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納涼文化: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古人納涼文化: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微信號:JinbuHUNG

『鴻鵠之志,不墜青雲』

編輯:進步文化| 轉載聯繫後台

夏至

 夏至

鄧旭方 

00:00/04:42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夏至已至,真正意義的夏天才算來了。從此開始,連空氣都變得燥熱起來。對於很多人來說,酷熱難耐的天氣只想待在「空調房」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化製冷設備的古人是如何對付高溫高濕的三伏天的?

《甄嬛傳》

古人的智慧自然不容小覷,一部《甄嬛傳》,推開了現代人窺探古人度夏的一扇窗:盛著冰、伴著花,通過手搖轉動送出涼風的「風扇」,「娘娘」「小主」們怡然自得……專家說,古人度夏比我們現代人瀟洒,甚至更有趣,更環保。

小風扇

衣 · 材質輕薄,款式開放

一般人都認為,即便是夏天,古代人也是寬袍大袖裹得里三層、外三層,其實這種「一本正經」的裝扮僅限於比較尚禮的上層社會,古代服裝其實是有短袖的,有些領還開得特別大,甚至尺度驚人。

明·《太平樂事圖冊》

魏晉前,男人愛在夏天打赤膊,女人們則穿開襠褲。原來,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連體的一種服裝),裡面多穿脛衣。它是褲子的原始雛形,但它僅有兩隻褲管,上端用帶子系在腰部,是沒有襠的。這樣著裝很容易走光,所以,除非過河否則不能輕易提起下裳,不過,即使在現在看來這樣的裝束也是挺「危險」的。

唐朝服飾

在唐朝,女性追崇薄、透、露,多穿半臂裝和袒胸裝。張藝謀的電影《黃金甲》中的服裝設計是尊重事實的。李治曾兩次下令,要求臣民著裝得體,但當時的國母、後來的大周皇帝武則天喜歡趕時髦,雖然禁露令一時有效,但「旋又仍舊」。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給予唐朝女性極大的釋放,衣著暴露的清涼服飾蔚然成風,同時也極大地減少了夏日的炎熱之感。

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

食 · 水果飲料冰淇淋

古人在夏季飲食上講究精緻,特別是對冷飲很有興趣。「浮甘瓜於清泉,沈(同『沉』)朱李於寒水」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說,「浮瓜沉李」算是比較常見的避暑方法,炎熱的夏天,能喝上一口冰涼的井水已是倍感舒適,再吃上一口「冰鎮」後的水果,定是神清氣爽。

其實,我們現在的「飲料」對於古人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玩意。漢代已有蜜水,口感類似於現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藥或果品熬制的飲子,沒有了現代色素的濫竽充數,那時的果汁應該較為純正吧。

到了宋代,已經有人開始吃各種冰激凌了。據說,這個發明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塊調製而成的冰酪。從《事林廣記》、《武林舊事》等宋人筆記所載來看,南宋時冷飲花樣繁多。

每到夏天,夜市冷飲店出售的果汁類飲品多達數十種,常要營業到半夜三更天才結束。樣式豐富的果汁飲品不僅為古人提供了避暑納涼的好辦法,也為人們的夏天增味不少,茶餘飯後,喝上一杯冰鎮「飲料」也是相當愜意。

住 · 避暑涼房,清風徐來

冰塊,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溫的重要冷源之一。這種利用天然冷源給房間降溫的手段,至少在上古周代時已開始。在周王的宮廷中,有專人負責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放在室內降暑使用。

《周禮》記載,負責人稱「凌人」,手下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便開始採集天然冰塊,運至冰窖儲存。這種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存在。

唐代涼殿想像圖

唐代還有一種專門供人消暑的涼屋,它一般傍水而建,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由此而來,利用清涼的溪水便節能環保地把室溫降了下來,炎熱的天氣,靜坐在這樣一個怡人的涼屋內,光想想就覺得舒適無比。

戰國時期的青銅冰鑒(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

在古代,人們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鑒」。鑒,實是一種大盆,早期是陶質,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鑒,又稱「冰鑒」,是用青銅鑄成的大型容器,分內外兩層,上面還有蓋兒。人們往夾層里塞滿冰塊,把食物和美酒放在內層,然後蓋上蓋兒,可以避免食物腐爛、酒水變酸。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的冰鑒很像現在的冰箱。

古人消夏圖(宋代繪)

冰鑒還一專多能,除了具有冰箱的功能,還能當成空調使用:夾層放冰塊,內層讓它空著,然後把蓋兒打開,絲絲冷氣自然會從冰鑒里冒出來。找幾個人把冰鑒抬進卧室,放在卧室的中央,或者在房間四個角各放一個體量較小的冰鑒,室溫會很快降下來。這樣的避暑「神奇」,即使放在現代也是相當實用的,比起現代化的空調冰箱可是環保多了。

冰井

對於那些消費不起這種奢侈品的老百姓來說,夏天住不了「涼房」、用不起「冰箱」,但是也有土辦法。比較常見的,有像曹操當年在鄴城建造大冷庫「冰井台」,挖深井採集冷氣,即在廳內或是需要的房間挖一深井,上面用蓋子蓋妥,蓋子上鑿孔,夏天便有冷氣從下面出來,而冬天則有暖氣上來,保證廳堂溫度相對穩定、宜人。

玩 · 消暑神器,趣味橫生

「雲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說的是古人最愛的瓷枕。瓷枕枕面是一層釉,性清涼,適合消夏。床帳掛藥包促進睡眠古人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裡沁人心脾,對促進睡眠有用。還可在床前懸掛香囊,其中含有中藥材如艾草、薄荷、菖蒲等,堪稱環保蚊香。夜幕降臨,掛上蚊帳,擺好香囊,枕著清涼的瓷枕,沒有了蚊蟲和炎熱的煩惱,定是舒舒服服地一覺睡到天亮。

瓷枕

曹雪芹在《紅樓夢》小說中寫過一種小東西,薛寶釵出一個謎語:「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來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謎底即「竹夫人」。這種竹夫人長約一米,是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中間通空,四周有許多洞孔。

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能收風竄散,供人取涼,可謂巧妙,常用在床上。炎炎夏日,躺在散發著竹香的涼席之上,小朋友們嬉笑打鬧,微風間,擺弄著這種原始的「空調器」,也是趣味橫生。

竹夫人

綜觀而看,古人的這些避暑方法,不管是高端大氣的貴族「清涼房」,還是精巧實用的「竹夫人」,都集聚著智慧與情趣,不僅環保自然而且功效顯著。相比較於現代社會一旦停電,我們就不知所措的尷尬無奈,古人的這些創意設計,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END-

圖源網路 侵刪致歉

編輯:進步文化 | 轉載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HUNG 的精彩文章:

晴日疏影入窗欞,夜雨寄詞畫屏香

TAG:鴻H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