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前硬骨魚之王,重達45噸,BBC曾為它放了大大的「衛星」

史前硬骨魚之王,重達45噸,BBC曾為它放了大大的「衛星」

據統計,在當今地球上共生活有2萬多種硬骨魚類,幾乎遍布全球液態水環境,超過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的總和。但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疑惑為什麼相對於軟骨魚而言硬骨魚如此之小?現存的最大硬骨魚是翻車魚僅有2.3噸,但像鯨鯊這樣的軟骨魚可重達34噸 。不過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歷史上曾出現過最大的硬骨魚,可達45噸重——利茲魚。

利茲魚最早發現於19世紀的英國,由一位利茲的貴族發現它的化石,因此被他命名為利茲魚。據化石研究,利茲魚是恐龍時代一種體型巨大的魚類,但由於這些化石大多是較小的碎片,利茲魚到底能長多大卻一直是個謎。而BBC在2003年的紀錄片《與恐龍同行特別篇──海底霸王3》里曾對利茲魚造了一顆大大的「衛星」,裡面宣稱利茲魚為史上最大的硬骨魚,體長27米。

在部分研究人員的計算顯示,利茲魚可在出生後20年內長到八九米長,在40年左右的壽命中最多可長到27米。它的生存方式很像鯨鯊和姥鯊,是一種濾食性動物攝食者,整天張著大嘴在海中游來游去,靠浮游生物為食。而當時利茲魚的天敵就是滑齒龍(BBC的放的「衛星」中滑齒龍有25米,但其實只有7米左右,還沒虎鯨大)。

但據最近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利茲魚的體長約為16.5米長,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體重可能重達45噸。面對目前已知體型最大和體型最長的硬骨魚——翻車魚和皇帶魚,無論比長度還是重量,利茲魚都是當之無愧的硬骨魚之王。

至於今天的硬骨魚為什麼長不了那麼大呢?科學家推測,在理論上,巨型魚可以以每小時17.8公里的速度前進,同時仍能保持其組織充分氧化。不過實際上體型越大,體內組織分配的氧氣就越少,而硬骨魚對代謝的需求比如今的軟骨魚更高,所以它們可能無法超過翻車魚的大小。一切還是一個迷。(文字編譯《自然》雜誌,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視角 的精彩文章:

世界罕見的「黃金神獸」,被藏民稱為神牛,全球僅存200餘頭!
史上最像「玄武」的一種烏龜,被人類用300年吃光了!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