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鄧偉鏡頭中的中國文化名家肖像——僅以此文懷念鄧偉老師
僅以此文懷念鄧偉老師以及所有未中國社會文化做出貢獻的前輩們,同時也給在攝影上奮鬥的人們一些啟示。
攝影家鄧偉(1959-2013)的文化名家肖像系列作品,通過其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各行業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精神風貌。今天,我們再次觀看這些肖像作品時,不僅僅被經典的藝術瞬間所震撼,傳遞給我們的還有文獻的考證與歷史的沉澱。
圖為鄧偉拍攝的作家、翻譯家楊絳。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我曾見草叢裡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
楊絳先生去世了,微博上朋友圈裡都在悼念先生。再沉痛的悼念也要配張圖啊,很多人選了上邊這張。只是對於這張照片的來源標出了不同的攝影師,他們很注重版權,但他們都標錯了!
楊絳那張照片的攝影師叫鄧偉,1980年拍這張照片時他只有21歲,還在讀大三。鄧偉對於當時的情況記憶深刻:當時叩響錢鍾書家門闡明來意的時候,兩度被開門的楊絳所拒,而之後當楊絳打算出門時,發現這個年輕人仍徘徊門口。他以誠意打動了錢鍾書夫婦,最後楊絳破例讓他拍了照片。
錢鍾書,作家、學者。(鄧偉把拍好的照片拿給錢鍾書看。錢鍾書戴著眼鏡,仔細看了好久,然後,他抬起頭,平靜地說:「這就是我。」這張照片成為錢鍾書最喜歡的肖像。)
你採訪了一個作家,未必因此更認識他的作品。他有一種不用文字寫的、不可能出版的創作,你到可以看到。
作家劉檸評價錢鍾書夫婦這兩張照片,「用光非常低調,可以看出是一種人文主義的傾向。攝影師並不是把一個人作為攝影對象,而是對這個人有著很深的理解與很深的情感介入。」
劉檸在1986年代購買了鄧偉首部個人影集《中國文化人影錄》,他說,「鄧偉是非常早就開始對老一輩的文化人、文化資源進行搶救工作,很多他拍完的文化人,不久就去世了....」
張藝謀說:「看看鄧偉拍的這些照片吧,一個普通人怎麼能讓那麼多叱吒風雲的名人上他的鏡頭呢?我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難以逾越的障礙和困難,這絕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我們都不能做到。」
艾青,詩人。寫詩的人,應該敏銳地深刻地理解社會變革,詩歌應該通過它的藝術反映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矛盾和變化。
梁漱溟,哲學家。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蔣兆和,畫家。丹青一寫凌雲志,留給人間有共鳴。
李可染,畫家。「鄧偉小友少年從吾學習中國畫,為人誠實、謙虛好學、品學兼優,將繪畫與攝影結合,探索其共性與特性,腳踏實地勤於實踐。」
1978年,鄧偉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著名的(78)班學生之一,他的同班同學包括了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顧長衛.......
葉聖陶,作家,教育家。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文當然要做的,但要緊的是在乎做人。
鄧偉為中國文化名人拍肖像,其實「最初的想法是為自己的老師拍照。」讀大二時,攝影系給每位學生髮了一台海鷗205旁側取景照相機。鄧偉連忙抱著相機去為老師李可染和朱光潛先生拍照。
朱光潛,美學家、翻譯家。修辭立其誠,充實而有光輝之謂美。
「朱光潛先生輔導學生時我照相,打太極拳時我也照,他在未名湖畔散步、到小賣部打醋我都照。」此後,在老師和父親的引薦下,鄧偉陸續為梁漱溟、呂叔湘等更多學者拍照,這些文化名人大多年事已高,鄧偉那時已想到做些文化搶救性工作。
冰心,作家、翻譯家。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趙無極,畫家。藝術家要走長路,不是五年、十年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畫家總要有點傻勁,願意為畫事受苦犧牲。繪畫已成為我每天的需要,坐咖啡館那是我年輕時剛到巴黎的事。
1986年,拍攝這些照片的間隙,鄧偉拍攝的電影《青春祭》獲得了法國賽特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許多人以為,鄧偉會在電影之路上走向更高的殿堂,但是固執的鄧偉選擇了聽從了內心的召喚........
姚雪垠,作家。治學文,寫長篇,或做科學研究,要「耐得寂寞,勤學苦練」。
俞平伯,詩人、散文家、紅學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蕭乾,記者、作家、翻譯家。浩劫之後,我更愛這個祖國了,儘管遍體鱗傷,然而它有數千年文化的厚實根基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如暴風雪中的青松,越發顯示出它那剛毅挺拔的英姿。我也必把自己的全部獻給它,直到最後一滴。
出版《中國文化人影錄》後,鄧偉再接再厲,決心拍攝世界名人,北京電影學院78級導演系的江海洋曾回憶,在本科期間,鄧偉就已表示要拍遍天下名士。他的標準是:「一定是對世界的和平、進步、發展作出過貢獻的傑出人士,是中國人民的朋友。」
巴金,作家、翻譯家。我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我不願意空著雙手離開人世,我要寫,我絕不停止我的筆,讓它點燃火狠狠地燒我自己,到了我燒成灰燼的時候,我的愛、我的恨也不會在人間消失。
一個沒有資金支持與身份背景的攝影師,甚至語言也未過關,要開展這樣的計劃,很多人覺得太不實際。錢鍾書形容他的想法「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一葉扁舟,船上甚至沒有槳,只能借雙手向前划行」。
俞振飛,表演藝術家。 寶劍需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馮友蘭,哲學家。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任務不是增加關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於伶,劇作家。我用劇本這一形式,記錄下現實生活片斷。
歐陽中石 書法家 普普通通一教師,平平淡淡自無奇。
馮乃超,作家、詩人。偉大的藝術家他們所以偉大的緣故,並不在於發明何種流派,而在他們代表同時代的一種社會的偉大人格。
宗白華,美學家、詩人。生活的節奏,機器的節奏,推動著社會的車輪,宇宙的旋律;白雲在青空飄蕩,人群在都會匆忙。
王朝聞,文藝評論家、美學家。幼稚是不可避免的過程,容易滿足是成功的敵人。
季羨林,散文家、翻譯家。動物共同的特點是除了本能地愛護幼崽幼雛之外,大都只想到自己。而人是高級動物,既希望自己生活的幸福,也要使別人生活的幸福。如果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發生了矛盾,那就要犧牲個人。我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裡。
關山月,著名國畫家、教育家,嶺南畫派代表。
吳作人,畫家,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葉淺予,畫家,從事國畫教育,以舞蹈、戲劇人物為主的國畫創作,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奠基人。
俞平伯,詩人、散文家、紅學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袁隆平
楊振寧,物理學家。
詩詞有境界,攝影也有境界。
鄧偉說:「我是一個普通人,沒有雄厚的資金,更沒有任何背景。我唯一的資本是執著,我相信真誠的力量能叩開緊閉的大門。」
鄧偉(1959.04.13~2013.02.03),男,中國北京市人,著名攝影家,清華大學原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少年時期,師從畫家李可染、美學家朱光潛。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2013年2月3日上午,鄧偉因肺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出版有《中國文化人影錄》》《鄧偉眼中的世界名人》等著作。
根據網路資料整理, 版權所有,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陰陽眼的影像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