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死的問題看空了,生命的道理就懂了

生死的問題看空了,生命的道理就懂了

生死的問題看空了,生命的道理就懂了

本文摘錄自 《莊子諵嘩》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他說老子死了的時候,這是莊子講的故事,不過老子幾時死,老子有沒有死,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素來的一個謎案,據說老子是永遠不死的。這裡說,老子有一天裝死了,他的朋友秦失來弔喪。照一般人說來,看到朋友死了,不流眼淚嘛!至少也掉兩顆,嘿!他不,他看到老子的屍體,「三號而出」,大叫三聲,既不是哭,也不是笑,哈哈,叫三聲就走了,他這已經是很大的敬禮。「弟子曰」,老子的學生問,這個傢伙是誰啊?「非夫子之友邪?」不是我們老師的好朋友嗎?似哭不哭,似笑非笑,好像來諷刺嘛!「曰:然。」秦失一聽到老子的學生們那麼講,就答覆他說,是啊!我是你老師的好朋友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老子的學生問,我們的老師死了,你來弔喪,又不行個禮,又不掉眼淚,大聲干吼幾聲,這個就可以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曰:然。」這個秦失講,當然可以啊!這是最高的禮貌。然後他就講,「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他說我聽說你們老師死了,來弔喪,我還以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現在到了這個地方一看啊,看到你們這些學生,都跟他學道的,結果學成這樣,我認為他不是人,他沒有資格做人,沒有得道。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他說:我以前對於你們老師很敬佩,認為他夠得上是個人,等到我老遠趕來弔喪的時候,看了你們這個情形,我認為他還不是道友,不夠是個人。為什麼呢?他說剛剛我進來弔喪的時候,看到有些年紀大的人來弔喪,哭得不得了,好像死了自己的兒子一樣傷心;許多年輕人來弔喪,哭得好像死了自己的媽媽一樣傷心。為什麼他們看到老子死了,哭得那麼傷心呢?年紀比他大的也哀他,年紀比他小的也哀他。哭是真情的流露,「彼其所以會之」,所以他們動了情感講不出來,必然會哭,「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因為沒有言語可以表達出他們的情感而哭。可是這是普通一般人的感情,而你的老師老子呢?不應該是普通人,他是教導人超越人情、物理環境,而超神入化的人,不但說「哀樂不存於胸中」,連七情六慾,都已經不動心了。

換句話說,得道的人,生死也不入於胸中,生死是一體了,活著是張開眼睛做夢,死了是閉起眼睛做夢,反正是夢中在遊戲。結果呢!你們跟他學道的動了真感情,他死了以後,你們那麼大哭大叫大鬧的,可見你們沒有得道;換句話說,老子沒有把你們教好。所以他認為老子不是人,違反天然,「是遁天倍情」,這個天,不是普通的天,是違反形而上道。

人的感情有喜怒哀樂,不錯啊!很自然就有,可是一定要哭得像唱歌一樣大聲,把喉嚨哭啞了,才叫傷心嗎?他說這個感情已經作假了,不是真感情;「忘其所受」,忘記了生命的本來。生命的本來是什麼?「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能積聚攏來,必定會有散開;到了最高處,必定要掉下來;有相會就有別離;有活著的生命,自然有歸宿的一天,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生命的本性動一動,自然就有靜一靜的道理。「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他說,人啊,對於生死看不開,違反自然,在莊子的觀念這是逃避天刑。人有生必有死,有合會終有別離,就是這個道理。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他說一個人生來活在這個世界上,順這個生命自然之勢來的,年齡到了要死的時候,也是順著自然的規律。所以,老子也提到「物壯則老」,一個東西壯盛到極點,自然要衰老;「老則不道」,人老了,這個生命就結束了,另一個新的生命要開始了。換句話說,真正的生命不在現狀,現狀看到有生死,我們那個能生能死的那個東西,不在肉體的生死上,所以我們要看通生死。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這才是最高的修養。《養生主》最後的結論,重點在這一句,把生命的道理看通了,「安時」,隨時隨地心安理得。「而處順」,即使人生除死無大事,把生死的問題看空了,看自然了,「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自己不被後天的感情所擾亂了。哀樂不入於衷,這個「衷」是內心,內心不被哀樂所困擾。

「古者謂是帝之縣解」,中國古代的文化,一個道字,一個天字,一個帝字,有各種解釋。「帝」代表宗教性的上天的主宰,也代表哲學性形而上的一個本體、本來。這個帝字,不要當做真的有個有形的「上帝」解釋,不過作這樣解釋也可以,就是有一個生命的主宰。「縣解」這個「縣」就是「懸」字。這個形而上生命的主宰,無法用世間的學問,世間的文字、語言來解釋,要最高的智慧去理解,理解了這個道理啊!就了了生死了。

了了生死以後,「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莊子這裡用的這個「指」,人們爭論得很厲害,為什麼用這個指頭的指?這個指是代表肉體,有人解釋這個指頭的指就是宗旨的「旨」。換句話說,我們真正的生命就像火柴一樣,把它點燃了,這個火傳到蠟燭上去。火柴燒完了,火柴的形象沒有了,蠟燭接上那個光明,這一點光永遠傳接下去,所以叫「薪盡火傳」。火柴燒完了,但光輝永遠綿延不斷,「不知其盡也」,精神的生命永遠是亮的,而且無窮無盡。

莊子用這個方法來講,表達道家的思想同佛家、儒家的思想一樣。我們一個人肉體的生死是現象,生滅生死是兩頭的現象。我們生命的根本,不在這個生死的現象上,那個能生能死的生命的光輝,是永遠不生不滅,無盡無休的。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就對身體的死亡,以及生死之間,看得非常解脫,非常輕鬆,非常自在。因此,哀樂也就不入於胸中了。

現在這三個故事講完了,我們再迴轉來看看,《養生主》第一個故事,提出來庖丁解牛,叫我們對於人生的生活,要超神入化,要造詣到解脫現象,如庖丁的殺牛一樣;雖然如此,做人做事還是要處處謹慎小心。跟著第二個故事,說明人活著,有超然不可拔而獨立的人格,不受外貌外形外境界的影響。殘廢的不需自卑,用右師說明一隻腳的人,還要頂天立地活在世界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絕不受外界的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任何的英雄都有自卑感,受不了環境的刺激,環境的打擊,自卑感自然就產生了。所以,常常一個非常傲慢的人,就是因為他自卑感太重。自卑感太重,自然就傲慢,因為那個傲慢,是對於自卑的防禦,深怕別人看不起我,所以自己要端出那個架子來。如果沒有自卑感的話,就很天然,你看得起我,我還是我,看不起我還是我,我就是我,我就是那個樣子。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他說一切都很自然的,就是這個道理。

到達這個境界,真的認識了自我,頂天立地,古往今來,無非一個我。因此活著時能夠看破了生死,在年老病苦,生死來去的時候,就一點無所恐懼,很自然的接受一切。換句話說,對於生死也不自卑。我們為什麼怕死?自卑,覺得死了不曉得到哪裡去。他告訴我們,死了沒有到哪裡去,我的那個能生死的生命,永恆常在,薪盡火傳,精神的生命永遠是光輝的,永遠是亮著的,「不知其盡也」,是無窮無盡的。

相關閱讀

【南懷瑾老師】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說法(上)

【南懷瑾老師】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說法(中)

【南懷瑾老師】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說法(下)

【南懷瑾老師】每個人都有自我獨立的生命價值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輪迴那麼苦,我們卻習慣了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