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邵忠的翻身仗,難打!

邵忠的翻身仗,難打!

2009 年的 9 月 9日,現代傳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民營傳媒公司,美國《紐約時報》稱這家公司的掌門人邵忠為「中國第一個民營媒體企業家」。

但是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在最近幾年全面普及,BAT、FAANG 等互聯網巨頭佔用了人們越來越多的空閑時間,平面媒體迎來全球範圍的關停潮,邵忠的現代傳播戰艦也不例外,旗下有多本優質刊物或高調或悄無聲息地停刊,收入也在不斷下滑,去年甚至出現了接近 4000 萬元人民幣的虧損。

業務轉型成為現代傳播的頭等大事,過去一年以來,這家傳媒公司先後在視頻和地產領域發力,平面媒體業務也在不斷優化重組。尤其最近一段時間,旗下《周末畫報》1000 期《時代的鏡子》展覽先後登陸上海和北京,《號外》雜誌《號外 500 封面》展覽在香港和上海兩地舉行,一年前收購的創意視頻平台 NOWNESS 即將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

如此密集的動作,邵忠顯然是要打一場翻身仗,不過這一仗可不好打。

01

現代傳播上市那年的 12 月 1 日,邵忠開通了新浪微博,但是刷了不到 3 年,他的微博就在 2012 年 10 月底停更了,還將微博名改成了「現代資訊傳播」。

在邵忠離開微博的短短几年裡,微博活躍用戶徹底大換血,曾經的 60 後、70 後和 80 後主力人群幾乎絕跡,現在是 90 後和 00 後的天下。長期和他一起在國際時尚品牌活動上亮相的媒體同行,身份也有了微妙變化。

洪晃的微博粉絲已經漲到了 1200 多萬,她經營了十多年的 iLOOK 雜誌在 2015 年底停刊,之後創辦的 OPENPAGE 雜誌也在去年底停了,她現在主要心思是在微博更新「晃簡報」,前不久還在戛納電影節與歐萊雅合作錄了一檔脫口秀節目。

蘇芒的微博粉絲接近 700 萬,她在今年 3 月宣布離開時尚集團,引發的話題量不亞於國內一線明星。最近,她下海做起了微商生意。

張宇的微博粉絲接近 500 萬,近幾年她創辦了 VOGUE Me 和 VOGUE Film 兩本新刊,大部分的心思在做 VOGUE Film 時裝電影展。前不久,她以導師身份參加了央視的時尚綜藝節目《時尚大師》。最近幾天,因在 Instagram 疑似訓斥超模奚夢瑤,她又一次成為網路熱門話題人物。

反觀邵忠,微博粉絲數量停留在他退出時的 3 萬多,3 萬多粉絲在當年算是大 V,而如今微博大 V 的粉絲數至少百萬以上。

隨著近些年微博粉絲結構的變化,時尚品牌和時尚雜誌都找到了刷存在感的方式,就是不斷地和明星捆綁炒作話題。相比之下,由邵忠帶領的整個現代傳播旗下的媒體和員工的微博賬號,卻都表現得非常克制和低調。

這不禁讓人好奇,邵氏傳媒家族是不是不屑於與網友打成一片?還是沒有找到舒適的姿態和合適的方法?

02

其實很多機會擺在眼前,但卻不好下手。

最近一段時間,崔永元起底中國演藝界亂局,最早他在微博發出一張范冰冰接受「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大獎的照片,引起了各方注意,那個獎就是現代傳播旗下《生活》雜誌頒的,但已經是陳年舊事了。

2010 年 11 月 26 日晚,第四屆「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大獎頒獎盛典在上海舉行,范冰冰、馮小剛、王石、孟京輝等 8 人獲獎,范冰冰是那年唯一獲獎的影視明星。

「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大獎創辦於 2007 年,在每年年底舉行,最初幾年的贊助商是梅賽德斯-賓士,2015 年之後變成了瑪莎拉蒂。

