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全真派「冠巾」意味著什麼

道教全真派「冠巾」意味著什麼

道樂清奏

 道教音樂三  蓬萊仙韻

上海交響樂團 

00:00/06:33

全真道士出家,必須進行冠巾儀式,未冠巾而皈依只能稱呼為居士,並非出家道士。冠巾又稱「小受戒」。行冠巾禮須禮請三師或四師。一,冠巾師;二,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三,梳發挽智,稱攏發師。四,引進師或引禮師。冠巾儀式結束會頒發冠巾狀。冠巾狀上記載了包括度師,冠巾師,攏發師姓名,並有受冠巾人的道名,冠巾時間等信息。

「冠巾」是全真道出家道人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因此只有皈依全真道的信眾居士才可以參加冠巾儀式。這種儀式只在子孫廟舉行。很多子孫廟都遵循著一條規矩:新出家者在廟行三年苦行,沒有過失,才給「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師。

元明之間的道士陸道和編集《全真清規》裡面講:「道有宗源。仙有法派。法派不明。其人不真。宗源不清。其教不正。所以全真參訪。必稽法派宗源。」《冠巾科儀》序說:「世之出家學道者,必須奏請冠巾何也?蓋欲正玄規、消除罪愆、通明結三緣故耳。」也就是說出家學道之人,冠巾的作用,一個是合於玄門的清矩,二是通過冠巾科儀,祖師道力消除自己以往所犯的罪愆,三是解除各種無明的障礙。

冠巾科儀《冠巾科儀序》所言:世之出家學道者,必須奏請冠巾何也?蓋欲正玄規、消除罪愆、通明結三緣故耳。

昔時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設叢林七十二座,傳道指訣,垂訓文千有餘言,無非使後學盡大乘之境,悉脫輪迴之苦,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一書。

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後之志士,刊版流行已久,其版存於四川梓潼宮。後因明末世亂,將宮焚燒,其版遂滅,故後引人入門者無所皈依,以致苟圖道教度玄之輩,子拜父為師,妻拜夫為師,重重漸入玄門。

出家之後不習三乘功果,竊巾盜冠,假裝道像,不但天上真仙所嗔,而且為下方人鬼所笑。余昔出家亦染此弊,後游至廣東羅浮山下,逢一道友,容貌異常,揖之坐,談道論玄,次及年庚及出家之語,友云:汝之出家並無遵照玄科冠巾,既未記名,又無外護,雖有志真,乃前途魔障太多。掃雲,請其故。

據云:「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即使黑夜入山,險逢盜賊,亦得解脫,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

「不遵玄科,不請冠巾,上界不知,臨回首時,縱然強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繩捆索綁同入酆都。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中志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又有雖皈依玄門,不習正道,作孽百端,無常一到,惡報固在,若到陰司,身受苦刑。如在祖宗位前冠巾裝束,而鬼卒即不敢擅加擊拷,亦少受枷鎖之苦,此冠巾科儀最重要之事也。」

言訖,於袖中取出一書,展視之,乃冠巾科儀也。坐友杳然不見,驚拜於地,知遇仙真耳。慈憫所示,次日手書十餘卷,遍送遭友,俟後稍得因緣,自當刊版流傳。庶後之皈依玄門者,盡遵科儀行事,亦不負真仙度世之心耳。

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若本廟無力請道友修設科儀,即隨他廟之科儀求師冠巾亦可。

要知光陰似箭,彈指經年,夭壽窮通,人豈預卜?莫看他人罪孽,誤了自己前程,大限到來,仍作俗鬼,豈不悲哉!此書有志之人方能遵依,祖師前序曾云:「無根無行之人,濫入玄門,亦必令其魔障多阻,不能賜給冠巾,不得遵科行事。」師語豈不確切明亮哉!

掃雲,再勸同教道友,日後收徒,必引有志之人。出家之後,不能飛升,亦不至墮落輪迴,不枉爾輩度脫一番之苦。

若將羊鼠之輩引進教門,只圖生活,不但敗壞道門,擾累千方,造孽積惡。為師亦分徒之罪,墮落師傳,代負無休。誠為可警可嘆!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教進入新時代 必須提高新境界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