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改變的是孩子的毛病,而不是孩子
作者:陵子(爸媽精讀主筆)
前些年,《讓子彈飛》火了以後,姜文有次接受媒體採訪。
主持人問他:「你這麼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姜文想了很久,回答說:
我和母親這麼多年都沒處好關係。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情,她老有一種不高興的樣子。
當年我考上中戲,給母親看通知單,她也沒有表現得多高興,啪地扔在一邊,說『你那衣服還沒有洗呢,別給我聊這個。』
後來,給母親買房,讓她住得寬敞點,老人家也沒多開心。
姜文在大眾眼裡是一個自信爆棚甚至有點雅痞的男人,可在他的內心,談及與母親的關係時,還是會有一種落寞。
看得出來,他很努力地想讓母親生活的快樂點,期待得到母親的認可。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讚許,即便是長大成人後,依然如此,誰願意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成績表現出的輕描淡寫,漠不關心呢。
朋友濤經過多年打拚,已經是上市公司高管,是我們眼中欽慕的成功人士。
可是每次在路上遇到他的父母,只要誇起他們的這個兒子,聽到的總是同樣的的答覆:「有什麼好誇的,比他強的人多了去了。」
濤說:
大家都以為父母是謙虛,只有我清楚,從小到大父母從不在別人面前誇自己。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父母如果對孩子的成績一直否認,視而不見,甚至打壓的話,長大後的孩子也會缺少自我認同和安全感。
從小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會造成孩子們的焦慮,甚至有逃離的現象,更重要的是使他們不清楚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在他們心裡,甚至真實和虛假的界限也模糊了。
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
從小到達,父母就沒有給過我多少肯定。尤其是媽媽,每次總是會罵些很難聽的話,比如,「人頭豬腦、廢物、看到你就很討厭」。
我對她罵的這些話一直印象深刻,偶爾想起來,還會偷偷落淚。
成年以後,我好幾次想出去干點什麼,父母都不願意支持我,他們不斷地否定我,覺得我不可能把事辦好。
他們的潛台詞就是:你只不過是個幹不成任何事、只會添麻煩的小傻子罷了。
久而久之,我自己好像也就相信了這個「事實」,覺得自己的確是無能,辦不成事。我也就接受了他們所給我安排的這麼一個角色,在外人面前也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得很傻,然後別人也會對你有一種「笨」的評價……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原生自卑」,指的是人們在兒童時期,面對外在環境時所體會到的不足感。
這種不足感可能因為個體生長發育的速度落後於同齡人、出生於貧困的家庭環境等,但更主要的是源自家庭教育的失當。
這種錯誤的家庭教育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讓孩子感到無助、感到自己弱小、感到自己不如同齡人。
如果父母一直不認可孩子,無限放大孩子的缺點,甚至把孩子的缺點、錯誤常常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孩子最終真的長成了你討厭的樣子,更讓孩子自己也覺得真的就該是這樣。
前段時間,「小龍女離家出走,和同性女友同住」的消息刷屏。
大家都知道,小龍女吳卓林是成龍的私生女。因為得不到成龍的承認,從小只能和母親吳綺莉一起生活。
吳綺莉自己也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父愛的缺失養成了她驕橫放縱的性格。
在生下小龍女後,因為成龍的刻意忽視與不負責任,吳綺莉由愛生恨,把對成龍的恨全部轉嫁到女兒身上,動輒就打罵女兒。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吳卓林,選擇以慘烈的方式來反抗原生家庭施加的壓力。
今年4月,吳卓林曾割腕自殺,經醫院搶救雖無大礙,卻住了兩個月的醫院。
面對媒體的詢問,她甚至說出:「就算成龍給我一億,我也不會認他的,他不配做我的父親」。
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他們大多嚴重的自卑、懦弱,沒有安全感,更有甚者性格扭曲。
所以,父母積極的認可是孩子成長的助力器。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說的話可能會在孩子純真的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而父母卻往往對此渾然不覺,甚至錯誤地運用了這種力量,對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如何才能讓父母認可孩子呢?
1、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好好說話
很多父母以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其實只是生理上的父母,父母也要學習,學會跟孩子說話。
家庭教育專家說,真正有效的溝通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必須是心與心的溝通。
不少家長和孩子溝通時,語氣上大多是命令或是訓斥的語氣,行為上表現得像個「遙控器」,還有就是「都是為你好」一類,很難為孩子所接受,達不到與孩子的有效溝通,致使家長無法認可孩子。
2、父母要學會傾聽
父母如果能夠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站立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學會傾聽,就會發現孩子眼裡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樣。
父母理解了孩子,孩子生活在信任里,他們將自由成長,甚至理解孩子們錯是「美麗的錯誤」,自然會認可孩子的所為。
3、學會尊重孩子
在家裡生活中,父母專橫,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明主,命令多,商量少,自然無法認可孩子。
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是教育的起點。
4、父母要學會激勵孩子
父母經常激勵孩子,友善的陪伴孩子,讓孩子生活在認可里,孩子的將來將充滿自信。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經說過: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地方。
由此看出,真正能讓孩子進步的動力是讚賞和肯定,而不是父母的批評或責罵。
父母要想達到有效溝通,賞識和激勵孩子為前提,讓孩子感覺到他很好,只是某些方面還不足,需要進步。
每一個孩子總是有優點的,只要父母真正從內心去賞識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正如一位教育學家說:「我們要改變的是孩子的毛病,而不是孩子。」
作者簡介:陵子,富書籤約作者,世界500強央企退休美少女,寫療愈文字,拍天下美景,愛讀書、愛攝影、愛旅行,願生活不僅僅只是充實,還有詩和遠方,簡書@陵子心語。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