延續雜誌的精英調性,獲獎者多是文化、藝術、音樂、電影、建築、設計、商業、教育等領域的傑出人物。演藝明星當中,只有劉嘉玲、韓紅、趙薇、范冰冰、譚維維等極少數人獲得過這個獎。

因為獎的名字上升到了國家精神層面,早年就有人調侃,精神不達標的人,都不配看《生活》。沒想到一語成讖,前些天崔永元炮轟范冰冰,吃瓜群眾就揪住了這個措辭大做文章。

一個與國家精神相關的獎,竟然不是由國家機構頒出,讓很多吃瓜群眾無法適從。好在現代傳播上上下下在微博比較低調,各路高漲的情緒無處發泄,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換做其他善於炒作的媒體同行,這不失為一次極好的營銷機會。

其實《生活》雜誌一直都很會做營銷創意,甚至一度被傳為各大時尚品牌的定製刊物。

這種印象並非空穴來風,因為該雜誌一直用各種創意形式與各路時尚品牌合作,而這種基因源於香港《號外》雜誌。

2003 年 10 月,現代傳播收購了《號外》雜誌,作為華人世界最優秀的城市文化刊物,《號外》加入後,對現代傳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毫不誇張地說,現代傳播旗下的時尚類刊物,視覺形象、選題角度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號外》印記。

收購《號外》之後,邵忠請來許知遠、令狐磊等人,在 2005 年創辦了一本神似《號外》的雜誌《生活》。

這本在精神層面宣講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的刊物,雖然讓少數吹毛求疵的讀者不適應,但卻拿下無數國際知名奢侈品牌的年度投放合約,還一度受到國內很多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的追捧。

某種程度上來說,《生活》是現代傳播的門面擔當,它散發出強烈的精英主義氣質,難免會給人一種端著的感覺。

03

《新視線》也曾是現代傳播的門面擔當,不過該雜誌已在 2016 年底停刊,去年創刊的新版《新視線》已經和現代傳播沒有半點關係。

相比《新視線》停刊引發的廣泛哀嘆,現代傳播旗下過去 10 多年來還有很多關停的業務,只是不太被大眾熟知。

2017 年 12 月 21 日,《優仕生活》雜誌微信公眾號發出最後一條推送,通過一張圖片靜悄悄地宣布了停刊的事實。

氣質很像Monocle的《優仕生活》,2014 年 6 月創刊,雙月出版,版權合作方是法國的 The Good Life 雜誌。截至停刊,這本雜誌一共推出了 22 期。

2016 年 4 月,《Numero 大都市》男士版推出第 15 期之後停刊。

創辦於 2011 年 4 月的文學雜誌《天南》,曾被譽為中國新興文學刊物的標杆,2014 年 2 月停刊時,共出版了 16 期。

2011 年,現代傳播引進法國汽車時尚雜誌 Intersection 版權,推出中文版《Intersection 汽車生活》。

但是這本雜誌很快夭折,在 2012 年 4 月變成《周末畫報》隨刊發行的《Modern Car 汽車號外》別冊。

印刷雜誌停刊,顯然與整個平面媒體遭受互聯網衝擊有關,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快速調整業務止損無可厚非。但在最有可能出現業務增長點的網路業務方面,現代傳播的表現卻也差強人意,甚至給人一種「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既視感。

2013 年,現代傳播收購曾被譽為中國首家時尚導購媒體的 LC 風格網,該網站後來逐漸淡出公眾視線。而差不多同期出現,業務模式類似的美麗說、蘑菇街卻做得風生水起,被資本市場追逐多年之後, 雙方在 2016 年合併為美麗聯合集團。

2009 年,收購創辦於 2005 年的都市白領社區網站 Metroer 都市客,後來嘗試和旗下《優家畫報》雜誌整合,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2006 年,收購創辦於 2003 年的網路雜誌 ColdTea,當時風頭正勁的 ColdTea 是國內年輕潮人和創意達人的聚集地。被收購之後,ColdTea 電子刊在 2007 年下半年停止更新,之後嘗試與《新視線》整合推出紙質刊物,以失敗告終。

