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

諸葛亮殞命五丈原,有四個人第一時間認為自己是丞相大人的接班人。第一個是姜維,因為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第二個是楊儀,因為諸葛亮讓他統領三軍撤兵。第三個是蔣琬,因為諸葛亮點名讓他當丞相。第四個是魏延,因為按照軍銜,諸葛亮死了就屬他官大。

但是這四個人裡面,姜維和蔣琬是一夥的,楊儀認為他和姜維、蔣琬是一夥的,這仨人都憋著害魏延。雖然魏延早就落入了諸葛亮布下的姜維、蔣琬、費禕、楊儀、馬岱五位一體的埋伏圈中,但是率先先出手的是大忽悠費禕。他去找魏延傳令,說丞相死了,如今兵權盡歸楊儀,楊儀下令撤兵,讓魏延斷後。魏延不知道這是個圈套,感覺這個命令很令人費解。哪國的秘書可以給副司令下令斷後?沒聽說過啊。於是直接對費禕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丞相死了,那就讓楊儀帶回成都安葬。這場遷延十幾年的戰爭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局面,應該繼續對司馬懿施壓,幹掉魏軍在此一舉,怎麼能退兵呢?

按說魏延只是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且這話說的沒毛病,絕對稱得上是公忠體國。費禕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就行。但是費禕居然忽悠魏延,說他也不願意退兵,而且看不上楊儀,還表示要聽從魏延的繼續進兵建議。

魏延很高興,既然費禕都站在自己這邊,那就準備好繼續跟魏軍作戰。費禕辭別魏延,說要去找楊儀要兵符。實心眼的魏延就眼巴巴的原地等著費禕送兵符來。

結果左等右等不見人來,一打聽才知道,人家大部隊都退兵了,就留下魏延的本部兵馬傻不啦嘰的原地待命。魏延勃然大怒,這不是玩自己么。於是憤怒的魏延決定去找楊儀討個說法。

與此同時,司馬懿聞訊趕來追殺,不料被諸葛亮的木雕像下走,自此收兵回國,不再進行伐蜀的戰鬥。按下司馬懿不表,還得說說魏延。

魏延趕在了楊儀前邊阻截大軍,然後做了一件出格的事,那就是把棧道給燒了。然後魏延給後主劉禪上表,說楊儀劫持丞相靈柩造反。沒多久,劉禪又接到一個奏章,是楊儀說魏延造反。劉禪一琢磨,魏延是武將,楊儀是文官,算概率的話,魏延造反的可能性更大。問問群臣的意見吧,荊州系三大巨頭蔣琬、費禕、董允都保持一致的觀點,當然這個觀點也是諸葛亮生前指定的觀點:楊儀雖然不是什麼好鳥,但是造反這種事干不出來,絕對是魏延造反。就這樣,魏延造反就被定了性。

與此同時,魏延的部隊也在偏將何平的忽悠下都散夥了,只有馬岱的三百西北兵還跟著魏延。魏延一看人情冷暖,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乾脆投降魏國吧。但是馬岱謹記諸葛亮生前的吩咐,極力勸魏延攻取漢中而擁兵自重。對於魏延來說,造不造反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去找楊儀出這口惡氣。畢竟魏延一直認為當初在上方谷,是楊儀要燒死他。

魏延和馬岱直奔南鄭而來,姜維以為魏延要攻城,於是上馬提槍出來迎戰。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魏延還沒意識到自己是被諸葛亮陰了,也沒意識到諸葛亮的嫡系都要殺他。還跟姜維說不管姜維的事,他要找楊儀解決私人恩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儀拆開了諸葛亮生前留下的錦囊,在城頭上氣定神閑的看了一出馬岱偷襲斬魏延的好戲。而這件事情最終的結果演變為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要造反而提前部署好一切,為蜀國除去一害,這件事基本上就這樣成了定論。

