢具腿足向前左、後左、前右、後右「側腳」稱「四腿八挓」。「四腿八挓」在民間傢具上是如此普通,最常見最典型的便是條凳。在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看到的傢具,其造型普遍使用了「四腿八挓」的側腳和收分作法。故宮博物院的胡德生先生在著述中提出:「側腳、收分、馬蹄的使用,標誌著宋代傢具已開始進入科學發展階段。」

「四腿八挓」並不玄奧,卻凝結著我國古代建築科學,但又如此簡單,比例適當即顯「四平八穩」,這不僅是結構而且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心理感受,表現出的是 平衡與和諧之美。難怪簡單的「四腿八」也可以作出很美的傢具,圓角櫃(或麵條櫃)便是一例,此類家具有洗鍊挺拔、俊俏靈秀之氣,收斂的線條給人以向上延伸 的空間想像,而且奇妙的是,內傾的側腳使櫃門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然閉合。

「四腿八挓」的側腳表明了傢具與建築的淵源,即在結構上,吸取了大木樑架的造法。大木樑架的柱子多用圓材,直落到柱頂石上,為了穩定,柱子多帶側腳,下舒上斂,向內傾仄,並用橫材額枋等連接。早年曾追隨梁思成先生參加營造法社的王世襄先生,在其研究中將保留了大木樑架的基本造型特徵的,以圓材、直足、直棖和「四腿八挓」為基本形式的,歸類為明式無束腰傢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手造作 的精彩文章:

TAG:心手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