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流蘇之美——穿越世紀的古雅風情

流蘇之美——穿越世紀的古雅風情

圖文源自:FolkGala

從田園到城市-四百年的西方時裝

從歷史年輪的運轉軌跡中

感受穿越世紀的優雅

駐足在櫥窗前,看著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從蕾絲緞帶盛行的巴洛克時期到華麗奢靡的洛可可時期,再到女裝重現過去樣式的「流行的19世紀」,最後迎來了機能性為先的現代服裝文化,濃縮了這400年來人們的服飾生活和對美與時尚的追求。在領略服飾文化的無窮魅力中,我也發現了自己想要研究的課題:

流蘇之美

-穿越世紀的古雅風情

Yesterday Once More

 VINYL: Music from the HBO Original Series, Vol. 1.2

Aimee Mann 

00:00/04:20

研究對象-西方時裝館中有流蘇裝飾的實物

- Tassels -

From Time Immemorial

流蘇之美,

美的簡單純真,

絕不自矜自傲,孤芳自賞。

一如小鳥依人,

或甘為陪襯,而無絲毫阿諛氣,

又似空谷幽蘭,

搖曳出無限風姿,貴在一一服氣、

協和於各個歷史年代的藝術載體。

何為「流蘇」?

「流蘇」這個詞語,在英文中有兩個單詞表述:「tassel」和「fringe」。兩者的區別於「tassel」表示傳統意義上集結成穗的流蘇,而「fringe」表示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所指的波西米亞流蘇。在中國,這兩種形式的「穗」都稱為流蘇,材料可以是絲線、羽毛等紮成的禾穗狀飾物,也可以是布條、皮革、甚至是紙、金屬鏈條、線和由珠子串起來形成的條狀物、帶狀物。可以裝飾在很多東西上,衣服上、布簾上、較古典的服飾,或者一些裝飾物上。流蘇作為一種貫穿古今的裝飾元素,以不同的設計手法運用在服飾上,不僅賦予了穿著者在虛與實之間曼妙搖曳的身姿,更賦予了服飾獨特的古雅風情。

從古至今

流蘇之美

-

01

-

流蘇的早期出現

在探究國絲館實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蘊含著上千年古今中外藝術風情,在現代服裝中運用廣泛的流蘇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吧。根據文獻資料顯示,流蘇最早出現在古埃及。埃及的兩河流域形成了使用流蘇最多的地區。一直到巴比倫、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流蘇裝飾越發興盛多彩。

早在服裝構成極其單純的古埃及,女性所穿的丘尼克(tunic)外圍已經有了流蘇裝飾。在古代西亞,最具特色的一種材料叫「卡吾那凱斯」(kaunakes),其最大的特徵就是流蘇裝飾。

穿卡吾那凱斯的蘇美爾人

上圖為中王國時期身著丘尼克(tunic)的女性,有流蘇裝飾。

古希臘時期,即「一塊布的藝術」,將一塊長方形的布在身上披掛而形成的衣服,極其簡單樸素,儘管如此,依舊可以在矩形面料的四角和衣服的裙邊處發現穗狀流蘇裝飾。古羅馬服飾與古希臘一脈相承,亦是如此。

Tunic/丘尼克

Date:1st century B.C.–A.D. 2nd century

Medium:Camelid hair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件亞麻布料的丘尼克底部四角處都有流蘇裝飾,這來源於《摩西五經》的規定,為了表示他們是耶和華的子民,當時的所有以色列人在服飾底部縫上流蘇,流蘇也因此成為了神聖和聖潔的代名詞。至今,猶太教徒禱告時的披肩角落均縫有流蘇。

Fringed Tunic

Date:A.D.170-200

Medium:Linen,paint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個圓臉女人穿著窄窄短流蘇的精緻外衣;她的手臂上披著一個地幔。右臂下方的深層皺褶可能是地幔的一部分,或可能構成束腰袖,而左手腕上可見的緊袖則可能屬於上衣。圍繞底部的流蘇也可以是上衣或內衣的一部分,上邊飾有紫色三角形,可以在領口處看到。