但是我們縱觀魏延的一生,不難看出這是個千古奇冤啊。魏延是個忠肝義膽的人,想當初劉備在逃亡的時候,魏延就因為佩服劉備的人格魅力,不惜以一人之力單挑文聘全軍也要幫助劉備進襄陽城。沒想到劉備很沒義氣的先走了,留下魏延孤軍奮戰。幸好魏延武功高強,殺出一條血路逃到了長沙。

後來二爺攻打長沙的時候,因為二爺跟黃忠都把戰爭當遊戲,互相手下留情。氣得長沙太守韓玄要斬黃忠,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提刀斬了韓玄救了魏延,走了關二爺這條門路歸順了他心中的英雄劉備,這得算是不計前嫌吧。

誰知道諸葛亮一見人家就要殺他。原因是他說魏延:「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原文)」那這個理論如果成立的話,投降劉備的川將是不是都該殺?諸葛亮的愛將王平該不該殺?其實包括什麼腦後有反骨之類的說辭都是蒙人的。諸葛亮就不喜歡魏延這樣的李雲龍式的將領,最初要殺魏延是為了打壓二爺。不要以為二爺拿下長沙有功,因為長沙是這個「久後必反」的定時炸彈魏延拿下的。後來要殺魏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路線安全,不管怎麼說,諸葛亮和魏延始終尿不到一個壺裡。只能怪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太超前,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跟上他的思路。所以諸葛亮只能和沒思想的為伍,玩命打壓有思想的。

但是劉備是喜歡魏延的,因此劉備對魏延十分重用。無論是入川作戰還是攻打漢中的戰役,魏延都是重要的角色。魏延長著二爺那樣的樣貌,用著二爺那樣的武器,有著二爺那樣的性格,完全是二爺的翻版。只不過魏延不讀《春秋》,不像二爺那樣有道德潔癖。所以劉備覺得魏延可靠、可信、可用。

因此在劉備的眼中,他最信任的武將是關羽,故而讓關羽鎮守益州的東大門荊州。排第二的居然是魏延,力壓張飛去鎮守益州的北大門漢中。就這份殊榮,讓魏延受寵若驚,對劉備死心塌地而盡忠。

想當初曹操曾經親自招降魏延,但是魏延不為所動,還一箭射掉了曹操的兩顆門牙。再後來無論是平南蠻還是北伐,魏延都英勇作戰,成了蜀漢的招牌大將。可是諸葛亮想殺他的初心一直沒變,甚至還想把他燒死在上方谷,要不是天降大雨,魏延就只能陪著司馬懿爺仨一起上路了。原文中這樣總結了魏延的結局:「原來孔明火燒木柵寨時,實欲將司馬懿、魏延皆要燒死,故與魏延五百軍為引誘之兵;不想天降大雨,其計不成,卻詐歸罪於楊儀,又痛責馬岱,授以密計,只待口中之言,便斬魏延。」

馬岱斬了魏延,根據約定繼承了魏延的官職和爵位。而心情大好的楊儀居然私自下令滅了魏延的三族,實在狠毒至極。試想如果魏延是個早就憋著造反的人,為何沒有拉幫結派?為啥連幾個親信衛兵都沒有?為啥傻不啦嘰的等著費禕給他送兵符?說到底魏延有個跟二爺一樣的性格,敬君子而不屑小人,這樣的人直來直往,玩不了詭計,造不了反。

諸葛亮死後安葬在定軍山,後主劉禪給予了崇高的禮節下葬,追封諸葛亮為忠武侯(縣侯)。很明顯下一步劉禪要親政。親政歸親政,底下這幫人該怎麼制約才能不出現下一個諸葛亮是劉禪要做的事。

在這裡劉禪做了一個十分巧妙地安排。丞相不是說他的人不能廢掉嗎?那好吧,劉禪加蔣琬為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加費褘為尚書令,同理丞相事;加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姜維為輔漢將軍、平襄侯,總督諸處人馬,同吳懿出屯漢中,以防魏兵。

