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茶美學的發展

傳統茶美學的發展

湖北省茶葉綠色生產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植保、加工、營銷、品牌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國茶產業而努力。

傳統茶美學的發展

劉勰在《徵聖》篇中指出「夫子文章, 可得而聞, 則聖人之情,見乎文辭矣 」。這意味著文藝創作不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產物, 而且是反映現實狀況並隨著歷史進程不斷發生改變的, 因為社會的變遷如同四季的更替勢不可擋, 誰都無法令時空停止運行, 但同時舊的經歷卻會不斷積澱於意識深處, 既促進新的變化, 又干擾新的發生。

明代屠本峻 《茗岌 》的序言中深刻地指出了歷代茶書的實質與創作方法「 … …得諸家論茶書 , 有會於心 , 采其雋永者 , 著 於篇名曰《茗岌》。大都以《茶經》為經 , 自《茶譜 》迄《茶箋》列為傳, 人各為政, 不相沿襲 」, 認為茶書的撰寫 「政如《春秋》為經而案之, 《左氏》、《公谷》為傳而斷之 」, 是作者 「豁心胸而快志意」 的表現, 其中孰是孰非難以定奪, 因為 「彼創一義而此釋之, 甲送一難而乙駁之, 奇奇正正靡所不有」。這樣的狀況直到今天仍然在繼續發生著。鄧曉芒認為,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美學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原則, 即理論和實踐相統一、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辯證方法。

當代美學的世界性傾向是非體系化, 有時竟至於走向非理論化。在這樣的前提下, 美學在面對美學史的大量資料時就只有兩條同樣糟糕的道路可供選擇要麼是沉迷於浩如煙海的史料中, 以澄清某些歷史事實為滿足;要麼是掉頭不顧人類的整個過去,只著眼於當前出現的微枝末節的事實。

在這裡, 當一個人發現藝術和審美的現行原則有許多竟和古人的思想不謀而合時, 他也許會感到一陣驚異和一種發現的滿足,而當他偶爾聽說了古人的某個在今天看來荒謬絕倫的觀點時, 他可能會報以鄙夷的嘲笑。但無論怎樣, 他對於古人和對於當代都不會有深刻的、本質的理解。

只有當我們把歷史和邏輯一致的方法與比較學的方法結合起來, 從各個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習慣、不同信念的人群在美學荒原上留下的雜沓腳印中, 去尋找真理的邏輯線索時, 我們才可能撥開歷史之霧, 看到希望之星。這也是茶美學研究應當遵 循的基本原則之一。

當代歷史學家陳旭麓在總結近代中國迭起的改革浪潮時指出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的幾十年里, 談時務、講維新的人們, 雖然行輩不同, 但多以此立論, 發抒千言萬語, 以表達自己層出迭起的改革主張。然而, 在那個時候, 不願意變的人更多。所以 ,一方面是沉重的壓力變局迫來, 逼使認識深化, 認識的深化又推動改革越出舊界。另一方面是沉重的阻力新舊擅遞的每一步, 都會遇到被利益和道德召喚來的憤怒的衛道者。近代中國就在這種矛盾中拖泥帶水地趔趄而行」。其實, 這不僅是對近代中國變革的深刻認識, 也可以看做是對整個中國歷史、中國美學乃至茶美學發展之路的深刻總結。

德國哲學家舍勒認為 「有用價值的抬升造成了生命價值的弱化, 於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轉而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衡量 自我價值, 企圖依靠別人的承認和尊重而產生驕傲心理,從而獲得所謂補償式的快感「。可以說, 我國茶審美演變的歷史就是對茶的有用價值不斷進行抬升、反思、揚棄的歷史, 更是對人與自然、社會關係不斷反省、協調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從茶之九難到一杯好茶燒水煮茶成春雪
山茶花養護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盆栽養護的促進開花技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