在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流蘇逐漸成為了貴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不再僅限於宗教使用。17-18世紀,可以從繪畫題材中發現流蘇的存在,穗狀的流蘇較多地出現在了家居服飾上,如窗帘的側擺與下擺,帷帳的邊緣,用於固定窗帘或床簾的繩帶兩端也會有一個較大的流蘇作為裝飾。

Border

Date:16th century

Medium:Cutwork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Border

Date:ca.1600

Medium:Bobbin lace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繪畫中的流蘇

Lady Catherine and Lady Charlotte Talbot John Michael Wright

Date:1679

(圖片來自Seventeenth-Century Women"s Dress Patterns)

LouisXV as a Child

Date:ca. 1716–1724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拿破崙時代,法國軍隊開始在肩章上使用流蘇以區分軍銜,稱之為吊穗肩章。現在,法國、瑞典等不少國家的儀仗兵制服中,都能發現它華麗的身影。

身配流蘇肩章的阿根廷貴族Gregory Las Heras肖像

-

02

-

絲博實物

中國絲綢博物館西方時裝館中,流蘇元素廣泛運用在服飾不同部位,如袖口、領口以及衣擺處,體現女性之美的同時也反映了不同時期服飾的風格韻味。

從十九世紀開始,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服裝的裝飾效果。窗帘等家居服飾外,女性的服裝上也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流蘇裝飾。

Dress/裙

Date:1850-1870

Culture:New Rococo Period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是新洛可可時期的一件裙裝,細長的胸衣和V型領是這個年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紡織圖案,流蘇,以及通過打褶,褶皺和膨化的織物操作中添加許多紋理,賦予了這件連衣裙極大的視覺吸引力。胸前有交叉的裙襇裝飾,腰部收緊,裙體寬闊,由三層幾何印花織物組成。在鍾型袖的下緣有絲線流蘇裝飾。這種絲線流蘇可以直接成穗,由點結成面再縫製串聯在衣服上,在袖口上的橫向流蘇裝飾使得流蘇的垂盪感把鍾型袖袖口原有的隨意自由進一步放大,隨風自由飄蕩的流蘇,這種柔軟質感的絲質流蘇在步履間把女性的柔美氣質淋漓盡致表現出來。

Dress/裙

Date:1870-1890

Culture:Bustle Period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是巴斯爾時期的一件絲博實物,在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時裝界一度消沉。龐大的克利諾林裙撐消失,女性的衣櫥全部被巴斯爾裙所佔據。巴斯爾強調女性的臀部體積並帶有一個裙拖,這是當時西方女裝的典型外部特徵。

這件公主線形女套裝使用了當時室內裝飾的手段,在裙子邊緣飾上大量的絲線流蘇。和之前的相同,都是編結後集結成束的流蘇,然後再以鑲嵌的手法固定在裙擺的周圍,通過流蘇裝飾來追求衣服表面的裝飾效果和女性魅力。

組成:流蘇綁帶繩、流蘇綁帶身和流蘇綁帶裙。而袖口和下擺處的流蘇是結盤成穗後由多條線組成的面。

Dress/裙

Date:1850-1870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套裙裝在上衣的下緣以及裙擺的四周運用了五彩流蘇,這種流蘇稱之為扭繩流蘇,因為形似麻花,也稱之為麻花流蘇。除服裝外,多用於窗帘、床罩花邊,各式的披肩圍巾花邊穗等等。1870-1885年間的時尚可以精簡地用兩點來概括:一是機器縫製的、合體緊身的短上衣;二是在本來是緊身合體的群上堆砌裝飾了大量面料、花邊和褶襇、流蘇。在巴斯爾時期早期,裙子的後擺較低,且有拖裾。1886-1888年間,巴斯爾風格達到鼎盛時期,為了強調翹起的臀部,裙擺後部常常裝飾有垂褶、花邊和蝴蝶結。