這招高了,這裡邊蔣琬和費禕同理丞相事,誰說了算?那就不好說了。讓這倆人打吧。蔣琬軍銜是最高一級的大將軍,但是姜維又總督各處兵馬,最要命的是兵符在吳懿手裡 ,他們仨到底誰能指揮軍隊?那也不好說,這仨人也互相制約。你別看蔣琬和費禕是一夥的,當倆人權力交叉,而費禕又是蔣琬接班人的時候,那關係就變的微妙了。更何況這四個人互相權力交叉,等於再也沒有一人獨大的情況出現了。那蜀漢誰說了算?當然是皇帝劉禪。而蔣琬、費禕、姜維、吳懿四個人還得說皇帝好,因為這四個人都不同程度的升了官。這個思路,源自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典型的明升暗降。

這裡還有個人眼巴巴等著陞官呢,這就是冤大頭楊儀。諸葛亮任用楊儀就是為了逼反魏延而殺之。如今魏延死了,要楊儀還有什麼用。所以不予升遷。楊儀也是死催的,居然口出狂言,說如果當時投奔魏國,也不至於向現在這樣不陞官。

費禕趁機參了楊儀一本。說這傢伙素質太差,老說魏延壞話。其實魏延是被他逼反的,應該教訓他。

看吧,話都讓費禕說了。說魏延造反的是他,說魏延是被楊儀逼的也是他。後主從諫如流,下令逮捕楊儀拷問。楊儀一看完蛋了,就對屢屢出言誣告魏延的罪行供認不諱。後主劉禪接受蔣琬的建議,把楊儀貶為庶人。楊儀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一直都是個冤大頭。自己當初陰魏延的行為其實最終陰的都是自己。楊儀覺得丟人啊,虧自己還幻想著當丞相。原來自己在老戰友費禕、姜維面前就是個笑話。楊儀越想越生氣,最後自刎而死。

在沒有諸葛亮的日子裡。劉禪終於過了把皇帝癮,以領袖的身份帶領著蜀漢帝國繼續前進。在這個帝國中,政事由蔣琬和費禕相互掣肘,軍隊有蔣琬、姜維、吳懿相互制約。雖然皇帝得用他們,但是不信他們。因為他們都是諸葛亮的人。對於劉禪來說,魏延這場公案很簡單。如果說當初諸葛亮留著楊儀就是為了殺魏延。那麼此時劉禪定性魏延造反就是為了捧起楊儀再摔死他。

根據漢朝的傳統,皇帝要想掌權,要麼依靠外戚,要麼依靠宦官。對於劉禪來說,依靠外戚是不可能的。徐州系早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來對抗荊州系。目前名義上的外戚益州系官員跟自己有沒有實際上的血緣關係,當然也靠不住。那麼劉禪能信任的,只有宦官。很明顯,一個嶄新的宦官專權時代即將到來。

按下蜀國不表,再說說後諸葛亮時代的吳國。吳國的孫權小日子過得滋潤,從佛學的角度講,有求必苦,無欲則剛。而孫權正好達到慾望剛剛滿足的境界,幸福指數超高。所以東吳一不招惹魏國,二不去惹蜀國,僅僅是維持這個幸福的局面的不被破壞就好。再看魏國,那感覺就像一個跟病魔鬥爭很多年,大病初癒的病人一樣,終於出院了,回家好好休養生息,補補營養。蜀國不來招惹他就不錯了,他才沒那閑工夫招惹蜀國。

魏明帝自從繼位以來,那真是夙夜憂嘆,沒過一天好日子,做夢都能被諸葛亮嚇醒了。因為諸葛亮不僅親自北伐,有時候還慫恿東吳北伐。這回行了,世間再無諸葛亮,魏明帝也該好好過過帝王生活了。

這一年是曹魏青龍三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東吳嘉禾三年。三國里的三位君主孫權、劉禪、曹叡隨著諸葛亮死亡都幸福的生活在各自的國度里。這種幸福時光能維持多久?那就各人看各人的命了。

在沒有諸葛亮的時代里,就連司馬懿的光芒都暗淡了很多。但是三個國家並不寂寞,精彩故事還在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說歷史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十五年
三國演義之司馬懿的逆襲

TAG:遊說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