而比 ColdTea 晚兩年推出的 YOHO! 後來居上,旗下 YOHO! 網路社區很快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年輕潮人聚集地,如今 YOHO! 業務涵蓋了印刷雜誌、電子雜誌、潮流電商、網路社區、線下嘉年華等多個形態。

還有脫胎於《周末畫報》的 iWeekly,因為打包了熱門資訊、時尚情報、商務潮流、文化觀點、藝術品鑒、城市生活等各個領域的風尚內容,2010 年剛推出之後小紅了幾年,但隨著近幾年各種自媒體平台興起,資訊類 APP 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04

縱觀國際市場,與現代傳播在業務層面極其相似的美國康泰納仕公司,最近幾年的日子過得也不踏實。

旗下擁有 VOGUE、GQ、連線(WIRED)、名利場(Vanity Fair)、紐約客(The New Yorker)等知名刊物的美國康泰納仕公司,今年 4 月底被英國《衛報》爆出有可能被蘋果公司收購。

雖然該公司發表聲明表示否認,但到了 5 月,這家傳媒巨頭卻開始了大裁員,並進行為期 18 個月的重組,租用在紐約世貿中心一號樓的 23 層辦公室縮減到了 16 層。

美國康泰納仕旗下媒體品牌

被譽為新興媒體明星的美國 VICE 傳媒,最近也很焦慮,因為《紐約時報》和 New York 雜誌先後發文質疑其盈利能力。

質疑源於這家公司 2017 年的收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最有興趣的買主,曾在 2015 年向 VICE 投資過 4 億美元的迪斯尼,目前也不著急展開收購了。

在 1994 年以一本免費雜誌起家的 VICE,過去 20 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媒體界最炙手可熱的明日之星。旗下擁有 12 個網站,在 HBO 播出兩檔節目,一家廣告公司,一家電影製片廠,一家唱片公司,倫敦有一家酒吧,最近一次融資之後估值 57 億美元。

VICE 號稱最懂年輕人,但是年輕人善變,一味地求新求變,顯然有點虛張聲勢。如何將主張的青年文化精神變成數十億美元的生意,這家公司還需要更多時間證明自己。

而在 2014 年 6 月從時代華納分拆出去的時代公司(Time Inc.),今年 1 月被媒體巨頭 Meredith 以 28 億完成收購後,3 月被新東家宣布削減 200 個職位,並計劃未來 10 個月再裁員 1000 人。

Meredith 雖然也是一家媒體公司,不過它做的主要是生活方式媒體,時代公司旗下的《時代周刊》《人物》《體育畫報》和《財富》等眾多知名刊物,自然要落得再次被賣的命運。

時代華納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旗下擁有 CNN、HBO、華納兄弟影業、DC 影業等知名品牌,出品過《哈利波特》《黑客帝國》《超人》《蝙蝠俠》《肖申克的救贖》《盜夢空間》《銀翼殺手》《大偵探福爾摩斯》等無數知名電影,也不得不投入更大的巨頭懷抱。

6 月 12 日,美國聯邦法院無條件通過電信巨頭 AT&T 收購時代華納。之前,這起併購案被美國聯邦法院壓了兩年進行反壟斷調查,如今卻得到無條件通過,說明傳統媒體公司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眼下是互聯網巨頭的天下。

放眼全球,被譽為 FAANG 的 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Netflix、Google 已經成為超級巨無霸,霸佔了人們幾乎全部的空閑時間。蘋果有意收購康泰納仕,AT&T 收購時代華納,都是想基於內容夯實現有業務,並為即將開始的 5G 戰局排兵布陣。

