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用「讓利演算法」增強民眾獲得感

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用「讓利演算法」增強民眾獲得感

此次個稅法修訂在減輕中低收入納稅負擔、防止高收入階層不合理逃稅避稅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

圖片來源:新京報。

文|李長安

據新華社報道,備受矚目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這次調整最受關注的內容就在於:個稅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運用稅收手段調節社會收入分配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我國就制定了《個人所得稅稅法》。此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該法經歷了六次修訂。其中,個人收入所得稅的起征點歷來都是民眾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至2011年第六次個稅法修訂時,我國的個稅起征點已經從1980年的月收入80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月3500元。

客觀地說,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在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方面,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81年開始徵收個稅的時候,當年的個稅收入只有500萬元。2017 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已經上升到11966 億元。

與此同時,個稅收入在全部稅收中的佔比從微不足道提高到如今的8%左右。特別是2011年個人所得稅法修訂以來,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改善趨勢,基尼係數從0.477降到目前的0.46左右。

即便如此,與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望相比,此前個稅改革的進度顯得緩慢而且日漸不合時宜,中低收入階層的獲得感也大打折扣。

個稅改革,提升人民幸福感。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突出地表現在現行個稅結構設置不合理,使得個稅出現「逆調節」現象。目前,我國公民收入包括勞動所得、生產經營所得、資本所得等方面。但對勞動收入征管較嚴,而對生產經營所得和資本所得征管較松。

由此導致低收入人群的稅收負擔率遠遠大於高收入人群。比如炒股所得免稅,而通常能夠通過炒股取得巨額收益的往往是高收入人群。同樣是工資類所得,股票期權的稅負要輕於年終獎,通常情況下,普通工薪階層只能取得年終獎,只有公司高管和高級技術人員才有可能取得股票期權。

在此次財政部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修正案草案說明中,對個稅改革的內容和方向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像綜合徵稅,就避免了徵稅主要看工薪的問題。

而個稅起征點的調整與多個名目專項附加扣除的結合,又能沖抵起征點漲幅緩慢帶來的壓力。

圖片來源:新京報。

此外,為堵塞稅收漏洞,個稅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個稅法修訂基本體現了公平與效率兼顧的收入分配原則。尤其是在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減輕中低收入納稅負擔,以及防止高收入階層不合理逃稅避稅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事實上,這不僅事關全體民眾的「錢袋子」,也關乎整個社會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的形成。

李長安(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聽了那麼多年,我才知道《五環之歌》是侵權式改編
「對等貿易」不能成為美國發動關稅戰的理由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