同類服飾

Afternoon dress

Date:ca.1848

Medium:silk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款服裝運用了大量的絲線流蘇裝飾,在胸前縱向的穗狀流蘇,以及在上衣的下擺處和袖子、袖子上半部分的橫向流蘇裝飾。胸前的流蘇是集結成束的流蘇,由三部分組成:流蘇綁帶繩、流蘇綁帶身和流蘇綁帶裙。而袖口和下擺處的流蘇是結盤成穗後由多條線組成的面。

基本流蘇的製作工藝步驟

a、先將預留做流蘇綁帶繩的線頭打一個結待用。

b、取一把流蘇綁帶裙線,在中間部分把流蘇綁帶裙線分開成4股,互相穿插,包裹住剛才打好結的流蘇綁帶線。

c、4股流蘇綁帶裙線相互之間穿插交叉,始終圍繞打好結的流蘇綁帶繩上。

d、將互相均勻交叉纏繞的流蘇綁帶裙線全部理順拉緊,向下翻過來。

e、完成基本流蘇成品。

Ensemble

Date:1869

Medium:wool,silk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件典型的男孩套裝反映了這個時期服裝的過度裝飾和絲質流蘇的應用

Dress/裙

Date:ca.1870

Medium:silk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巴黎時裝界人才濟濟,歷史進入一個由設計師創造的新時代。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第一位被稱為「革命家」的設計大師——波爾·波阿萊(Paul Poiret),他摒棄了數百年來束縛女性的緊身胸衣, 善用羽毛、珍珠、流蘇等元素,並且在1910年發布了霍布爾裙(hobble skirt)。

Dress

Designer:Jackues Doucet

Date:ca.1901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件連衣裙出自這一時期時裝界王位的設計師傑克·多塞,但並不是他的典型作品,因為選擇的面料非常現代。 印在青銅色雪紡上的隨機間隔白色波爾卡圓點和裙子上的絲線流蘇也為這件裙子增添了藝術氣息。 邊緣也是一種不尋常的裝飾元素,表現出冒險的元素。

Robe Sabat

Designer:Paul Poiret

Date:1921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設計師波阿萊對東方藝術興趣十分濃厚,這件衣服以歷史悠久的中東瑟巴王國命名,可以看出Poiret的文化魅力。珠飾腰帶、腰帶上和袖子邊緣處下垂著編織的長流蘇裝飾,可協助喚起異國情調。

Opera coat

Designer:Mme.Jeanne Paquine

Date:1912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設計師帕康夫人是這一時期「高雅」的代名詞。 這部歌劇外套儘可能地表現了東方主義情感和神話般的設計,掛在外套兩側的穗狀流蘇,將遠處的眼睛吸引到了這個奇蹟般的創作中,讓人們留戀足夠長的時間以留意Paquin的精心刺繡和珠飾的錯綜複雜的設計魅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們造成了巨大損失,男人們奔赴前線,婦女成為戰時勞動力的唯一資源,女裝因此產生了劃時代的變革,裙長縮短,繁瑣的裝飾被去掉,開始注重機能性,女裝的現代化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Dress/裙

Date:1920s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件絲綢裙子的設計運用了流行於整個20年代的基本外形--寬腰身的直筒型。在領口、袖口、以及裙擺處運用了大量的綢條為原料的流蘇裝飾,利用絲綢柔和的光澤使得這件裙子在簡單中又富於變化,充滿動感。

Dress/裙

Date:1920s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件實物所處的時代被稱為「瘋狂的20年代」,經濟上的不安使人們狂熱地追求和平的快樂,過著紙醉金迷的頹廢生活,社交界各種舞會盛行,女性對社交自由的渴望,這是一次各方面都在挑戰傳統制度的婦女解放運動。在舞蹈的時候要不斷搖擺身體,十分活潑,所以此時的服裝上善用流蘇裝飾。