中國國內則是 BAT 等互聯網巨頭的天下,雖然它們都高度倚重於內容,但得益於人口紅利,優質內容並不是當下各家考慮的重點。但隨著一輪又一輪的閱讀體驗養成,尤其 5G 即將到來,互聯網巨頭勢必要瓜分傳統媒體資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訊巨頭也肯定會加入內容戰局。

對於傳統媒體而言,同業重組兼并已經很難打破次元,進入更大的巨頭體系就是最現實的選擇。這不禁讓人產生聯想,會不會有巨頭有興趣收購現代傳播,或者現代傳播主動投身某個巨頭懷抱。

互聯網巨頭收購媒體公司,主要看中兩點,要麼媒體公司的內容製作能力有助於現有業務增長,要麼純粹為了賺錢。如果兩邊都不沾,媒體公司還是得自己想出路。

05

根據現代傳播歷年發布的財報顯示,該集團收入從 2013 年開始不斷下滑,利潤也不斷走低,2017 年甚至出現了接近人民幣 4000 萬元的虧損。

現代傳播在今年初發表聲明,表示業務虧損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二是中國本土奢侈品消費疲軟,而該公司的大部分廣告客戶是奢侈品牌。

不管何種原因,現代傳播的轉型勢在必行。過去一年來,該公司收購了 NOWNESS 視頻平台,在上海盧灣區打造了創意空間 Modern Eye,平面媒體也做了很多優化調整。

《號外》雜誌 5 月改版

Modern Eye 由日本建築師名和晃平打造,內部被劃分為書店、咖啡館、出版資料庫、辦公室、會議廳等多種功能空間,如今已成為無數文藝青年和時尚潮人的打卡勝地。

NOWNESS 由英國 Dazed 時尚雜誌所屬的 Dazed 傳媒和知名奢侈品集團 LVMH 聯合推出,平台上集結了全球範圍優秀攝影師、導演發布的創意視頻作品。邵忠去年將 LVMH 手中持有的 NOWNESS 股份收入囊中,恰好趕上時尚傳播視頻化的大趨勢。

通過 NOWNESS 視頻平台,現代傳播原有的客戶資源重新活躍起來,專門為各大時尚品牌量身定做的原生視頻廣告短片,成為這家上市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不過,這種業務增長的持續性還是個未知數。

一方面,大家的空閑時間越來越多地 BAT 等互聯網巨頭霸佔,廣告客戶也跟著把大量廣告投放轉到了巨頭搭建的傳播渠道。現代傳播的廣告客戶主要是時尚奢侈品牌,他們如今都在中國加大微博、微信、天貓、京東、抖音等線上渠道的零售和傳播,平面媒體和小眾媒體的投放自然會減少。

另一方面,網路和社交媒體在內容消費層面抹平了階層,面對越來越掌握話語權的年輕人群體,以及越來越講究民主的廣大網友,一直低調克制甚至不食人間煙火的邵氏傳媒家族,是否有勇氣和動力調整心態和姿態,擁抱這個每天都在變化的新時代。

眾所周知,低調克制可以獲得小眾的掌聲,但是小眾的巔峰從來不會出現巔峰,只有小眾。對於一家追求營收的上市公司來說,一直被小眾包圍,顯然無法向股東交代。

另外,傳統媒體一向冷冰冰的宣傳思路,在內容傳播越來越講究人格化的今天,更需要智慧做出改變和經營。

所以,邵忠的翻身仗,難打!眼下的確小有成績,但要取得更為長遠的成功,刮骨療傷顯然只是開始,脫皮換血的大手術還在後頭。

當然了,商場如戰場,輸贏乃兵家常事,享受過程比輸贏結果更重要。

1998 年,《周末畫報》改版,邵忠用毛澤東的詩——敢教日月換新天——表達自己當時的豪情壯志。過去 20 年來,這位中國傳媒界奇人始終意氣風發地踐行著自己當年的豪情壯志,的確少見且難得,希望他能夠飽含激情繼續戰鬥,繼續笑傲江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潮 的精彩文章:

TAG:空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