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年少的你,能愛年長的ta嗎?

年少的你,能愛年長的ta嗎?

文/抓馬

你對「老少戀」是什麼看法?

你覺得老去的身體還能享受性嗎?

關於愛欲

還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

有次,一位年過四十五歲的單身女士向我抱怨,「到我這個年紀,下班後最好識相地把自己塞客廳里。如果跑去酒吧,人家只會嫌你佔用公共空間資源。如果臭不要臉說想要愛情,人家一定會打量你的皮膚與身材。」

當時想安慰她,卻找不到合適的語句。人到中年還能有愛情嗎?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說是那種電光火石的一見傾心,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和中年人聯繫在一起。

衰老與愛情,雖各有其軌道,但交集甚多。我們可以問:身體衰老,對愛情的發生有影響嗎?身體衰老與性,一定負相關嗎?在愛情軌道上,如何面對必然會降臨的衰老?「當我老了,你還會愛我嗎」的背後,更深刻的內容是什麼?

最近重看了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本傑明·巴頓因命運的差錯,出生時就是垂暮老人的身體,成長的過程是從「老」活到「小」。電影以一種「倒流」的方式,帶著人們重新審視生命與生活。它不完全關於愛情、也不完全關於衰老,但衰老與愛情,確實電影的一部分主題。

「剛剛好」的愛情能持續多久?

人們總說,愛情是個奢侈品,需要一切「剛剛好」。但「剛剛好」是否也不過是墨守成規的另一種表達呢?社會框定了相遇者的年齡、性別、出生階層、膚色、語言等,只要其中一些成分不對等,周圍的環境就會表現出「不看好」。這種對「剛剛好」的追求,壓抑了許多人熾烈的情感。畢竟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被社會規範羈絆著。

電影里的本傑明與黛西有過「剛剛好」的短短几年。也只有短短几年。

如果年齒以出生時間來計算,他們非常符合世俗的期許。但本傑明錯亂的時間軸令他們的肉身難以「剛剛好」地相愛,經過長時間欲愛而不能的糾纏,他們在青春的尾巴上名正言順地在一起。

「剛剛好」的本傑明與黛西

電影截圖

風光無限好。她從0歲走到了38歲,他從85歲倒流至44歲,如果順著算,他41歲。他們開始了生命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不過黛西很快發現,本傑明越活越年輕,皮膚光滑細嫩,而她的臉上的皺紋卻逐漸增加。

我想現實生活里雖沒有人從老活到小,但所有的「剛剛好」往往都是短暫的。生活永遠在動蕩變化。我們執迷於「剛剛好」的愛情時,也須知道它的脆弱。

愛情是關於身體么?

愛情和肉體到底有多大的關係?

黛西與本傑明自小相知,是彼此的靈魂伴侶。但當她漸老而愛人越發年輕時,她憂心忡忡。無論本傑明如何發誓自己愛她的每一道皺紋,她就是不能接受自己身體變老的現實。

電影截圖

這種情形似曾相識。本傑明曾經拒絕青春正好的黛西:「也不是說我不想,只是怕會讓你失望。」他怕在她的怒放面前,露出自己的衰老。

電影截圖

為什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被視為最好的愛情模式之一?因為智識、經歷、年齡相當,更因為身體變化的一致。人們不提及身體,因為它是默認項。可在本傑明這裡,年齡與身體的相反打破了這一默認項,將衰老、青春、愛情以一種幾近殘酷的方式擺在了人們面前。

主人公是無辜的,愛情是無辜的,可身體真成了一道坎。本傑明與黛西,在不同的時段里,因為自己的身體而充滿愧疚。

身體衰老是我們過不去的坎。的確,我們能從理論上批判年齡歧視、規範限制、身體的商業化與性化(尤其女性)。可我們的情感、感受,也已經被規範形塑了。這是說,面對衰老,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內心的不舒適也是真實的。

因此,有時候我們想反叛規範,但違背的卻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我們想遵從自己的內心,卻一不小心遵循了規範。當你逐漸老去時,你面對自己的情慾仍能充滿自信嗎?不同的人或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衰老與年輕真的能相愛嗎?

老少戀是生活中的禁忌話題,每每被提及時也常常作為負面新聞出現。但是如果雙方的靈魂年齡相當呢?

本傑明與黛西初相遇時,兩個人都是兒童——本傑明12歲,黛西6歲。但6歲的黛西是活潑靈動的可愛女孩,本傑明12歲的靈魂裝在小老頭的身體里。

童年黛西與童年本傑明

電影截圖

當他們半夜偷溜出去玩耍時,卻被養老院的老太太呵斥分開,她指責本傑明「你應該感到羞恥」。

當然,出於對女童的保護,老太太的所作所為似乎也可以理解。本傑明的衰老身體和童稚靈魂是一種出離規範的存在。與其說老太太指責他本人,不如說老太太是憤怒於他竟以如此挑戰的姿態站在那裡。

我們會說,可他還是個孩子啊!然而看看這樣的身體與面容,「這是個孩子啊」並不總是能那麼輕易出口。

在這裡,「老少戀」的話題以一種詭異的姿態出現了:他們以符合規範的方式(年齡相當),來刺激人們想像規範之外的事情(衰老與童稚的相遇)。這種「兩小無猜」的模式能不能被世俗所接受?它能被接受到什麼程度?我給不出具體的答案,每個人對此的答案可能也不相同。

當然了,作為孩子的本傑明,其實也應該被大人們保護起來。應該這樣說,任何未長成的身體與心靈,都需要被社會好好保護著。所以,之前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的「12歲與24歲的愛情」仍然需要被質疑。我們不該被「命中注定」等浪漫煙霧彈給迷惑了。

最後的話

倫理的介入,其實關閉了對身體衰老、愛情與性的更深入探討。但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啟發:當合理與不合理並行應該與不應該共生時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判斷

現實生活里沒有神跡。人總是由年輕走向衰老,「君生我未生」的故事永遠在發生。輿論是最保守的,總是對「不夠好」的愛情態度消極。但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我們究竟要怎麼對待這些看起來不相襯的情感?

在理論上及整體實踐中,我們或許可以用打破規範的方式,指出愛情並不一定需要性(如無性戀的存在)、性更不需要以年輕為基礎(如人們越來越尊重、承認老年人的性需求)。但當身體衰老、性、愛情一字擺開,出現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時,文本批判總會顯得蒼白無力。這時候,可能每一個人,都得追索、反思它們帶來的難題,並一點一點去應對或接受。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Chao.Wang@rnw.org

TAG:談性說愛Lovematters |