如圖所見,這件無袖直筒形裙子,寬鬆的剪裁,胸部被隱藏、腰部和臀部也不起眼。在衣身和裙擺處加入了大量的金屬色澤的小串珠流蘇,並且採用了不對稱的設計,穿這種新潮裝束的勇敢者被稱作"flapper",穿著流蘇裙,在風情妖嬈的爵士音樂中,隨著步伐搖曳生姿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Dress/裙

Date:1920s-1930s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從這件裙子的廓形和腰線可以看出,在20年代中期女性味有所復活,慢慢回歸優雅。裙子的底部鑲滿了金屬色澤的串珠流蘇,增加了衣服的垂感,和固定在柔軟面料上的線條結合起來使得這件服裝更靈動更有韻味。上世紀20年代,西方的女孩們穿著裙擺綴滿流蘇的裙子在舞池中起舞,身姿搖曳,眼波流轉,極具風情。排除作為時髦之必備道具的功能,以及流蘇的層次與律動所形成的美感之功能,尚有另一種功能還不為大眾所知:流蘇可以為輕薄材質的面料施加重量,在需要穩定斜裁後的形態時為衣服賦形,而這一手法屢次出現在Vionnet 20~30年代設計中。

同類服飾

Evening dress

Designer:Madeleine Vionnet

Date:spring/sumer 1938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件晚禮服上,Vionnet選擇使用與裸色人造絲面料匹配的單根漸變長度的絲線刺繡並穿過織物,每條線形成兩滴條紋。 扇貝弧構成了裙子的唯一裝飾。以織線流蘇作為點綴,在不失華美的前提下,彰顯了女性優雅氣質。「衣服即身體」是Vionnet的名言,舒適的曲線和利落的裁剪,有著「斜裁女王「之稱的威奧奈是第一個將流蘇獨立縫製在服裝上的設計師。

Evening dress

Date:ca.1931;1925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左邊這件晚禮服出自設計師查爾斯·沃斯,他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做廣告,不僅注重傑出的傳統,也注重創造現代年輕設計的能力。 這件連衣裙展現了設計師擁有現代審美和剪影的天賦。由絲綢薄紗組成的長衫上密密麻麻地綉有銀色玻璃喇叭珠流蘇,延伸至深層的邊緣,並在肩部呈現複雜的流蘇。

右邊這件流蘇晚禮服的設計也是出自「斜裁女王「之稱的威奧奈,不過是直線剪裁的, 當時比較不尋常的是由白色絲質縐布製成,覆蓋有流動身體並沿著側面流下的披肩流蘇,十分柔和地適合女性體型的女裝,強調動的美感,帶來最誘人和別緻的觸感。

20世紀60年代,一場規模空前的「年輕風暴」在全世界風靡開來。「反體制」時裝出現,牛仔褲、迷你裙、喇叭褲、不戴胸罩等現象風靡西方世界。流蘇在這一時期深受放蕩不羈的年輕人喜愛。

Jacket/外套

Date:late 1960s-1970s

Design House:J-O-Kay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件卡其色麂皮夾克在領口、肩部、背部都運用了通過直接裁剪而形成的流蘇。披上身優雅迷人,它把最能體現女性柔美的流蘇和極具中性氣質的夾克融合在一起,使兩種氣質都成倍增加而互不折煞對方的光彩,而營造出瀟洒幹練中又透著柔美的風情。

這件服裝典型的反映了60年代的服飾文化,從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嬉皮士,同時從藍調樂中演化出搖滾樂。嬉皮士(Hippy)文化,起源於倫敦街頭文化。塗鴉、爵士、搖滾、音樂、自由等都是風格的靈感來源。嬉皮士風對於當時的青年人來說是崇尚自我和叛逆的表達,一件麂皮流蘇馬甲、夾克,搭配牛仔喇叭褲,大概是當時最時髦洒脫的裝扮。

Dress/裙

Date:1960s

Design House:Fendi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這件紅色長裙領口袖子和裙擺全部是直接裁剪的長條流蘇,簡潔明快的設計,代表了當時輕快的、年輕活潑的、現代感極強的一種嶄新形象。

