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一群猴子的故事

一群猴子的故事

@游識猷:讀到一個60年前的日本猴子研究。

1952年,研究者開始給日本高崎山那一帶的日本獼猴提供一些新奇的食物,看看猴子們會不會接受這些食物?如果接受了,這種食物習慣變化又是如何傳播開的?

提供的食物里,猴子比較喜歡天然食物,比如紅薯、小麥、李子之類很快就被接受了;對加工食品比較無動於衷,比如米飯、麵包、餅乾和糖果就花了五年左右還不太被猴子接受。

研究里還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花絮。

研究者是把紅薯拋在沙灘上,讓猴子自己去撿來吃。因此,紅薯不可避免地沾了許多沙子。猴子們喜歡紅薯,但吃到硌嘴的沙子時還是很不爽。

然後猴群里出現了一個小天才,一隻1歲半的未成年小母猴發現,只要吃之前把紅薯拿去海水裡洗一洗,就可以吃到沒有沙子的美味紅薯了。於是,這隻小母猴就開始養成吃紅薯前用海水洗的習慣。

第二個也開始洗紅薯的猴子,是這隻小母猴的媽媽。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媽媽密切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所以很快發現了自己這個孩子「怪異舉動」的好處所在,於是也跟著洗~

再接下來學會洗紅薯的猴子,是這隻小母猴的兄弟姐妹。研究者認為,這些兄弟姐妹們注意到媽媽的行動改變,於是很快模仿學會了。

再再接下來,跟兄弟姐妹們有血緣關係的其他猴子、以及平常會玩在一起的猴子,也慢慢都學會了洗紅薯。

到最後,整個猴群都開始洗紅薯,只除了13隻猴子。

那是十三隻身強力壯、在猴群里地位最高的成年公猴。

研究者仔細考察後認為,不是這些公猴太笨學不會,也不是這些公猴喜歡沙子的口感,而是因為,這些公猴地位太高,所以它們壓根沒注意過其他猴子在幹啥,也就無從學到「洗紅薯」這個技巧。

於是,當其他猴子都吃著美味無沙的紅薯時,這十三隻公猴就驕傲地、高冷地、昂首挺胸地,繼續啃沙子……

Bernhard, J. G. (1988). Primates in the classro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children"s education.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Itani, J. (1958). On the acquisition and propagation of a new food habit in the natural group of the Japanese monkey at Takasaki-Yama. Primates, 1(2), 84-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道書畫 的精彩文章:

張振鵬 小楷 《道德經》節選
佛陀的家族釋迦族為何會被滅族?

TAG:知道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