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物聯網衝擊 未來人才須掌握些什麼?
2020年的全球物聯網商機達9.8萬億元。IT研究及顧問公司Gartner指出,其中約80%來自物聯網技術所衍生的數據分析與應用服務,物聯網的裝置也將超過280億個。
什麼是物聯網?從字面意義來看,是讓生活中所有用品(物)搭載感知技術,並擁有網路聯機的能力(聯)。日後,冰箱、汽車、手錶甚至辦公桌,都能連上網路,並透過隨時搜集的數據,主動在適當時機提供你必要信息。科幻電影中遍布人工智慧的場景,再也不是夢想。
「今年我們已經由e化(electronic)時代走向i化(intelligence)時代,」台灣物聯網聯盟理事長、華苓科技董事長梁賓先指出。人跟物之間的互動愈來愈強,將帶來全方位的影響。 i化轉型衝擊:傳產、文創、服務通路 這些改變會如何發生?梁賓先指出,「智能」與「互聯」2大技術是物聯網的核心,隨著技術日漸完備,生產各項生活用品的傳統產業,將受到第一波衝擊。 「人們要有感才會有需求,有需求才會促使技術提升,」梁賓先舉例。從3C產品和穿戴式設備如眼鏡、手錶開始,物聯網旋風將一圈圈向外吹往建築、紡織等產業。當傳統大廈必須轉變為智能住宅,紡織成衣得升級做「智能藍牙衣」時,各種所謂的「傳統」產業勢必得招募更多感知工程師,以因應轉型。
第二波改變,將發生在文創設計與策展等應用領域。近年來,愈來愈多策展強調使用者體驗,而讓展場能自動與觀眾互動的關鍵設備,仍然是感知與傳輸技術,例如一招手,大屏幕上的花朵就會綻放、開始播放音樂等等。
第三波衝擊則在下游的客戶服務與通路端。舉例來說,一般運動手環在店面販賣即可,但具備感知器、記憶卡與雲端應用功能的智能運動手環就複雜得多;它必須有App和藍牙服務、定期更新資料庫、甚至要能透過在線客服協助做運動量諮詢等。換言之,服務客戶的方式將更趨多元與細緻化,通路也不僅止於實體店面,包括虛擬通路的電商賣場,或透過數字介面,直接以點數方式提供下載,都將愈來愈常見。 梁賓先強調:「以i化時代的思維來看,物聯網、雲端技術、大數據、移動裝置和社群媒體,是不可或缺的5個元素,但物聯網是驅動所有需求最關鍵的力量。」原因很簡單:它與人們的生活關聯性最強,應用起來最有感。
未來人才關鍵詞:速度、跨領域、感動
儘管早在2014年初,就有不少科技大老大聲疾呼物聯網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台灣地區帶動的職務,仍以硬體工程師為主流。 其中,又以鏈接實質物體(如電燈、建築)與感知技術的物聯網工程師潛在需求最高,因為所有即將轉型的傳統產業,都需要招募這類型人才。緊接著,是通訊層(專攻如3G、4G、藍牙技術等)工程師,即使目前已有穩定數量,但物聯網技術會讓需求再往上提升。最後,才是數據中心(如數據採集、大數據等)工程師——累積數據往往需要數年以上時間,一旦物聯網全面進駐生活後,每天傳送出巨量數據,數據中心工程師的需求就會快速攀升。
當職務需求在高度變動的同時,想成為物聯網時代的人才,從現在開始,就須掌握3大特質:速度、跨領域與感動。速度是為了掌握瞬息萬變的新技術,跨領域則是因應未來更多「人與物之間」的緊密連結。而感動則是最關鍵的一項:唯有貼近消費者,感受人們真正的需求,物聯網技術才有用武之地。
★物聯網工程師: 須同時具備「智能」與「通訊」2大領域的專業知識,在傳統產品上增添感知功能,進而連網。
★物聯網業務╱企劃: 負責對外溝通物聯網業務、企劃新產品,並提供智能解決方案。
★產品管理師: 負責全程式控制管物聯網產品的生產、品管與檢測。
★物聯網系統研發工程師: 協助架構物聯網平台,並進行開發測試。另外也須負責跨平台的系統移植。
★數字IC設計工程師: 參與物聯網IC開發設計,須同時具備程序設計與圖像處理能力。
來源:物聯之家網
全球物聯網觀察整理髮布
轉載請註明來源
TAG:全球物聯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