同類服飾

Ensemble

Designer:Gilbert Adrian

Date:ca.1948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件套裝在披肩邊緣和長裙下擺都運用了一種引用美洲原住民女性傳統服裝的長流蘇。以及服裝上的烏龜圖案,烏龜在一些美洲印第安人的創作故事中佔有突出的位置,是平衡,耐心,堅韌和自力更生的象徵。這些元素的融入使這件衣服不僅時髦也有了傳統服裝的象徵意義。

Jacket

Designer:Ossie Clark

Date:ca.1966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Coat

Date:19th century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殖民地的一個普遍後果是西方和土著服裝的融合,正如這件北美梅蒂斯流蘇外套。 採用十九世紀工裝外套的風格,由鹿皮製成,飾有花卉圖案和圓形裝飾。在肩部和衣擺處都有流蘇裝飾。

-

03

-

流蘇在工藝品中的實物賞析

外銷白鍛地彩綉人物傘

Date:1860s-1870s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陽傘是19世紀中葉後歐洲貴婦外出必備配飾。這把外銷傘以五色網格流蘇為邊飾,傘頂象牙人物圓雕,象牙傘柄鏤刻樹葉花紋,用料奢侈。傘面為緞地絲綢,以傘骨分割成八個塊面,分別刺繡庭院教子、忽得任命、升官發財、靈猴獻瑞、獵虎有功、仕途升遷、官至一品、蔭護三代等中國故事和戲曲場景,極具東方情趣。

外銷黃地雙面綉亭台樓閣披肩

Date:清代,1644-1911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此件雙面綉披肩具有廣綉藝術特色,以「鑊耳屋」建築形式作為戲曲故事的背景,構圖勻稱,色彩斑斕,其邊緣有流蘇裝飾,極富裝飾效果,「鑊耳屋」是嶺南傳統居民的代表,因其山牆狀似鑊耳而得名。

眼鏡套

Date:清代-民國初,19th early-20th century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

Table lamp

Maker:Tiffany Studios

Date:ca. 1895–1898

(圖片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盞燈是Tiffany工作室最早生產的燈,尤其不尋常的是,使用吹制玻璃作為油字體,因為他幾年前才開始嘗試使用吹制玻璃。 典型的創造性,燈結合材料和異國情調的模式(青銅領包括伊斯蘭啟發設計),再加上金屬串珠流蘇,產生精緻豐富的藝術品。

如今流蘇依舊深受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喜愛,材質和款式變化越來越多,許多國際大品牌的秀場上總能時不時地看到流蘇曼妙的身影,賦予的精神內涵也更加鮮明。既可以表現出服裝的柔和之美它可以前衛時尚、也可以自由叛逆、更可以賦予服飾靈動、浪漫、婉約、個性的象徵,給人無限驚喜與美的享受。流蘇,它不只是一種裝飾元素,更像一個神秘的、鮮活的、靈動的生命,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熏陶,在長河中生生不息,和人類的文明共同成長,見證著世間的悲歡喜樂。

參考文獻

[1]包銘新主編.一瞥驚艷 19-20世紀西方服飾精品[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5.

[2]李當岐.西洋服裝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5.

[3]袁仄,蔣玉秋,李柏英.外國服裝史[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4]劉華,陳野槐. 流蘇在高級定製女裝設計和工藝中的運用,2017(04),65-72.

[5] 吳曉雅,於曉霞. 流蘇在毛衫設計中的運用及其製作工藝力[J].服裝科技,2017(06),57.

[6] 戴文翠,淺談流蘇在現代服飾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2013(03),39.

[7] 杜艷珍,王寶元. 淺析遊走在服裝設計邊緣的裝飾元素流蘇[J].西部皮革,2016,(04):55.

[8]Susan North,Jenny Tiramani.Women"s Dress Patterns[M].Victoria&Albert Museum,2013.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級定製 的精彩文章:

Versace 2019早春度假系列LookBook

TAG:高級定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