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做菜如做人:過猶不及 最要緊是恰到好處

做菜如做人:過猶不及 最要緊是恰到好處

和一位擅長烹飪的朋友聊天,問起他做菜的訣竅,他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反問道:「你研究《論語》,你覺得孔子會做菜嗎?」

我愣了一下,回答道:「這可不好說,《論語》裡面只記載孔子對食物很挑剔,但並沒有說他做過菜。

不過話又說回來,他老人家自己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想來做菜也是他所說的『事』之一吧。」

朋友很得意的笑了一下,說:「我覺得孔子肯定會做菜。理由之一,就像你說的,孔子是個美食家;理由之二,他從小家裡窮,做家務是應該的。第三個理由,你沒有說到,別人也沒說過,是我自己揣測的。

孔子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過猶不及』,其實這就是做菜的真諦所在。」

還沒等我反駁他,朋友馬上接著說:「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過度了和沒達到都是一樣的。具體到做菜這門手藝上,也是如此。

比如鹽放多了,這是『過』;放少了,這是『不及』,其他調料也是一樣。再上一個層次,該用文火慢燉,卻開了大火,這樣肉裡面就不熟,這是『過』;該用武火來爆炒,你卻用的小火,食物的味道就出不來,這是『不及』。

烹飪中的『過』與『不及』,都會導致做出來的東西不好吃。所以我說,孔子這句話雖然說的是他的兩個學生,但實際上也可以用來指導做菜。」

朋友的這番高論雖有強詞奪理的嫌疑,但仔細想來,卻也是那麼回事兒。

「過猶不及」這個詞,出現在《論語·先進篇》中。子貢曾問孔子:「顓孫師(子張)和卜商(子夏)兩個人,誰強一些呢?」

孔子回答說:「師呢,有些過分;商呢,有些趕不上。」子貢道:「那麼,照這樣來看,師強一些吧?」

孔子說:「過猶不及。」子張性格偏激外露,所以孔子說他是「過」;子夏恰好相反,為人陰鬱內斂,所以孔子說他「不及」。在孔子看來,兩人都未能合乎「中庸」,故各打五十大板。

想想朋友的「歪理」,天下好吃的食物,可能真的只是恰到好處而已,恰到好處的切工,恰到好處的調料,恰到好處的火候,才能將食材的色香味恰到好處地烹飪出來。

同樣的道理,孔子之所以對兩個學生作如此的評價,應該也是希望學生們不要走了極端,不要「過」,也不要「不及」。做菜,做事,做人,最難得的,無非只是一個恰到好處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生活未必全是苟且 詩意不必尋到遠方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